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探讨生殖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3类人群4744例育龄妇女的调查问卷、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得到7种常见生殖感染发病率的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定性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小组访谈和机构观察的方式,对5类人群共166人进行了有关生殖感染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育龄妇女的7种常见生殖感染率是27,6%,宫颈感染率是5.0%。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深圳的气候条件、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未婚性生活、最近3个月有新性伴、性乱、不使用安全套和有人流史有关;细菌性阴道病与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关;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对性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私人诊所不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结论:应加强道德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医疗垃圾的管理。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感染疾病对其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生殖感染疾病的女性患者及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各76例进行问卷调查。以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患有生殖感染疾病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调查内容包括76例生殖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及构成比、性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焦虑和性自信因子等6个方面,通过心理评估调查问卷,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两组心理健康差异。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76例生殖感染患者中,以宫颈炎最为多见,占27.63%;其次以非特异性阴道炎多见,占22.37%;再次为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分别占14.47%和9.21%。心理评价表结果显示,两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这些SCL-90因子中有着显著差异(P〈0.05),SDS和SAS总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生活质量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功能总分以及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以及配偶高潮频数、性满意度和性焦虑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配偶高潮频数及配偶性满意度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生殖感染疾病对性生活有显著性的影响,患有生殖感染的患者较健康女性可显著性降低性生活质量,同时表现为显著性不自信和性焦虑。临床上应注意此方面的影响,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或介入性心理治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性生活 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经聚合酶链反应(PCR)确诊并有治疗后PCR随访结果的103例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03例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中,男性67例(65.05%),女性36例(34.95%),年龄17~58岁,平均(29.48±6.79)岁。38.83%(40/10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男性患者中29.85%(20/67)无明显临床症状,女性患者中55.56%(20/36)无明显临床症状。56.31%(58/103)患者存在混合感染,45.63%(47/103)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10.68%(11/103)合并淋病。92.23%(95/103)患者治疗后PCR复查沙眼衣原体核酸阴性。结论: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常为混合感染,且临床症状轻微或隐匿,临床应对有不安全性行为史的患者及其性伴做全面性病检查。PCR方法值得在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性病 混合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对广州地区男性泌尿生殖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为期4年的连续观察,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每年分离的解脲支原体进行10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检测,测定解脲支原体对以上药物的敏感率及耐药率.结果: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药物敏感率无明显改变;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上升,耐药率从2005年的4.7%上升至2008年的23.2%.结论:解脲支原体的耐药趋势正逐渐增强;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率表明该类药物在解脲支原体治疗方面要严格控制和选择;对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药物敏感测定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爱宝疗治疗生殖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有不良妊娠史的连续2次和/或2次以上的生殖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43例,采用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爱宝疗浓缩液宫颈局部上药治疗,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的第10天和35天进行宫颈拭子解脲脲原体培养,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0天病原体转阴率为92.7%;35天病原体转阴率为90.2%。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爱宝疗治疗难治性解脲脲原体生殖感染疗效较好,本结果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盐酸米诺环素 爱宝疗
  • 简介: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约有160万种,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为10万余种。其中大部分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益,但也有少数种属对人类有害,会引起人类疾病。至今被确认为致病菌的真菌有500余种。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交叉与进步,尤其是随着整个医学的发展和客观需要的增加,医学真菌迅速发展,人们对真菌所致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据初步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真菌病患者增加了30~50倍,

  • 标签: 真菌感染 人类疾病 真菌种类 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病例1:患者女,23岁。主诉:右眼周红斑伴痒2月。现病史:患者2月前始出现右眼周红斑,瘙痒明显。外院诊断“皮肤过敏”,予外用激素治疗后无好转,红斑扩大,并出现少许小脓疱,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 标签: 眼周 癣菌 真菌 感染
  • 简介:患者男,23岁。主诉:肛周潮湿、里急后重感1周。现病史:患者自诉近一周肛周常有轻度瘙痒,肛周不适并伴里急后重,有潮湿感,纸巾揩拭后纸巾间有黄色分泌物。每天大便3~4次。患者自述为同性恋,近3个月与多个性伴有多次无保护肛交及口交史。

