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1例恶性萎缩丘疹病。患者男,58岁。因全身皮损5年余,急腹症剖腹探查术后11d入院。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淡红色丘疹,黄豆大小,周边呈环状隆起,境界清楚,中央破溃、萎缩。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小血管管腔闭塞。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恶性萎缩丘疹病。该病临床罕见,累及系统,死亡率高。

  • 标签: 萎缩性丘疹病 恶性 血管炎
  • 简介:恶性萎缩丘疹病(MAP)是一种罕见的、“毁灭”的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预后不良。虽然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损害,但全身受累也很常见,结果通常为致死性。病变极少累及外生殖器。作者报道1例45岁MAP男性患者,有多系统病变并伴有阴茎痛性溃疡。MA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患者联合应用己酮可可碱和潘生丁未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患者最终死于MAP的肠道及胸腔内病变。对此病例应注意下列临床病程及治疗方案:

  • 标签: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男性患者 溃疡 痛性 阴茎 多系统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女性闭经后萎缩尿道炎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检验指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女性闭经后萎缩尿道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FSH、LH、PRL水平。结果:观察组FSH水平为(11.73±6.31)mU/mL,LH水平为(12.31±7.34)mU/mL,PRL水平为(38.13±12.14)ng/mL。对照组FSH水平为(6.57±2.45)mU/mL,LH水平为(4.49±3.12)mU/mL,PRL水平为(15.24±5.35)ng/mL。观察组FSH、LH以及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雌二醇(E_2)水平为(41.24±16.53)pg/mL,孕酮(P)水平为(0.51±0.34)pg/mL,睾酮(T)水平为(0.33±0.14)ng/mL。对照组E_2水平为(51.42±9.43)pg/mL,P水平为(0.52±0.32)pg/mL,T水平为(0.34±0.15)ng/mL。观察组E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女性闭经后萎缩尿道炎患者血清FSH、LH、PRL明显升高,临床上可作为闭经后萎缩尿道炎诊断进行参考,提前做好防治措施。

  • 标签: 闭经 萎缩性尿道炎 FSH LH PRL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双下肢起疹1年余就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起疹,无瘙痒、疼痛,无发热、关节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过敏紫癜",具体治疗不详,皮疹反复。

  • 标签: 白色萎缩 双下肢 过敏性紫癜 变应性血管炎 诊断 关节痛
  • 简介:报告1例家族良性慢性天疱疮,并对患者家系进行疾病调查。先证者男性,40岁,自10余岁起腹股沟、腋窝反复出现小丘疹伴少量水疱,自觉微痒,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糜烂。皮肤科检查见双侧腋窝、腹股沟、肛周、双侧腘窝散在分布大量红色、褐色扁平丘疹,部分丘疹顶端糜烂。皮损病理示基底细胞上裂隙和水疱,其内散落棘层松解细胞,如倒墙砖样。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共调查家族成员4代22人,其中患者4人,呈连续垂直遗传,显示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 标签: 家族性 天疱疮 家系调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湿疹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60例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8mg,每天1次;对照组60例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血清IL-2、IL-10、IgE水平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Ig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血清IL-2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10、IgE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试验组IL-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能通过调节Th1/Th2的失衡及降低血清IgE水平而有效改善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而安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枸地氯雷他定 疗效性 安全性
  • 简介:近年来,在男性性病患者的治疗中,部份患者经治疗后,临床体征消失,各种检验如涂片、培养阴性,但病人仍然自诉有各种类型的不适,自觉会阴不适,尿道灼热、灼痛,尿频尿急,下腹胀痛睾丸坠胀,晨起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等。针对这类病人的主诉,结合前列腺肛检和化验,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表现,据此进行前列腺的专科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非淋菌性 慢性前列腺炎 诊治体会 前列腺注射 男性性病 衣原体
  • 简介:家族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泛发者罕见;肝、肾均有多发血管瘤者临床少见,我院2009年7月诊治1例晚发、泛发型家族良性慢性天疱疮合并肝、肾多发血管瘤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肝多发血管瘤 肾多发血管瘤
  • 简介:难治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病因不明,对常规治疗反应差,困扰着医生和患者。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剂,能有效抑制过敏反应,现多应用于治疗哮喘,部分应用于治疗难治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其疗效得到肯定,也逐渐被皮肤科医师关注和应用。该文综述了奥马珠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 标签: 荨麻疹 特发性 慢性 奥马珠单抗
  •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皂甙对曲安缩松外用所致皮肤萎缩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每天给予曲安缩松溶液(0.02g/L)外涂背部皮肤2次,同时外涂人参皂甙溶液(0.1g/L,0.2g/L),21d后处死小鼠,观察皮肤相关生化指标,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皮厚度、弹�

  • 标签: 人参皂甙 外用所致 所致皮肤
  • 简介:本文从经尿道电解治疗慢性细菌前列腺炎的机理出发,介绍了该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疗效,认为该疗法安全、有效、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 标签: 尿道 电解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