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体温是临床护理监测的最基本指标之一,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为患者测量体温,观察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的体温测量器材主要有汞体温计、电子体温计与接触

  • 标签: 测量时间 体温测量 电子体温计 临床护理 口腔温度 测温方法
  • 简介:目的:总结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的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2例患者均在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标测到心动过速的靶点,并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对疑难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术中及围术期护理有其自身特点,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非接触标测 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脑出血微创穿刺抽吸术在我国已开展十多年,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仍采用血肿中心置管的方法,该方法很难使血肿得到较彻底清除,死亡率仍较高。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探索,发明了一种便携定位仪应用于脑出血微创清除术,能把引流管置放到血

  • 标签: 冲洗式 定位仪简介 式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2~24h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50~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0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l例.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14例,大脑中动脉再通2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再通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20例.11例因血管狭窄明显,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8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5例.结论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 标签: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尿激酶 神经功能 禁忌证
  • 简介:目的观察和总结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栓塞血管分别为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3例,颈内动脉主干5例,基底动脉1例)均在发病9h内进行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治疗,其中6例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颅内栓塞动脉.结果主要栓塞动脉100%再通,病人恢复较好.6例随访1~12个月,病情稳定.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气囊扩张术
  • 简介:目的:加强手术病人交接中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职责,进一步保障病人的安全。方法:设计并应用手术病人交接,对交接中容易疏忽和遗漏的护理细节进行提示及相互监督检查。结果:应用手术病人交接之后,术前准备不到位、术后静脉堵塞、病人物品遗落等现象明显减少。结论:手术病人交接的应用保证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提高了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

  • 标签: 手术病人 交接卡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验证马西平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前瞻性观察近5年以来住本院以后服用马西平治疗的男性患者,共60例。结果马西平对癫瘸和情感障碍的疗效是确切的,并对情感障碍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偏头痛、室早、冲动、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疗效,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不明显。本研究未遇到尿崩症患者,疗效未得到验证。结论马西平的作用广泛,疗效肯定,但是使用过程中除出现一般副反应以外偶尔出现严重的致命性的副反应,需要慎重使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疗效 副反应 迟发性运动障碍 男性患者 情感障碍
  • 简介:2012年8月15日,居民健康大型医疗机构全国首发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首发仪式上指出,在大型医疗机构发放居民健康不仅有利于加快发放进程,更有利于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的统一,切实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 标签: 医疗机构 健康卡 居民 首发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看病就医
  • 简介: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马西平.方法按起始剂量5mg/kg单药服用马西平54名患者,1周及2周后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1周后大多数患者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90%),2周后多数低于正常范围(89%),副作用很少发生.结论马西平按起始剂量5mg/kg,1周后逐渐加量,能达到治疗效果且减少副作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癫痫 血药浓度
  • 简介:1起草背景1.1任务来源2002年11月19日《健康报》头版报道了某临床护士被用于艾滋病病人的输液针刺破,进而提出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的防护问题。针对此报道,卫生部有关司局领导批示:“医疗卫生机构等有职业危害的事业单位是职业病防治法的监管对象,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与职业病防治已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请加快这方面配套规章的调研”。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中国CDC职业卫生所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补偿立法研究(中英艾滋病项目办资助),2003年5月,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建议,

  • 标签: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临床护士 护理工作 工作态度
  • 简介: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后循环脑血流受损会引起脑干缺血,如果不及时恢复供血可导致脑干梗死。由于后循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复杂性,后循环缺血梗死病情危重且难以治疗,患者常出现昏迷、四肢瘫痪以及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症状,预后极差。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干梗死 溶栓治疗 后循环缺血 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文献法搜集各种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结果综述了考试焦虑的情绪中心治疗,认知中心治疗和学习技能中心治疗三种治疗取向,对每种取向中的具体考试焦虑治疗方法和效果加以比较,分析了考试焦虑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考试焦虑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结论认知中心的治疗是应对考试焦虑的较好方法,其它取向的治疗需要辅以认知中心的治疗才有效果。

  • 标签: 考试焦虑 非药物治疗 情绪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溶栓组42例采用脑血管造影后,栓塞部位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血管总再通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完全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超选择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我们收治一例良性颅骨骨化性纤维瘤,鉴于本病少见,好发于四肢长骨,多见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且该类病例多为骨科或放射科同仁报导,经查询国内文献未见发生于颅骨的骨化性纤维瘤的报导,特此结合文献复习将病例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骨 非骨化性纤维瘤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2-R中躁狂症(伴精神病性症状)诊断标准者,自然入组。应用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效果显著。结论:应用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疗效快,缓解完全。

  • 标签: 卡马西平 氯氮平 治疗 躁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局部涂抹盐酸奥布因凝胶在桡动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按照介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前的准备,皮肤消毒,1%利多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观察组术前10min给予干预,盐酸奥布因凝胶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涂抹,面积大小为4cm×5cm,作用10min后皮肤消毒,1%利多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两组患者均于穿刺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用中心监护仪记录患者穿刺前后的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及穿刺前后心率。结果:观察组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穿刺后,对照组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奥布因凝胶局部涂抹经济、简便,可明显减轻患者桡动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性,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奥布卡因凝胶 桡动脉 穿刺 视觉模拟评分 镇痛
  • 简介: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性癫痫已多有文献报道.而由酮症性单纯高血糖所引起的癫疴发作则鲜见论述。我院自1996年2月-2006年8月诊断、治疗酮症性高血糖癫痫患者3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性癫痫 临床分析 癫痫患者
  • 简介:不寐(器质性失眠症)诊疗方案是针对不寐患者的全部诊治过程,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寐 中医 诊疗方案
  • 简介:高血压性ICH病因中,脑血管结构病变如脑AVMs、海绵状血管瘤、reteMCA等可能通过病变局部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患者ICH风险增加;抗凝药和溶栓药物的应用可能通过改变患者血液凝结状态导致ICH;目前还发现抗抑郁药物等其他药物也有潜在导致患者ICH发生的风险,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还发现,一些全身性因素如血糖异常、肝功能异常,甚至儿童时期的生长暴露也可能影响患者的ICH风险。

  • 标签: 脑出血 病因学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NGAV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的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解除了病变的占位效应。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的静脉。

  • 标签: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