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治疗仪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单纯苔藓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对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8日于我院就诊的30例慢性单纯苔藓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选择右侧作为治疗侧,使用糠酸莫米松软膏联合超声治疗仪进行治疗;左侧为对照侧,仅使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结果:4周后,30例患者治疗侧治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50.00%,有效率93.33%;对照侧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33.33%,有效率60.00%,两侧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在皮损面积、瘙痒、红斑、丘疹、苔藓样变程度及总体评分较对照侧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超声治疗后并发症。结论:超声治疗仪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用于慢性单纯苔藓的治疗有效、安全。

  • 标签: 慢性单纯性苔藓 糠酸莫米松软膏 超声治疗仪
  • 简介:慢性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难治皮肤病。其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逐渐深入,文中就慢性湿疹的物理、心理及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湿疹 非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一种光化学疗法,利用聚集于靶细胞内的光敏剂在低强度无害的可见光照射下产生的单线氧和氧自由基等活性因子杀死靶细胞。光敏剂可分为卟啉类、叶绿素类、染料类(如酞菁、萘酞菁)等,相比于第一代血卟啉衍生物(HpD),第二代、

  • 标签: 光动力疗法(PDT) 真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4.83%、42.64%和40.0%。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点刺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变应原 过敏性疾病 点刺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双白止痒洗剂治疗慢性手湿疹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60例慢性手湿疹患者纳入观察,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症状转归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第1次复发的时间。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53.3%。经Ridit分析,P=0.0075,P〈0.01,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检测四种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可见,治疗组的CD3+、CD4+均值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但对照组的CD3+、CD4+升高不明显,治疗后2组CD3+、CD4+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白止痒洗剂能迅速消除患者的症状,并能明显延长或阻止湿疹的复发,远期效果好,其作用机理与调节免疫功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 标签: 双白止痒洗剂 外治 慢性手湿疹
  • 简介:慢性湿疹是一组以皮肤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苔藓化为特征的异质免疫炎症皮肤病,临床发病率高。临床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易出现皮肤萎缩、快速耐受及皲裂加重的现象,并且也容易反复。我们自2011年2月—2011年12月应用吡硫翁锌气雾剂(商品名:适今可)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吡硫嗡锌 气雾剂 湿疹 慢性 治疗
  • 简介: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非传染皮肤疾病,古时已有记载,在希腊语中“Psora”一词寓意“瘙痒”。银屑病病情发展呈慢性反复发作,尽管经过医学上多年的努力探索,它依然无法根治,其确切病因也无法明确。据西方文献记载,高加索人的银屑病患病率大约为1%~3%。

  • 标签: 银屑病 遗传 发病机制 药物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省江门市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4种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本市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开展酒店、桑拿、发廊、站桩点等场所的外展活动,使用中国性病控制中心编制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FSW基线调查问卷对FSWs进行问卷调查,并同时做血清学梅毒、艾滋病检测及宫颈分泌物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1285例FSWs中4种性病总阳性231例,阳性率17.96%;特异性梅毒血清学(ELISA法)阳性率9.25%;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TRUST)阳性率5.52%;艾滋病血清学(ELISA法)初筛阳性5例,WB法确证阳性4例,阳性率0.31%;淋球菌阳性率1.9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6.45%。结论:近年来,FSWs已成为江门市的性病高危人群,应定期对其监测并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 标签: 女性性工作者 梅毒 艾滋病 淋病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1.06%和78.9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降低,且治疗8周时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且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穴位埋线 慢性荨麻疹 血清总IGE
  • 简介: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黄柏胶囊联合复方氟美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门诊慢性湿疹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1mL隔日1次肌注,黄柏胶囊4粒口服,3次/d,外用复方氟关松软膏,2次/d。对照组32例仅外用复方氟美松软膏,用法用量同前。2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第2、4、6周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黄柏胶囊联合复方氟美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

  • 标签: 湿疹 慢性 卡介菌多糖核酸 黄柏胶囊 复方氟美松软膏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除常规的躯体治疗外,应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肾阴虚 慢性湿疹 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
  • 简介:报告色素血管斑痣错构瘤病Ⅲa型1例。患者男,70岁。躯干部大片色素性皮疹70年。皮肤科专科查体:后腰背部右侧大片暗红色斑片,边缘逐渐移行为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部分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符合鲜红斑痣表现;胸腹部、右后背上方和腰部后正中线左下侧可见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棕褐色斑点,符合斑痣表现。本病一般不需治疗,鲜红斑痣和斑痣可采用红宝石或Q开关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 标签: 斑痣性 错构瘤 色素血管性
  • 简介: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缓释片两种服药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及控制复发的效果。方法10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必要时口服咪唑斯汀,服药剂量24h不超过10mg;B组59例,连续服用咪唑斯汀,10mg/d,共观察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及停药后第3d、1周、2周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症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总体症状控制早期B组优于A组,但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缩小,且对控制瘙痒症状差异不显著。在控制复发方面,1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慢性荨麻疹以控制瘙瘁为主,必要时采取口服咪唑斯汀可减少用药次数、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咪唑斯汀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青鹏软膏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序贯疗法组30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青鹏软膏序贯治疗,对照组Ⅰ组32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对照Ⅱ组29例单用青鹏软膏。3组患者在治疗2周及4周后评判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序贯疗法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P〈0.01)。治疗4周后,序贯疗法组与对照Ⅰ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Ⅱ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青鹏软膏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强,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青鹏软膏 慢性湿疹
  • 简介:报告1例浆细胞唇炎。患者女,78岁,右上唇持续红色斑块2年,斑块质地柔软,界限清楚,表面轻度糜烂。皮肤组织病理显示粘膜固有层多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浆细胞唇炎。

  • 标签: 唇炎 浆细胞性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9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对照Ⅰ组只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对照Ⅱ组只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荨麻疹疾病活动评分(UAS)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而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高,安全好。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自发性 复方甘草酸苷 盐酸非索非那定
  • 简介:目的:报告1例持久发疹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伴色素性荨麻疹。患者男,48岁。颈、躯干及四肢出现丘疹、斑丘疹4年余。皮肤科检查:领、前胸及四肢可见红褐色丘疹、斑丘疹,间杂散在毛细血管扩张;背部可见褐色丘疹,摩擦后出现风团(Diarer征阳性)。皮损级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有单一核细胞浸润;Giemsa染色:真皮浅层肥大细胞浸润。诊断为持久发疹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伴色素性荨麻疹。

  • 标签: 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 持久性 发疹性 色素性荨麻疹
  • 简介:患者,宠,40岁。主因右乳外侧紫红色斑块6年,于2010年11月12日就诊。6年前患者自觉右乳外上疗皮下有一花生大小的皮下结节,无痒痛,禾予以诊治。1年前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的紫红色肿物,时何隐痛。

  • 标签: 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主因双眼眶周围及颧部皮损20余年,于2006年9月18日就诊我科。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颧部出现丘疹,丘疹初起较少,逐渐增多,

  • 标签: 粉刺 眶周 成簇性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腰部皮损4年,逐渐增人,偶伴腰痛于2011年6月2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腰部出现蚕豆大结节,尢明显自觉症状,未予特殊治疗。此后皮损逐渐增大,并偶伴腰痛,遂于2011年6月28日来我科门诊就诊。

  • 标签: 纤维肉瘤 皮肤 隆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