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ofHPV16mRNAinnormalhumankeratinocytestransfectedwithpSV2-neo/16.Firsthumankeratinocyteswereculturedintheserum-freemediumM154.Second,theplasmidpSV2-neo/16wastransfectedintothehumankeratinocytesusingatransfectingreagent.Third,RT-PCRandSouthernBlottingwereusedtodetecttheexpressionofHPV16mRNAandDNAinthetransfectedkeratinocytes,respectively.Results:TheexpressionofHPV16mRNAwassuccessfullyamplifiedandan110bpwasditectedbyRT-PCR.A7.9kbfragmentwasconfirmedinthetransfectedkeratinocytesbySouthernBlotanalysis.Conclusion:HPV16mRNAandDNAweresuccessfullydetectedinthehumankeratinocytes.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角化细胞 HPV16 基因表达 病毒样颗粒 病毒感染
  • 简介: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ole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p16proteininCondylomaAcuminatum(CA)anditscancerization.Methods:Theexpressionofp16proteinwastestedin33CAsamplesand7cancerizedCAsamplesbyimmunohistochemicalassays.Results:Therewasabnormalexpressionofp16proteininCAandcancerizedCA,mainlymajorproteinexpression.Thep16proteinexpresseedindifferentlocationsindifferentcaseswasasfollows:Inbasallayercellsinnormalcuits;inspinouslayer,granularlayerandstratumcorneumlayercellsinCA;inkeratinpearlperipheralandspinouslayercellsincancerizedCA.Conclusion..Therewasmajorexpressionofp16proteininCAandcancerizedCA,andtheseproteinofthetwogroupsmightnotnaturallybethesame.Ourstudyindicatedthatinclinicalpractice,whenmajorp16proteinexpressioninCAoccurs,it'sriskofcancerizationshoudbesuspected.

  • 标签: P16蛋白 尖锐湿疣 癌化反应 基因表达
  • 简介:慢性瘙痒(chronicpruritus,CP)是一种一般人群及许多皮肤病和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欧洲皮肤病论坛(europeanskindiseasesforum,EDF)和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europeanacademy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EADV)对其定义、分型、病因、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文对2014年欧洲慢性瘙痒指南的主要部分做一解读。

  • 标签: 瘙痒 慢性 指南 欧洲
  • 简介: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独到观点,不必列出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的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论著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

  • 标签: 文章摘要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创新内容 重复题 撰写格式
  • 简介:目的:观察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患者在应用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的CA患者血清中的IL-12、IL-10水平,并同时测定30例健康者血清中IL-12、IL-10的水平。结果:CA患者治疗前IL-12、IL-10水平分别为(50.1±4.09)ng/L、(97.3±38.5)pg/L,治疗后分别为(69.8±6.81)ng/L、(9.26±5.73)pg/L,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CA患者后血清IL-12水平上升、IL-10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 标签: 尖锐湿疣 卡介菌多糖核酸 IL-12 IL-10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比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搜索引擎199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的文献,按照拟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SE11.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实验,合计12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ALA-PDT治疗组复发率低于CO2激光治疗组[OR=4.13,95%CI(3.17,5.38),P〈0.01];治愈率高于CO2激光治疗组[OR=1.72,95%CI(1.16,2.5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O2激光治疗组[OR=4.13,95%CI(3.17,5.38),P〈0.01]。结论:ALA-PDT治疗尖锐湿疣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愈率。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期待更多合理设计的随机对照实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尖锐湿疣 META分析
  • 简介:皮肤疣是门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疗法很多,疗效也参差不齐,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制定了皮肤疣治疗指南,该文归纳总结并简要解读。

