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右侧头皮多发红色丘疹、结节1年,于2013年2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孕12周)发现右耳后出现一米粒大小无痛性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此后右侧头皮不断出现新发类似皮损,并迅速增大。部分皮损可自行缩小,有时触碰破溃后出血不止。现产后2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其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姑母有哮喘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及中线附近见多发性丘疹、结节,淡红至暗红色,直径0.5~2cm不等,未见融合,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正常。右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1枚,无压痛,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无异常(图1a-1c)。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4%(正常值0.5%~5%),血清总IgE125IU/ml(0~100IU/ml)。右侧头皮部位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管腔不规则,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凸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皮损采用钬激光治疗仪,1.0J脉冲能量,15Hz频率予以切除治疗。考虑患者皮损数量较多以及有自发性皮损缩小病史,因此予切除部分较大皮损,较小皮损未予处理,并嘱患者随访。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新发皮损,遗留的较小皮损无明显增大,部分皮损自行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且该90例患者均在早期进行过经腹部彩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种早期彩超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为77.7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为96.67%,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χ2=14.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各种典型异位妊娠超声影像学表现(胚芽、盆腔积液、原始心血管搏动、附件包块、子宫内假孕囊)检出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方面较传统经腹部彩超具有显著性优势,对于有效降低异位妊娠死亡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异位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以提高其治愈,降低复发。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环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62%,远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和宫腔感染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四环素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