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细胞凋亡是AD神经细胞的死亡形式,它的启动和发展需要氧自由基和多种基因及其产物和调节剂的控制.β-淀粉样蛋白(Aβ)可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在AD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氧自由基诱导细胞早期立即反应基因及其表达而促发.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的主要有:Bax,Fas,P53,C-fos,C-jun,P21,突变的App695,P75NGRF,突变的Prescnilins.抑制凋亡的主要有Bcl-2,Ced-9,V-raf,EBV-CMP1.

  • 标签: 细胞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氧自由基 诱导 突变
  • 简介:阿尔茨海(AD)患者常合并书写障碍,认识AD患者书写障碍有助于AD患者的早期筛查。本文主要对AD不同时期患者书写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机制进行讨论,并附1例病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书写障碍
  • 简介: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在阿尔茨海(AD)发病初期及病程进展中,海马在形态结构、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海马的各种变化很可能在AD的发病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AD患者海马的影像学、神经病理学变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D的病因的探索以及AD的治疗开辟出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结构 神经病理 CT诊断
  • 简介:阿尔茨海为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以认知功能和记忆损害、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降及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茨海的发病率急剧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5%,85岁以上达20%~40%.目前的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改变疾病病程,尚无预防和治愈措施.多数病例在确诊后仅能生存8~10年,通常死于肺炎.此外,阿尔茨海的治疗和护理费用昂贵,英国每年用于阿尔茨海医护的费用为110亿美元,而美国更高达839亿美元[1].可见迫切需要找寻防治阿尔茨海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记忆损害 精神行为 神经心理症状
  • 简介:阿尔茨海(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以及人格改变)为临床特征,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出现细胞外老年斑、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和营养不良性轴突改变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并且其痴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NFT的多少有关。

  • 标签: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有无自身抗Aβ抗体的阿尔茨海(AD)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对照者(aNC)血浆Aβ水平之间差异,研究自身抗Aβ抗体对血浆Aβ水平的影响。方法113例AD患者和155例aNC的血浆对Tg2576小鼠大脑组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染色,并进行组织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TAPIR)测定。随后,TAPIR阳性和阴性血浆分别与人工合成的Aβ40、Aβ42进行免疫沉降,免疫沉降物经过westernblot检测分析其免疫特性。最后通过一种双抗体夹心的ELISA精确定量所有血浆的Aβ水平。结果(1)自身抗Aβ抗体无差异地频繁出现于AD患者(45.1%)和aNC中(41.3%)(P〉0.05),并在免疫沉降过程中表现出与Aβ40更强的亲和力。(2)两组TAPIR+和TAPIR-血浆的Aβ40和Aβ4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身抗Aβ抗体不足以影响血浆Aβ水平,人类抗Aβ抗体产生和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转基因AD动物模型。

