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胡佩诚教授领衔主译《人类性学》(第3版),翻译自美国JerroldS.Greenberg、ClintE.Bruess和SarahC.Conklin三位教授共同主编ExploringtheDimensionsofHumanSexuality(3rdedition)。该书是一部当代最新性学研究成果巨著,中文版约100余万字,并精选约200多幅精美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是一本性医学及性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百科宝典。

  • 标签: 人类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医学心理学 出版 HUMAN 教育工作者
  • 简介:陈显亮医生受家族影响,自幼对中医药学及民间医药产生浓厚兴趣,青年时期便开始行医。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他不仅治病救人,而且勇于探索研究,先后自行研制了治疗性传播疾病中药吉美安胶囊,治疗肿瘤兔月碳中药系列制剂,以及其他疾病治疗有效方药,陈显亮先生自行研制上述纯中药制剂,在其多年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无毒。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对其所研制吉美安胶囊组织进行了临床验证,北京四家医院分别独立

  • 标签: 中国性学 自行研制 性传播疾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中医性学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性痒疹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方法:对18例色素性痒疹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9.6个月,皮疹为网状分布红色斑片、斑丘疹、丘疹或色素沉着。皮疹主要累及躯干部,特别是项背部。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其中13例患者为活动期(包括早期和充分发展期),5例为晚期。18例患者使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氨苯砜等,外用维A酸乳膏、曲安奈德乳膏等,其中口服米诺环素疗效显著。7例患者曾被误诊。临床随访1个月到4年,其中7例复发。结论:色素性痒疹临床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口服米诺环素有效,但不能阻止其复发。

  • 标签: 色素性痒疹 临床 组织病理 米诺环素
  • 简介:本文从经尿道电解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机理出发,介绍了该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疗效,认为该疗法安全、有效、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 标签: 尿道 电解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简介:皮肤病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提高皮肤病防治水平至关重要,中医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中医治疗皮肤病临床思维进行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①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支撑,整体观为认识基础;②“病-症-证”相结合;③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④把控动态,三因制宜;⑤经典与经验相结合;⑥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标签: 皮肤病 临床思维 中医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行常规治疗措施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未采取治疗措施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2例流产、12例早产、2例死胎、84例足月产;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3例流产、42例早产、11例死胎、34例足月产,观察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例新生儿中,1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4例新生儿死亡、13例先天性梅毒、6例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100例新生儿中,3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24例新生儿死亡、43例先天性梅毒、22例宫内胎儿窘迫,观察组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安全,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临床特点 预防方法
  • 简介:组织胞浆菌病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域,如美国中西部、非洲及拉丁美洲。在中国也有散发病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率呈地区性分布,主要是长江流域九省,多雨潮湿中南、华东和西南感染率较高;患者多为系统性感染者(85.0%),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89.1%)和肝脾肿大。组织胞浆菌病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相关疫源地旅游史或居住史。真菌培养阳性率低,血液裂解离心系统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其治疗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相关制剂、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氟康唑疗效不及伊曲康唑。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 中国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介绍李斌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及用药特点.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张从血论治,采用“凉血潜阳、发散宣透”法则予以治疗.

  • 标签: 银屑病 名医经验 李斌 @@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角化瘤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诊治58例血管角化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该病多见于中青年,性别无明显差别,临床以丘疹型及阴囊型多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包绕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扩张微血管不只限于真皮乳头,真皮中部也有。局限型除上述特点外,还可见特征性瘤样增殖。治疗以手术切除及激光治疗。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依据。

  • 标签: 血管角化瘤 组织病理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单纯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a亚科,是双链DNA病毒,可分为HSV-1及HSV-2两种血清型,感染后可在体内长期潜伏,易复发,给相关疾病治疗及预防造成了巨大困难。阐明病毒潜伏感染及复发相关机制,对进一步揭示HSV感染复发发生本质,以有效防治HSV感染及潜伏复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单纯疱疹病毒生物学特点及其潜伏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潜伏 复发 潜伏相关转录体
  • 简介: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内从中医角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中医辨证分型文献证候频数,并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66篇文献中,多囊卵巢综合征一病最常见证型为痰湿证,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湿和血瘀.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复杂,应重视肾在其中作用,以及痰湿和血瘀丽种因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证候 证候要素 频数统计 文献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特点及表现,解析对临床诊疗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X及Y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23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192例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33%.其中,X染色体数目异常89例,主要为46,XXY,占总异常数目的46.35%.Y染色体多态性共101例,占总异常数目的52.6%.X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Y染色体变异检出率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X染色体异常多为非嵌合克氏征,临床效应多为表现为小睾丸及无精症,导致男性不育.Y染色体多态性不仅仅导致少、弱精症及男性不育,更可能与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事件关系密切.结论: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体异常主要表现为X染色体数目异常及Y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其中,克氏征(46,XXY)最为常见,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重要因素之一,Y染色体多态性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遗传变异,与X染色体数目异常直接导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及无精症相比,Y染色体多态性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更值得关注,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染色体核型 性染色体 异常 多态性 男性不育症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127例SLE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114例(89.76%)SLE患者存在心脏损害,其中瓣膜反流发生率最高,占76.38%(97/127),以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脏结构改变24.41%(31/127)和心包积液23.62%(30/127)。重度活动SLE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SLE患者(X2=6.00,P〈0.05),病程≥5年SLE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SLE患者(X2=4.68,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改变发生率高,且随着病情变化,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功能也呈现易变性,早诊断和合理治疗可逆转早期心血管改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
  • 简介:应着重反映研究中创新内容和作者独到观点,不必列出本学科已成为常识内容;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论著类文章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数据)和主

  • 标签: 文章摘要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创新内容 重复题 撰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