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苍柏湿毒清对解脲支原体感染BALB/c小鼠白三烯C4(LTC4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法,将解脲支原体接种于小鼠阴道,给予不同剂量苍柏湿毒清、苍柏湿毒清拆方灌胃干预,采用ELASA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LTC4水平。结果:感染解脲支原体后小鼠LTC4水平升高,但与空白组小鼠差异不大(P〉0.05)。结论:苍柏湿毒清可能不是通过调节LTC4水平而治疗阴道感染解脲支原体引起疾病。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苍柏湿毒清 白三烯C4
  • 简介:目的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特异性及在临床中应用价值,为今后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Ⅱ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ⅡF方法检测。结果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ⅡF试验阳性标本中,最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最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非白念念珠菌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检测。

  • 标签: 白念珠菌 芽管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分析Bowen病患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诊治4例Bowen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2~78岁,皮损为单发,无内脏转移,病程中均存在误诊,误诊为“皮炎、湿疹、银屑病、Paget病”等。结论:Bowen病临床特异性差,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金标准,医务人员应加强对Bowen病认识,对疑诊患者应及早病理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BOWEN病 临床 病理 误诊
  • 简介:坏死性筋膜炎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累及筋膜急性坏死性炎症。现对我院收治4例该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 简介:性匹配一个比较新概念,指两个人性行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性。情侣之间性匹配程度越高,他们就容易有和谐婚姻与性生活。虽然在择偶过程中人们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门当户对、思想品德、经济基础、共同语言、社会交往以及相貌举止等,但对性生活方面能不能相互适合却没有充分考虑。

  • 标签: 匹配 思想品德 共同语言 社会交往 性生活 适应性
  • 简介:瘢痕疙瘩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真皮和相邻皮下组织纤维良性增生而形成。目前,针对瘢痕疙瘩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通常较差,尤其单纯放射治疗。最近一篇Meta分析报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瘢痕疙瘩被认为很有前景:一种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另一种手术切除辅助局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C。通过对文献查阅发现,这两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疗效,但都未用于〉5cm瘢痕疙瘩治疗。作者运用手术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辅助放射治疗 丝裂霉素C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多形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郁金银屑片对Balb/c裸鼠银屑病模型皮损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growthfactor,KGF)和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及两者基因表达影响。方法将36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郁金银屑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另2组裸鼠均用10%普萘洛尔涂于背部皮肤,2次/d,连续1周方法造银屑病模型。成模后郁金银屑组按0.25g/kg剂量灌郁金银屑片混悬液治疗2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量生理盐水。对裸鼠背部皮损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皮损组织均浆液KGF和AREG蛋白量,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KGFmRNA和AREG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和郁金银屑组造模后PASI评分、匀浆液中KGF和AREG明显升高,KGFmRNA和AREGmRNA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在治疗2周后,模型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郁金银屑组PASI评分、匀浆液中KGF和AREG降低,KGFmRNA和AREGmRNA低表达,与同组治疗前和模型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郁金银屑片治疗银屑病机制与降低表皮组织匀浆液中KGF和AREG、下调两者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 标签: 郁金银屑片 银屑病模型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 双调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4种miRNAs表达,并对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4种miRNAs表达量与银屑病PASI评分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表达下调,下调程度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值均〈0,P值均〈0.05)。结论:4种miRNAs可能可作为银屑病患者潜在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其表达量可用于评价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银屑病 MIRNAS 生物学标记物
  • 简介:毒在《说文解字》释中:“毒,厚也,害人之草”,厚指程度,害人之草毒草。中医毒邪学说源远流长,肇始于《黄帝内经》,至汉·仲景金匮有阴阳毒脉证辨治,后历朝历代均有发展,近代中医更拓宽了毒邪学说范畴。

  • 标签: 毒邪论治 辩证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2毒邪治疗针对毒邪治疗,方法有消除毒邪、减少毒邪产生、促进毒邪排除、减少毒邪毒力、扶正祛邪、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因此出现了攻毒、排毒、解毒和托毒等不同治法。

  • 标签: 毒邪论治 辩证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受教育者性态度一直性健康教育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之一.本文从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出发,在多年性健康教育教学与实践基础上,对内隐性态度测量以及如何改变不良性态度,重塑、完善健康性态度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 性态度 性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 简介:英语"青春期"(puberty)一词来自拉丁语"pubeffas",其含义"具有生殖能力",指儿童逐渐长大为成年人一个过渡期,根据第二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而指称一个特定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年龄范围定为10岁~20岁,少男少女从小学生到中学生成长期.伴随身体迅速发展心理急剧变化.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重要性 性健康
  • 简介:0引言调节性T细胞(Treg)即抑制性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使机体保持保护性免疫又不发生病理性免疫。效应性T细胞对免疫反应启动和Treg对免疫反应下调之间失衡可导致皮肤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描述了抑制性T细胞,但由于缺乏识别的标记,对此亚群认识未有进展。20世纪90年代Sakaguchi等首先描述了一种天然存在于小鼠表达CD25CD4·T细胞。动物研究揭示此亚群细胞能抑制抗肿瘤免疫,预防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糖尿病,并能诱导对皮肤同种移植物耐受。其后,在人类也描述了此亚群。积累证据提示这些细胞可能在多种皮肤病中起作用。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皮肤病 20世纪90年代 自身免疫疾病 抑制性T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 简介:性对于人类本来普遍问题,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学者把性解释为“饮食男女”等。提出这种观点者首先是孔门儒学传人,由此可以认为,在中国把性当作“科学”来研究,并努力阐发有关性教育观念,当属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有益作为。回瞻今世,在我们生活星球上有不少成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不分国别、地区),总在贪婪地寻求着性系列“服务或刺激”(指卖淫、嫖娼……),由此导致世界上性病不断泛滥,人与人之间道德伦理日益沦丧。正由于这些存在于人类间丑恶现象,才使世间

  • 标签: 性教育 青少年 性道德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紫白散面膜配合左旋维生素c超声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门诊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面部外敷中药紫白散面膜,1次/d,配合左旋维生素C精华液超声离子导入,每周1次。对照组左旋维生素C超声离子导入,每周1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总有效率48.5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紫白散面膜配合左旋维生素C超声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能够明显提高疗效,一种安全可靠祛斑方法,可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黄褐斑 中药紫白散面膜 超声离子导入
  • 简介:目的:探讨莫诺苯宗联合咪喹莫特对C57BL6小鼠白癜风造模作用,以构建稳定、效果佳白癜风模型,为治疗白癜风药理、药效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0只4周龄C57BL6小鼠分为A、B、C共3组,分别予A组40%莫诺苯宗联合5%咪喹莫特、B组40%莫诺苯宗、C组5%咪喹莫特涂搽小鼠下背部,每组每日涂药1次,连续涂搽60天。另取5只C57BL6小鼠为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结果:A组与B组涂药2周后涂药部位均出现色素脱失,两组开始脱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但2个月后两组涂药部位脱色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A组非涂药部位色素脱失情况较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C组仅可见1只小鼠涂药部位出现少量脱色。阴性对照组见未脱色及脱毛。结论:莫诺苯宗联合咪喹莫特对C57BL6小鼠白癜风造模效果优于莫诺苯宗或咪喹莫特单独使用组。

  • 标签: 莫诺苯宗 咪喹莫特 C57BL6小鼠 白癜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