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的皮肤镜特点,探索通过皮肤镜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镜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中皮肤镜模式。结果术前皮肤镜检查为灰色模式的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镜显示棕色条带的4例术中皮肤镜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镜显示黑色条带的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18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和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中皮肤镜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黑甲 纵行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儿童
  • 简介:听障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对异性的身体与行为产生幻想与冲动,多方位探究听障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正确引导听障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其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设计出四种性教育模式,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相互配合,来达到对听障生性教育的示范与引导的作用,以促进特教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听障生 性教育 模式
  • 简介:在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具体内容入手,结合中医皮肤科的临床特点,从收集资料、现状分析、提出鉴别、推断诊断、制定方案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临床思维模式培养的关键环节,探讨了在实践性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 标签: 皮肤科 实践性教学 临床思维模式
  • 简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现已成为教育和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的需求。该文将岗位胜任力理论引入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之中,在分析胜任力概念和当前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为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皮肤性病学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Y-T-Y互助模式在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采用YT-Y互助教学方式对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修习《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教育干预,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对传统教学法满意度为81%,对互助模式教学法满意度上升至96%;互助教学培训后,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平均得分为由74.32分上升至89.54分,生殖避孕知识平均得分由56.37分上升至80.46分。结论:Y-T-Y互助模式教学法是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传播的有效模式,能促进教学模式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动态上升、学生知识掌握明显提高。

  • 标签: 生殖 健康教育 教学实践
  • 简介:除了经典的8种性病外,现在把只要通过性传播而引起的20多种疾病称为性传播疾病,其中疥疮等也归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疥疮是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寄生在人体上是人型螨,寄生在动物身上是动物疥螨,也可传染给人。解放前疥疮流行,解放后生活条件提高及扫黄打黑,1960年左右北方各大城市几乎看不到疥疮。近10多年来疥疮死灰复燃,疥疮患者明显增多,易复发。现就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在我皮肤科就诊的981例疥疮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 标签: 临床分析 疥疮 传染性皮肤病 人体皮肤 生活条件 死灰复燃
  • 简介:目的了解梅毒多变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该疾病。方法对125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梅毒硬下疳可多发,少数可以留疤,除生殖器外还可以发生在乳房。病例中一患者因乳房赘生物并逐渐破溃而就诊,临床拟诊寻常疣、湿疹、帕哲特病待排,病理诊断为亚急性炎症,然患者血清学检查显示RPR1:64(+)及TPPA阳性。二期梅毒疹可表现为银屑病样疹、环形红斑、脓疱、扁平湿疣等,其发疹部位可在躯干、掌跖部,也可在头面部。皮疹可与硬下疳重叠出现(13.2%)。结论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须多加注意。

  • 标签: 梅毒 多样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念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结合皮肤性病科护理的工作特点,提出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给护士以人性化的管理.结果:提高护士士气和满意度、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实现了零投诉.结论:实施柔性管理增强了科室凝聚力,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发挥护士的潜能,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柔性管理 护士
  • 简介:目的:分析Bowe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诊治的4例Bowe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2~78岁,皮损为单发,无内脏转移,病程中均存在误诊,误诊为“皮炎、湿疹、银屑病、Paget病”等。结论:Bowen病临床特异性差,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医务人员应加强对Bowen病的认识,对疑诊患者应及早病理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BOWEN病 临床 病理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特点,提高对梅毒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92,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传播途径以卖淫嫖娼及其他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9例(23.68%),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二期梅毒29例(76.31%),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斑疹样皮损为主.其中5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3.16%.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早期梅毒临床皮肤损害的认识,并对高危人群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早期 梅毒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38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31.6%)、卡马西平(13.2%)为常见,其中别嘌呤醇致药疹的潜伏期较长;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迅速控制;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及时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多项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症药疹 临床表现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梅毒的发病及临床特点,以探求及早控制本病的措施.方法:对本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的452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临床分析.结果:452例梅毒中一期梅毒174例,占38.5%,二期梅毒198例,占43.8%,一、二期梅毒共存者6例,占1.3%.潜伏期(隐性)梅毒74例,占16.4%.结论:正规足量的驱梅药物治疗,一期梅毒治愈恢复明显快于二期梅毒.

  • 标签: 梅毒 分期 症状 诊断标准 治疗
  • 简介:通过对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分析,提高对妊娠隐性梅毒的认识。本组妊娠梅毒病例RPR滴度都不高,在1:1~1:4的范围内占73.49%,大多数为病期不明的潜伏期感染,而且经过治疗后低滴度降低不理想。青霉素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目前仍是敏感药物。出现低滴度和治疗后滴度下降不理想的原因是否可能与妊娠免疫状态以及血清固定有关,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妊娠梅毒隐性情况的发生提示,加强婚、产前梅毒筛查的工作非常重要。

  • 标签: 妊娠梅毒 隐性 青霉素治疗 预防胎传梅毒
  • 简介:目的分析皮肌炎皮炎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早期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5年9月23例初诊误诊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男5例,女18例,病程为2周~6个月,误诊为湿疹12例,其中2例皮疹表现为面部及双上肢散在红斑、丘疹,上见水疱,为水疱型皮肌炎。银屑病6例,接触性皮炎1例,激素依赖性皮炎1例,药疹3例。19例患者予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均好转出院,3例合并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鼻咽癌。1例快速出现呼吸肌受累。结论皮肌炎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尤其皮损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提高对皮肌炎皮疹特点的认识,提高肌电图、肌酶谱、皮肤及肌肉病理检查,避免误诊。

  • 标签: 皮肌炎 皮肤表现 肿瘤 误诊
  • 简介:梅毒是皮肤科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该文简要解读了英国梅毒管理指南中的血清学诊断;神经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的意义;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阳性时治疗策略;胎传梅毒的诊疗;各期梅毒的推荐治疗方案;梅毒患者的随访以及相关性传播疾病的筛查等相关问题。

  • 标签: 梅毒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结合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效果,为该校医学生的皮肤科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级本科4个班级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8人。将入组的医学生,按照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方式授课。2组授课老师均一致。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取技能和理论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最终成绩的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于两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临床病例综合考试平均成绩(91.9分)高于对照组(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82.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可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 标签: PCMC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 教学实践 皮肤性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