  • 标签: 自身抗Aβ抗体 阿尔茨海默病 转基因小鼠
  • 简介:阿尔茨海(AD)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基底节区和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大量缺失;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和记忆力减退,致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记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质类 综述文献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阿尔茨海特征和发病机制,2型DM与阿尔茨海、高胆固醇血症与阿尔茨海、2型DM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阿尔茨海(AD)是老年人群痴呆的主要病因,本文就目前阿尔茨海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进行综述,包括淀粉样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APOEε4与apoE蛋白、炎症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有助于预测AD的发病风险并作出早期诊断。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早期诊断 生物指标
  • 简介:阿尔茨海(Alzheimer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隐袭起,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通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而死亡.阿尔茨海的病理特征包括,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脑皮质细胞减少以及累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在65岁以上人群中,西方约有5%的人罹患此,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7%~50%.我国在60岁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的患病率为3%~5%.阿尔茨海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阿尔茨海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拟就阿尔茨海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病因学 AD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群痴呆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4~5岁痴呆患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年龄组逾1/3者患有痴呆.阿尔茨海(A1zheimerdisease,AD)是所有年龄组痴呆性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 进行性神经变性病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Aβ变量(Aβ40、Aβ42水平及其比值)在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AD)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对AD其诊断价值.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113例AD患者和205例不同年龄段健康者的血浆Aβ水平并分析其与AD临床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正常衰老过程中Aβ40和Aβ42水平呈现相反的变化曲线.AD患者Aβ40水平显著高于与其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组(P=0.002),而Aβ42水平却显著低于后者(P<0.001),但在AD自然病程中Aβ变量没有明显改变.ROC分析表明:以aNC组Aβ比值的x+2s(15.9)为截断点时,其对AD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4%和96%.结论血浆Aβ变量呈现年龄和疾病相关性变化,其中Aβ比值有助于AD的临床诊断.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探讨阿尔茨海与经头部CT证实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60例阿尔茨海病患者及84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采用盲法分析临床诊断前3~5年的头部CT资料,调查头部CT显示的各种脑血管病变;对白质病变进行分区评分(评分等级为0~3分),并将双侧额区、顶枕区、颞区及幕下共8个区域的总和作为白质病变总评分;测量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哈氏值、脑室指数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以反映脑萎缩和脑室扩大的程度。结果CT资料显示,阿尔茨海组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和脑室系统扩大;正常对照组有脑血管病变者15例(17.86%),阿尔茨海组33例(55.00%),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白质病变均以双侧额区和顶枕区评分居高,双侧颞区和幕下评分较低;白质病变总评分、双侧额区及左侧顶枕区白质病变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及侧脑室体部指数,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哈氏值、脑室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考虑白质病变总评分时,脑血管病变、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有关(OR=3.222,1.507,1.271;95%CI:1.199~8.689,1.197~1.897和1.093~1.476);考虑不同部位白质病变评分时,脑血管病变、左侧额区白质病变评分、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有关(DR=2.876,1.744,1.548和1.268;95%CI:1.048~7.895,1.021~2.978,1.221~1.962和1.091~1.473);其中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OR值变化不明显。双侧侧裂宽度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与阿尔茨海无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意外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病灶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基因多态与阿尔茨海(A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SORL1、sortilin—relatedreceptor、Alzheimer等关键词,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文章并附以文献追溯方法。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篇文献共11组不同种族人群纳人分析.共有AD组2927例,对照组3869例。AD组和对照组rs2070045位点基因多态现象中GG+GT基因型频率与最常见的纯合子TT基因型频率比的合并比值比(OR)值为1.19,95%可信区间为1.08~1.31.Z=3.39.P=-0.0007,等位基因频率合并OR值为1.17,95%可信区间为1.07~1.27,Z=3.67,P=0.0002。结论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多态性与AD患病风险相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SORL1基因 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1906年11月3日,德国病理学家AloisAlzheimer首次在图宾根(Tabingen)举行的第37届德国西南精神学年会上报告了一例56岁患严重记忆障碍女性患者的病理所见,即在其脑组织中发现大量“神经炎性斑[NPs,即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4年后德国著名精神学家EmilKraepelin将由此种病理改变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命名为“阿尔茨海(AD)”,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综述文献
  • 简介:2018年1月,FDA推荐今后的阿尔茨海临床试验应用由(美国)国家老年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Aging,NIA)和阿尔茨海协会(Alzheimer'sAssociation,AA)提出的AD的ATN研究作为诊断标准(简称为ATN标准),这是对近20年来,AD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指导AD临床早期干预标准化的重要突破[1-2]。ATN标准中的生物标志物包括:Aβ(A);病理性Tau,包括总Tau和磷酸化Tau(T)和神经变性(N)。ATN标准是长期以来经过多项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综合验证了认知功能损害演变、影像学、脑脊液检查及Aβ-PET和病理的相关性,在2011年NIA-AA的AD系列诊断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旨在为基础和临床研究人员提供标准化观察指标组合,希望将AD病理所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从非AD导致MCI人群中区分开来,甚至可以识别出更早阶段(30~50岁)的AD病理相关的主观认知损害人群,从而实现早期干预(图1)。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生物标志物 定义
  • 简介:目的探讨小檗碱对AD转基因鼠空间记忆力的影响。方法24只6月龄AD转基因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小檗碱小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小檗碱大剂量组,后三组小鼠分别每天灌胃给予小檗碱10mg/(kg·d)、50mg/(kg·d)和200mg/(kg·d)N10月龄。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和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小檗碱对AD转基因鼠空间记忆力和脑组织B淀粉样蛋白40、42(Aβ40、Aβ42)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小檗碱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在测试第6天时均明显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增加,脑组织Aβ40、Aβ42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0.051结论小檗碱可能抑制小鼠脑组织Aβ40、Aβ42的产生从而改善AD转基因鼠的空间记忆力。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小檗碱 空间记忆力 β淀粉样蛋白40/42
  • 简介:认知功能障碍是年龄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常见原因为阿尔茨海(AD)和血管性认知损害(VCI)两大类。阿尔茨海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细胞外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毡细丝的形成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管性认知损害有多种类型,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淀粉样脑血管(CAA)、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痴呆、单纯梗死性痴呆和出血性痴呆等,其中以多发梗死性痴呆最为常见。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测量阿尔茨海(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片上的海马结构(HF)、胼胝体(CC)、侧脑室(LV)、外侧裂(SL)、白质疏松(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提高区分AD组、VD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NC)间的准确性。方法应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AD组、VD组、NC组各20例进行颅脑扫描,根据体视学的卡瓦列原理,构建测试网格,对HF、CC、LV、SL、LA体积进行测量,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结果AD组、VD组HF、CC体积均显著小于NC组,LV、SL、LA体积显著大于NC组;AD组的HF、LA体积均显著小于VD组。Fisher判别函数示判别总符合率为83.3%,AD组为95%,VD组为75%,NC组为80%。结论测量颅脑MRI的HF、CC、LV、SL、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对AD、VD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传统的观点认为阿尔茨海(Alzheimer’sdisease,AD)是神经变性痴呆的代表,在老年期痴呆中,AD占50-60%以上。遗传因素、老化、脑外伤、铝中毒等多种因素与AD发病有关,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cardio-cerebrovascularriskfactors,CRF)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不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CRF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颈动脉硬化、肥胖、缺乏锻炼、吸烟等在AD的发病中也伴有重要的角色。CRF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AD共同的危险因素,增加了AD的发病易感性,加速了AD的进展。积极的控制CRF,不但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也可能预防AD的发生或减缓其临床恶化。本文就CRF和AD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关系研究进展 危险因素 因素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