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无痛人工流产术育龄妇女意外怀孕被迫终止妊娠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手术比较简单安全、无痛苦,以致部分育龄妇女误认为对人体没有伤害,从而忽视了避孕,使受术人数逐年递增。本文详细阐述了无痛人流术后并发症及对受术者术前术后健康教育重要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健康教育 重要性
  • 简介:英语"青春期"(puberty)一词来自拉丁语"pubeffas",其含义"具有生殖能力",指儿童逐渐长大为成年人一个过渡期,根据第二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而指称一个特定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年龄范围定为10岁~20岁,少男少女从小学生到中学生成长期.伴随身体迅速发展心理急剧变化.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重要性 性健康
  • 简介:性对于人类本来普遍问题,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学者性解释为“饮食男女”等。提出这种观点者首先是孔门儒学传人,由此可以认为,在中国性当作“科学”来研究,并努力阐发有关性教育观念,当属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有益作为。回瞻今世,在我们生活星球上有不少成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不分国别、地区),总在贪婪地寻求着性系列“服务或刺激”(指卖淫、嫖娼……),由此导致世界上性病不断泛滥,人与人之间道德伦理日益沦丧。正由于这些存在于人类间丑恶现象,才使世间

  • 标签: 性教育 青少年 性道德
  • 简介:长期以来,临床医生治疗特应性皮炎通常选用抗过敏药、皮质类固醇制剂、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其中外用激素类制剂疗效最为肯定但其带来副作用早已被公认,除造成常见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局部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等副作用外,还有可能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 皮质类固醇 抗过敏药 毛细血管扩张
  • 简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皮肤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多项研究显示其与桥本氏病关系密切。日本一项研究对4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例患者为桥本氏病,5例患者接受甲状腺疾病治疗后4例荨麻疹症状明显改善。13例患者(7例并发桥本氏病)接受自体血清皮肤实验,5例桥本氏病及2例非桥本氏病患者实验结果为阳性,并发桥本氏病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桥本氏病患者(71.4%,33.3%)。

  • 标签: 桥本氏病 甲状腺疾病 加重因素 自体血清 常见合并症 于非
  • 简介:皮赘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肥胖人群身体屈侧最常见良性毁容性肿瘤,女性发病率较高,皮赘治疗方法多样。即便是一种简单非侵袭性快速冷冻法,治疗一个皮赘也需1—3min。为加速皮赘治疗,组织钳已作为一种有效快速简单工具投入使用。通过使用组织钳,身体不同部位37个皮赘已被成功治疗,无复发及美容方面的缺陷。

  • 标签: 治疗方法 组织钳 皮赘 工具 器械 外科
  • 简介: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易于观察及分析,因此皮肤病学最适宜应用各种图像技术临床二级学科,也是人工智能在医学研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皮肤病学涵盖2000多种不同皮肤病,皮肤健康和皮肤疾病发生率最高医学问题(几乎每个人均有)。

  • 标签: 皮肤病学 脉络 诊疗 影像 人体表面 图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HSV—Ⅰ、Ⅱ型IgG、IgM抗体检测临床意义,评价其对GH诊断重要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生殖器部位有皮损者检测HSV抗原及IgG、IgM抗体。结果男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215例,HSV抗原阳性率45.58%(98/215),抗体阳性率98.14%(211/215)。女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193例,HSV抗原阳性率为38.86%(75/193),抗体阳性率99.48%(192/193)。生殖器有皮损者HSV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原阳性率。男女IgMⅠ型阳性率42.37%(100/236),提示HSV—Ⅰ所致GH明显增加。结论对生殖器皮损时间短进行HSV抗原检测,及对生殖器皮损时间长或反复者进行抗体检测判断HSV感染检测方法。IgM抗体检测对有生殖器皮损但抗原检测阴性,及对无皮损排毒期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