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健康检查的正常人32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IL)-4、IL-6、IL-8、IL-10及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白介素 干扰素-Γ
  • 简介: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尽管痤疮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炎症反应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s2,TLR2)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形成炎症性痤疮。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TLR2受体的功能与表达,发挥抗炎及治疗痤疮的作用。该文就TLR2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痤疮 炎症反应 TLR2 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录调节因子E2F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活化型EGFR和E2F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活化型EGFR在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膜上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而且,活化型EGFR和E2F在CA皮损中的双重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活化型EGFR表达的增强导致核内转录因子的激活而参与CA的增殖病变。

  • 标签: 尖锐湿疣 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录调节因子E2F
  • 简介: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内的表达(t=2.88,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43,P=0.0346)。结论IL-10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白介素-10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
  • 简介:近年研究显示,白癜风是一种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Toll样受体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感知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反应,是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起到关键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近年来,Toll样受体与白癜风的关系备受重视,该文就Toll样受体的结构与配体、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其与白癜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白癜风 TOLL样受体 黑素细胞 免疫反应
  • 简介:维甲酸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个子受体,包括两类子受体家族即RARs和RXRs。维甲酸受体与维甲酸结合后被激活,通过维甲酸信号通路作用于特异性靶基因而发挥不同效应,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维甲酸、维甲酸受体及其分类、维甲酸信号通路、维甲酸受体在皮肤中的表达和功能,以及维甲酸受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维甲酸 维甲酸受体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索甘草、红景天、黄芪等粗提物对中波紫外线(uw3)损伤BALB/c小鼠皮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4只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法分为9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UVB对照组、溶剂对照组、UVB+5%与10%甘草组、UVB+5%与10%红景天组、UVB+5%与10%黄芪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UVB对照组单独给予UVB照射,溶剂对照组给予外涂蒸馏水+UVB照射,其余各处理组分别给予外涂相应浓度药物+UVB照射,连续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背部照射部位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白介素(IL).10水平。结果经UVB慢性照射后小鼠皮肤中Ⅲ—10水平为(838.8±114.34)pg/ml,较正常对照组(568.45±78.8)pg/ml显著增高(P〈0.01),经不同剂量甘草、红景天、黄芪粗提物水溶液处理后可进一步上调IL-10水平,以甘草组最为明显,但IL-10水平与粗提物浓度之间无明显依赖关系。结论在受到UVB慢性照射后小鼠皮肤组织中IL-10表达水平增加,甘草、红景天、黄芪粗提物水溶液可进一步上调其IL-10水平,上述3种药物对UVB诱导的小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IL-10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中波紫外线 甘草 红景天 黄芪 BALB C小鼠
  • 简介:银屑病常有家族发病史及遗传倾向,病人中家族史阳性者约为30%,国内报道为10%~23.8%.Farber发现银屑病在单卵双生儿中的发病年龄、皮损分布、症状轻重程度和经过等都非常相似;反之,在双卵双生儿中则无此倾向[1].

  • 标签: 白介素10 基因表达 启动子区多态性 银屑病 治疗 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的关联性,以期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效果进行预测。方法采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达到和未达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75%(PASI75)的2组患者VDR基因CDX2(rs11568820)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2组CDX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VDR基因CDX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CDX2位点多态性与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无相关性。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银屑病 VDR基因多态性 CDX2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检测在尖锐湿疣疾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收治的47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外从我院随机抽取47名健康体检人作为研究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26.52±7.08)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83±8.86)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34.17±8.04)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8.92±6.68)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6水平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此时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下,为尖锐湿疣疾病的临床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TNF-Α IL-6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更年期之后的女性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一种重要的雌激素受体。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称为“雌激素阿尔法受体”的雌激素调节蛋白分子,对维持骨骼的强度很重要。缺少这种受体,雌激素就难以产生作用。科学家以体内缺少“雌激素阿尔法

  • 标签: 更年期 女性 雌激素受体 骨质疏松
  • 简介:皮脂分泌是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当情况比较严重时需接受异维A酸治疗虽然已知该药具有致畸性,目前除异维A酸和激素治疗外,没有有效的减少皮脂生成的药物。进一步了解皮脂分泌产物的调节是确立选择性治疗靶位的一项里程碑。对人类皮脂腺及腺体细胞的研究提示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s)显效剂可改变皮脂生成。本研究旨在确定在人类皮肤及SEB-1型皮脂腺细胞中PPARs的表达和活性,并评估PPARs配体对患者皮脂分泌产物的影响效果;为检测每一受体亚型对皮脂分泌影响作用的大小,在对应用PPARs配体和异维A酸治疗的SEB-1型皮脂腺细胞进行脂肪形成测定。异维A酸明显降低脂肪形成,而PPARα显效剂-GW7647,PPARδ显效剂-GW0742,PPARα/δ显效剂-GW2433,PPARγ显效剂罗格列酮和全显效剂-GW4148增加脂肪形成。与年龄、性别和疾病严重度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氯贝丁酯可明显增加皮脂分泌(分别为37%和77%)。这些资料提示PPARs在调节皮脂分泌方面有一定作用,选择性调节其活性可能是治疗痤疮的一个新手段。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增加皮脂分泌@TrivediN.R....

  • 标签: 受体增加 增加皮脂 增殖活化
  • 简介: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和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玉屏风散加味方 白介素-4 干扰素-γIgE
  • 简介:寻常狼疮是皮肤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皮肤结核患者的半数。本病易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面部,影响容貌。我们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利福平联合治愈寻常狼疮2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寻常狼疮
  • 简介:芳香烃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具有诱导多种重要的外源性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芳香烃受体不仅可介导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它还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皮肤组织细胞,例如角质形成细胞及皮脂腺细胞,该受体可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和分化、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的发生。近期有研究表明,芳香烃受体的活化对炎症性皮肤病有益,例如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因此,芳香烃受体可能成为潜在的皮肤病治疗靶点。

  • 标签: 芳香烃受体 炎症性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白癜风
  • 简介:趋化因子属于促炎多肽细胞因子超家族,其相对分子质量在8~12KD之间。在机体正常免疫系统中,趋化因子对淋巴细胞的迁移、归巢、激活、分化、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趋化因子在炎症发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大疱性类天疱疮关系密切,这一研究使我们对自身免疫大疱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大疱性类天疱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