  • 标签: 直肠 淋病 梅毒 HIV
  • 简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可引起多种不同系统和器官感染,主要受累器官为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及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加,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诊断方法,研究HIV与梅毒同时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ECLA)同时检测192例HIV-Ab/P24阳性血清,包括疾控中心免疫印迹(WB)阳性血清77例(实验组),不确定和阴性血清115例(对照组),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TPPA阳性36例(18.8%),TRUST阳性27例(14.1%),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对照组中,TPPA阳性8例(4.2%),TRUST阳性2例(1.0%),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5,P〈0.01)。结论:HI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梅毒的几率很大,且梅毒发作期患者比例高。

  • 标签: HIV 梅毒 TPPA TRUST 相关性
  • 简介:甲疾病种类繁多,其中甲感染性疾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上最常见甲感染性疾病是甲真菌感染,但临床上甲感染性疾病还包括病毒、细菌、梅毒螺旋体和疥螨等感染,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或误诊。

  • 标签: 感染性甲病 病毒 细菌 梅毒 疥疮
  • 简介:青紫色素杆菌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土壤和水中的革兰阴性细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低毒力细菌,但意外的是它能感染人类,尤其是宿主防御反应有缺陷的人群。感染通常在破损的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和水后发生,特点常表现为患者出现脓疱、淋巴结炎、发热和呕吐,感染会迅速播散,死亡率很高。遗憾的是,因为该菌普遍存在,在培养时常被认为是一种污染菌而被排除。因为迅速的诊断(通过适当的取样)和治疗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因此l『解这种病原微生物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是必要的。此外,因为青紫色素杆菌感染罕见于有免疫能力的个体,所以被其感染的患者应建立免疫力。

  • 标签: 感染性休克综合征 杆菌感染 紫色素 脓疱病 坏疽性 革兰阴性细菌
  • 简介:细菌是皮肤表面最常见的微生物,皮肤细菌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这类感染可以来之凶险,也可以慢性迁延.因此,诊断和处理皮肤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是皮肤科医师的重要基本功.本文旨在从整体上阐述细菌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皮肤 细菌感染 病理 治疗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作为SLE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的控制始终不尽如人意。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此外,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环境激发因子参与了SLE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往往导致了SLE发病或病情复发与恶化。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蠕形螨与酒渣鼻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发表的7篇蠕形螨对酒渣鼻的致病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率差RD=0.32,P=0.02).结论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提示可应用杀蠕药物治疗酒渣鼻。

  • 标签: 酒渣鼻 蠕形螨
  • 简介:性传播疾病(STD)由各种感染性微生物通过性接触传播,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STD混合感染是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STD传播的主要来源.

  • 标签: 福州地区 女性 性传播疾病 微生物 公共卫生
  • 简介:目的对239例HIV感染者基本情况、皮肤损害和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关系进行分析,探讨HIV感染者并发皮肤病的特点。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分为A组有皮肤损害(112人),B组无皮肤损害(127人)。统计皮肤瘙痒及皮疹、黏膜溃疡、口腔糜烂、疱疹等五类皮肤损害,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差异、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及皮损组皮肤损害评分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39例分析对象皮肤损害发生率为46.86%;皮肤损害组中有皮肤瘙痒者71.43%,皮疹43.75%,黏膜溃疡14.29%,口腔糜烂11.61%,疱疹10.71%;两组均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无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与皮损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HIV感染并发皮肤损害者中,皮肤瘙痒和皮疹较为常见。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至200个/mm3以下时容易发生皮肤损害,但皮损严重程度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关系。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皮肤损害 CD4+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我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生殖支原体(Mg)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2—10月就诊于皮肤性病门诊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235例(男165例,女70例),采集男性尿道或女性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超显微镜检、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生殖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生殖支原体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结果235例患者中各种微生物检出情况分别为Mg17例(7.23%),解脲脲原体(Uu)72例(30.64%),人型支原体(Mh)22例(9.36%),生殖沙眼衣原体(Ct)10例(4.26%),淋球菌6例(2.55%),上述检测项目全部阴性122例(51.91%)。Mg阳性的17例患者中单一感染7例(41.18%),混合感染10例(58.82%),其中Mg+Uu感染6例,Mg+Uu+Mh感染4例。结论Mg可单一感染,也可混合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性病门诊患者Mg的筛查。Mg生长条件要求高,培养成功率低,SAT检测是目前可以选择用来检测Mg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生殖支原体 感染 性病门诊 SAT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