  • 标签: 皮肤疣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为了解广州市贯彻实施《中国预防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的成效,为下一步更好的控制梅毒提供指导。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下载2008~2014年广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广州市常住人口梅毒病例,SPSS软件分析广州市各类型梅毒基本特征。结果:2014年,广州市梅毒、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9.1/10万、32.0/10万、1.0/10万,2008年以来分别年均下降2.1%、10.2%、32.5%、0.3%;而2014年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为42.2/10万,报告病例数为6305例,2008年以来分别年均增长0.04%、5.8%。在五种监测的性传播疾病(STD)中,梅毒报告发病率已经降为第二位。病例构成比表明:2014年,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6.8%、0.8%,2008年以来年均分别下降8.2%、24.8%,而三期梅毒、隐性梅毒构成比分别为1.8%、80.6%,2008年以来年均分别上升1.8%、3.5%。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梅毒患者逐年上升。结论:过去的6年间,以隐性梅毒为主的广州市梅毒流行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梅毒总体发病率已经退居STDs中第二位,继续落实梅毒综合防治策略、强化以隐性梅毒为主的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广州市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 标签: 梅毒 特征 流行 控制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FOXA1 P16 免疫组化
  • 简介: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4年4月10~14日在江西南昌前湖迎宾馆召开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将发扬历次年会的优良传统,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创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紧张热烈、活跃互动的学术交流形式,达到全国皮肤科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共同展现才华、获取知识和信息、增强友谊和情感的目的,拟参加会议者请仔细阅读本通知并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投稿。

  • 标签: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学术年会 皮肤性病 征文通知 皮肤科医师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研制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E7CTL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方法以包含HPV16标准病毒株的质粒pHPV16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PV16主要衣壳蛋白L1(1-471aa)的基因序列,同时人工合成E7蛋白CTL表位E749-57的编码序列,将两个目的基因逐步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UC19HPV16L1/E7CTL,HPV16L1/E7CTL片段经质粒pFastBac1转位至BacmidDNA后通过PCR鉴定重组杆粒。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融合基因HPV16L1/E7CTL片段的克隆质粒puc19HPV16L1/E7CTL,制备了L1/E7CTL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杆粒BACMIDDNA。结论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包含L1/E7CTL的重组杆粒BACMIDDNA,有利于下一步融合蛋白的表达,制备一种能够更有效激发CTL杀伤作用的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为疫苗研制打下基础。

  • 标签: 乳头瘤病毒16型 重组杆状病毒 疫苗
  • 简介:目的选择离体实验中对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有激活作用的墨旱莲(旱莲草),研究其动物致色素作用和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及相关基因[TYR、TYR相关蛋白(TRP-1/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棕色豚鼠为动物模型,用Schmorl法染色,计数含黑素的细胞;用多巴(DOPA)-氧化酶染色,计算每100个基底细胞中DOPA阳性细胞数。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氢氧化钠(NaOH)法和体外氧化DOPA反应方法分别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黑素生成量及TYR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TYR及其TRP-1/2基因的表达。结果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可使豚鼠表皮基底层中含黑素颗粒细胞增多,使豚鼠表皮内DOPA阳性细胞增多(P〈0.05);具有促进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及TYR活性作用(P〈0.05),对细胞TYR基因有上调作用,而对TRP-1/2mRNA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具有促进黑素合成及上调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作用,对白癜风色素恢复有较好应用和开发的前景。

  • 标签: 墨旱莲 白癜风 豚鼠 小鼠B16黑素瘤细胞 黑素合成 酪氨酸酶
  • 简介:目的:探讨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2月至2015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8例作为癌前病变组,同期选择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宫颈癌组和98例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取三组的宫颈样本都进行AEG-1、P16、KI-67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并调查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93.9%和92.9%,而癌前病变组为57.1%、50.0%和57.1%,在对照组为3.1%、2.0%和4.1%,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1、P16、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年龄、疾病类型、HPV感染等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显示AEG-1、P16、KI-67蛋白表达都呈现两两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AEG-1、P16、KI-67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三者可互相作用影响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状况。

  • 标签: AEG-1 P16 KI-67 宫颈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省兴宁市成为国家性病监测点8年间的5种性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19个街道办事处及乡镇5种性病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4年间兴宁市梅毒、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报病数逐年增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报病数早年上升明显,近2年有下降趋势,淋病发病呈现下降趋势。兴田街道办事处(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男性、女性的淋病及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均较低,而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报告发病率均较高。结论:兴宁市成为国家性病监测点通过高质量监测数据可真实了解不同地区性病感染状况,疫情的变化较真实反映了性病流行情况,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性病报病网络建设,并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性病在本地区的流行。

  • 标签: 性病 疫情分析 监测点
  • 简介: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体外培养黑色素瘤A375和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A375和B16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FOD作用24h、48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FOD抑制黑色素瘤A375和B16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FOD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瘤A375和B16细胞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 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广州市举办“第十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暨2014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标签: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中西医结合学会 皮肤性病 学习班 征文通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