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端粒RNA(hTR)和反转录(hTERT)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皮损hTR、hTERT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j-67抗原表达,并对hTR、hTERTmRNA的表达与Ki-67抗原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TR表达在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层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的胞浆,与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其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hTER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下方,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要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Ki-67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生发层和分裂旺盛的组织;它的表达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4,P〈0.01);而与hTR(r=-0.295,P〉0.05)无关。结论hTERT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hTR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无关。

  • 标签: 银屑病 端粒酶RNA 端粒酶HTERT KI-67
  • 简介:目的:筛选出对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方法以50株纯培养的孢子丝菌及标准株为样本,以毛霉、烟曲霉、念珠菌各1株为阴性对照,用聚合链反应-联免疫法(PCR-ELISA)对已报道的5个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U26852、U26866、U26866′、M85053及AF117945)进行筛选。记录各探针与合成DNA片段杂交底物显色与否及免疫测定指数(EI)值。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5个探针均位于产物序列上;在相同的ELISA条件下,探针U26852显色最强,EI值最高。结论针对28SrRNA的探针U26852是目前与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

  • 标签: 孢子丝菌 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
  • 简介:目的研究菟丝子水提物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检测不同浓度的菟丝子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细胞形一态、酪氨酸活性、黑色素含量的作用,及酪氨酸表达的情况。

  • 标签: 菟丝子 斑马鱼 黑色素合成 酪氨酸酶
  • 简介:目的与细胞培养和LCR比较考察6种国产PCR试剂盒在检测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标本沙眼衣原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5家临床医院性传播疾病门诊收集到673份尿道/宫颈拭子标本,分别进行沙眼衣原体培养和PCR检测,对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采用连接链反应(LCR)复检,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合格病例616例,36份培养法检测阳性6.3%,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5%-28.7%。与培养结果比较,各种PCR检测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LCR复核标本200份,与之相比,PCR检测的敏感性为83.9%-98.6%,特异性66.7%-94.7%,YI指数0.523-0.881。其中PCR2结果符合性最好(YI指数0.881)。综合分析发现国产PCR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均在85%以上,特异性均在95%以上。结论国产PCR技术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沙眼衣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用于临床检验,实验率质控与监督是本方法得以正确应用的关键。

  • 标签: 细胞培养 连接酶链反应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PCR
  • 简介:毛囊是一个非常活跃且结构复杂的器官,以每天3mm的速度产生头发纤维。由于毛囊对能量的需求较大,因此毛球基质细胞是人体中增殖速度最快的细胞之一。体外生长的毛囊产生的头发纤维和天然的头发纤维相似,研究者们用体外模型

  • 标签: 毛囊 结构复杂 体外模型 体外生长 增殖速度 基质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LDH)以及hsCRP、ESR、PCT和血常规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心肌水平与hsCRP、ESR、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45例中有32例(71.1%)心肌指标升高,其中患者组CK、CK-MB、LDH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2.71、4.97、7.37,P值均〈0.01);患者组LDH分别与hsCRP、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48、0.40、0.36、0.57,P值均〈0.05),CK-MB水平与hsCRP、ESR、PCT、WB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73、0.59、0.68,P值均〈0.05);CK与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42、0.55、0.31,P值均〈0.05)。结论:症状较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心肌指标异常,且与体内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荨麻疹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评价连接链反应(LCR)技术对尿液中淋病双球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在STD门诊就诊的276例尿道/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尿液淋球菌LCR检测,对两项结果不符合的标本进行聚合链反应(PCR)检测,确定细菌培养、LCR法检测尿液中淋球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76例患者中24例LCR检测阳性(8.7%),21例培养阳性(7.6%)。5例两项结果不符合者进行聚合链反应检测。结果表明L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100%。结论LCR分析法检测尿液中的淋球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标签: 淋病双球菌 连接酶链反应 尿液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酪氨酸蛋白加工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红花、桃仁及赤芍3味中药提取液,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基因反转录扩增及内切糖苷切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的表达、成熟过程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基因表达并未增加,酪氨酸蛋白80ku左右大分子量成熟片断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切。结论桃仁提取物对人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的加工成熟及稳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红花 桃仁 赤芍 酪氨酸酶 蛋白加工 活血化瘀中药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不同浓度IL-4对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氢氧压钠(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IL-4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IL-4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IL-4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黑素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的分泌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的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的TNF-α和IL-1β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 标签: 皮肤老化 光老化预防 护肤 茶多酚 芦荟甙 UVB诱导
  • 简介: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多甙,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羟脯氨酸含量测量、乳酸脱氢检测等方法观测雷公藤多甙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雷公藤多甙5μg/mL后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A值降低,最大抑制率为59.60%;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细胞处于G2-M期比例增加(P〈0.05);当药物浓度低于500μg/mL时乳酸脱氢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效浓度下,雷公藤多甙能抑制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

  • 标签: 雷公藤多甙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生长 胶原合成
  • 简介:38岁女性患者因面部银屑病给予吡美莫司外用,连续外用2个月并停药1d后,面部出现湿疹,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甲氨蝶呤抗炎治疗无效,改用环孢素75mg/次,2次/d口服,治疗2d后湿疹好转,24d后皮疹消退出院。

  • 标签: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吡美莫司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和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磷酸二酯(phosphodiesterase,PDEs)活性,探讨PDEs活性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PDEs活性。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为(10.40±3.54)%,健康对照者为(8.60±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银屑病 磷酸二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积雪草甙、苦参碱对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对两者的抗瘢痕作用强度进行比较。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积雪草甙、苦参碱,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氯胺T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乳酸脱氢检测细胞毒作用,分别观测两种中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积雪草甙为0.5g/L、苦参碱为1.00g/L后成纤维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细胞处于G2-M期比例增加(P〈0.05);当积雪草甙浓度低于5g/L时乳酸脱氢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一定浓度下,积雪草甙和苦参碱均能抑制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积雪草甙的抗瘢痕作用强于苦参碱。

  • 标签: 积雪草甙 苦参碱 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