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变化.方法对病例组30例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与对照组25例进行血糖、血脂、血液流变检测.结果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检查明显异常于对照组(P<0.01).结论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症、高粘血症,是预防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 血糖 血脂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从血液流变变化的特点来探讨不同种类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异同,评价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0例健康者和124例脑梗死患者行血液流变检查,并观察东菱克栓酶对不同种类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结果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均增高,且主干支组高于深穿支组(P<0.05),血小板聚集性也明显增高,但后者高于前者(P<0.05).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性、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后1周和1月,治疗组中主干支组、深穿支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对照组中的主干支组、深穿支组好(P<0.01).结论脑叶大梗死和脑深部小梗死在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东菱克栓酶治疗上述两类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 东菱克栓酶 药物治疗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麝香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麝香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检查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甲襞微循环血液流速流态等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麝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麝香注射液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甲襞微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活性、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0例急性缺血性早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川活性(AntithrombinⅢ:α,AT—Ⅲ:α),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的指标。对比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Fib(4.3±1.6g/L)高于对照组(2.9±1.4g/L),有统计差异(P〈0.01),全血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差异(P〈O.05),AT-Ⅲ:α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Fib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凝血活性增强及抗凝血活性降低。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对50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行A型性格问卷测试、血液流变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脑梗塞组TH+CH得分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TED检渺的血流速度较健康组减慢(P<0.01);血液流变参数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A型性格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关;与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改变有关;血液粘度与血流速度呈反比,表明A型性格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A型性格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检查 血液粘度
  • 简介:目的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评价三七通舒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对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三七通舒胶囊,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随访1年,观察脑梗死复发率及血液流变变化。结果治疗组中有7例发脑梗死,对照组中有6例发脑梗死。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无明显统计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均有改善,但三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三七通舒胶囊与阿司匹林相比均能改善血液流变指标,具有相同的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但前者消化道症状更轻微。

  • 标签: 三七通舒 脑梗死复发 血液流变学
  • 简介: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群痴呆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4~5岁痴呆患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年龄组逾1/3者患有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是所有年龄组痴呆性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 进行性神经变性病
  • 简介:认识领悟疗法是钟友彬先生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多年实践经验于七十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程精神分析方法。临床表明,它对神经症、恐人症、性变态等的治疗,具有十分良好的疗效。本文试着从它的理论根据、治疗遏程、治疗效果等入手,对它进行一个简要的评述。

  • 标签: 认识领悟疗法 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 心理动力学 新鲜血液 心理治疗方法
  • 简介:本期讲座中,我们将向读者介绍单组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的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一、单组设计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单组设计是指对来自某个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在一个特定条件下观测其定量或定性指标的取值。

  • 标签: 差异性检验 配对设计 样本含量 检验效能 定性资料 交叉设计
  • 简介:由美国StevenD.Waldman教授主编、王保国教授主译的《图解疼痛治疗》(PainReview)已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标签: 治疗学 出版 疼痛 图解
  • 简介: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VD的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的关键。本文重点对CMBs的定义及存在的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 标签: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小血管病 发病机制
  • 简介:对于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人们常用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事实上,这里所提及的常用的假设检验都属于一般的差异性检验方法。然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有3种特殊的假设检验方法,即非劣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本文将介绍这3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检验效能 定量资料 成组设计 假设检验方法 非劣性检验
  • 简介: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自身调节储备)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和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血管储备 影像学
  • 简介:老年人脑CT和MRI经常显示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区域的信号强度改变,这被称为脑白质疏松。尽管轻度受累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严重的脑白质疏松会引起认知障碍和步态异常。在组织病理学上,脑白质疏松区域总是表现为小动脉和微动脉硬化,管腔狭窄以及迁曲,同时伴有因缺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神经胶质增生,脱髓鞘和轴变缺失。遗传变异在脑白质疏松的体积及其相关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中起相当大的作用。阐明与脑白质疏松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因素特征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机制的理解,并为这种常见类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防开辟新途径。

  • 标签: 遗传学 血压 小动脉硬化 白质脑病 认知
  • 简介:基因系指携带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人类基因分布于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由1条双螺旋DNA分子构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四种核苷酸,并按照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结合形成碱基对。人类共有约30亿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排列形成的基因数目为10万左右。

  • 标签: 基因组学 DNA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 常染色体 碱基配对 碱基对
  • 简介:神经经济是神经科学、经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系指应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与人类相关的经济行为,并进一步研究决策的神经学基础。

  • 标签: 经济学 医学 综述文献
  • 简介:眩晕患者的诊断过程始于对病史以及随后的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准确评价。这步骤通常能够识别确切的病因,或者至少可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神经放射检查必须作为选择性诊断手段加以考虑,包括CT、MRI、MR血管造影(MRA)以及血管造影术。对于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Meniere病、外淋巴瘘、局部外伤、中毒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渗液等疾病的诊断而言,影像技术的作用是有争议的。CT和MR可用来排除其他病理学原因和证实诊断。分辨率和增加和能够增强迷路内液的特殊MRI序列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对迷路的结构和病理学变化进行更详细地分析。T1和T2对比序列检查都是必需的。当怀疑中耳类以及在外伤后眩晕随访时,需要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很多,包括椎基底循环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小脑和脑干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缺血和多发性硬化最为常见。在这些情况下,影像检查应该是强制性的。CT能够诊断大多数小脑出血以及小脑和脑干的急性缺血,增强的MRI已经证实是检测后颅窝病病变最为敏感的工具。弥散加权MRI能够比常规MRI更早地显示急性缺血性改变。MRA能提供类似血管造影片的颅内血管图像。有证据表明,有时可避免进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术。MRA的分辨率不如传统的血管造影术,还可能受到活动和其他伪影的影响。选择性的后循环血管造影通常对治疗决策有提示作用。

  • 标签: 神经放射学 眩晕 迷路内液 CT MR
  • 简介:最近10年,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成像技术1998年,多层螺旋CT(MSCT)问世。X线管球每旋转一周,多层探测器同时接收穿过人体组织的x射线可获得4层以上的影像数据;至2005年初,探测器数量已经达到64层,同时x线管球旋转一周的速度从秒级缩短为毫秒级,目前,

  • 标签: 诊断技术 神经病学 放射摄影术 综述
  • 简介:在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病案导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CBS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等步骤。通过病例的引导和深入,学生巩固了理论课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CBS是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 标签: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血管神经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