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椎管内巨大脂肪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椎管内巨大脂肪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结果2例肿瘤次全切,病理检查均为脂肪瘤。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脂肪瘤手术全切难度较大,以脊髓减压为目的行次全切手术可收获良好的短期预后。

  • 标签: 脊髓肿瘤 脂肪瘤 入路 后正中
  • 简介:目的探索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从成年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ADSCs进行培养传代,用Feridex-多聚左旋赖氨酸(FE—PLL)复合物标记ADSCs,普鲁士兰染色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的ADSCs的效率和细胞活力。同时对“FE—PLL”标记的ADSCs行体内外MRI成像。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LL”标记的ADSCs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率100%。标记ADSCs24h及1、2、3w的台盼蓝拒染率与未标记ADSCs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MRI显示磁标记的ADSCs在T2WI上可使信号明显降低,采用T2WI和T2^*WI对经立体定向仪移植的标记ADSCs进行活体示踪,二者均可显示MR信号降低,以T2^*WI最敏感。结论应用Feridex(FE—PLL)复合物标记ADSCs安全、有效;MRI可在活体下无创性示踪ADSCs。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超顺磁性纳米铁粒子 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前,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伴随着糖尿病的发生,睡眠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表明,脂肪因子在糖尿病睡眠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脂肪因子在糖尿病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 标签: 脂肪因子 糖尿病 睡眠障碍
  • 简介:颅内脂肪肉瘤病例临床报道罕见,大兴医院近期收治一例发生于颅内的粘液型脂肪肉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脂肪肉瘤 粘液型
  • 简介:迄今为止,关于多的功能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表明它参与稳定DNA构象、染色质浓缩、DNA转录以及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可特异性地修饰某些RNA分子。稳定或激活RNA酶,参与mRNA的翻译以及影响蛋白质合成等。多是真核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小分子物质。

  • 标签: 多胺类似物 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观察替莫唑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方法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6例,胶质母细胞瘤24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患者,替莫唑组(试验组)中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为4个月;环己亚硝脲组(对照组)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3.5个月.按照身高及体质量确定体表面积,分别接受下述治疗方案.(1)试验组:按150mg/m2体表面积计算,25例患者于试验第1~5天口服替莫唑胶囊.第1天需同时口服环己亚硝脲安慰剂,剂量为130mg/m2.(2)对照组:第1天口服环己亚硝脲,剂量为130mg/m2,第1~5天口服替莫唑安慰剂150mg/m2.2组均每疗程服药5d,28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3个周期后1个月,开始进行疗效观察,并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长度.结果(1)生存时间:替莫唑组患者平均生存期较环己亚硝脲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2)生存质量:经随访,替莫唑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保持稳定.(3)药物安全性:替莫唑组2例出现白细胞数减少,5例发生恶心、呕吐,均出现于每周期服药第1天,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环己亚硝脲组10例白细胞数减少、血小板降低,其中1例发生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有明显恶心、呕吐症状.结论替莫唑治疗恶性胶质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替莫唑胺 药物治疗 颅内恶性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存活率 口服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内脏脂肪堆积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病程在2h至3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抵抗组45例和非胰岛素抵抗组4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以及内脏脂肪厚度.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内脏脂肪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脏脂肪厚度分别与腰臀比(r=0.361,P=0.000)、空腹胰岛素(r=0.291,P=0.005)、胰岛素抵抗指数(r=0.326,P=0.001)、三酰甘油(r=0.319,P=0.002)、内中膜厚度(r=0.433,P=0.000)、空腹血糖(r=0.215,P=0.039)、2h血浆葡萄糖浓度(r=0.243,P=0.019)、腹壁脂肪厚度(r=0.220,P=0.034)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时内脏脂肪堆积程度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胰岛素抵抗时存在内脏脂肪堆积,并且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脑梗死 内脏脂肪 颈总动脉
  • 简介:目的制备再程序化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再程序化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再程序化干细胞。体内实验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对照(A)组、单纯ADSCs移植(B)组和Ngn2-ADSCs移植(C)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改变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实验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gn2-ADSCs移植组在运动功能评分、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Ngn2-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最终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护理研究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6例,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2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进行冲击治疗,并辅以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对患者睡眠质量会带来积极影响,预后情况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的变化。方法运用病例一对照观察,根据Calne标准选取31例男性PD患者、同时选取31例年龄、影响因素等相当的健康男性为对照。通过铜氧化共轭双烯法在波长234nm测定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尿中8-iso-PGF2α浓度。结果PD患者组尿中8-iso-PGF2α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81.1±1.6)ng/mmol肌酐vs(46.9±1.1)ng/m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明显减低[(63.5±6.0)minvs(84.4±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高的氧化压力与降低的抗氧化能力在PD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提示有效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氧化压力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90年代以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再度受到青睐,主要用于难治性抑郁,不典型抑郁及伴有恐惧,焦虑的患者,其中应用较广的吗氯贝抗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究竟如何国内报道不多.本文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的方式对此进行研究.

  • 标签: 吗氯贝胺 阿米替林 治疗 抑郁症 临床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金刚烷对双侧轻型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对不同剂量金刚烷进行药效学分析。方法建立大鼠液压脑损伤模型,5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伤后每8h一次,连续16d给予三组剂量(15mg/kg、45mg/kg或135mg/kg)金刚烷或等渗盐水,首次给药于伤后1h完成。脑组织于伤后第48小时或16天提取行FluoroJade—B组织荧光染色或甲酚紫染色比较双侧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存活情况,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S—MS/MS)方法测定大鼠体内不同剂量金刚烷血药浓度,研究金刚烷经腹腔单次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结果45mg/b或135mg/kg两组治疗剂量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与临床治疗监测浓度(717ng/ml)相似。与安慰剂组相比,45或135mg/kg两组剂量金刚烷可明显减少伤后48h脑组织急性变性神经元数量(P〈0.05),高剂量组(135mg/kg)CA3区长期存活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32)。结论治疗剂量金刚烷可显著减轻脑损伤后海马结构CA3区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轻型颅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SD大鼠 海马 神经细胞 药代动力学
  • 简介:卒中导致的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口逐渐老龄化,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而卒中的组成谱亦在不断变化中,最近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994-2004年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以每年4.3%的速度增加,所占比例日益上升;

  • 标签: 氧化应激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保守治疗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第2、5天应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水肿指数。入院第2、5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NO、LPO水平。结果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80例,发生率为12.2%。入院第2、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发生首次出血时间越短(P〈0.05)、出血持续时间越长(P〈0.05)、出血量越大(P〈0.05)。不同脑水肿指数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NO、LPO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入院第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血清NO、LPO水平越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血清NO和LPO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指数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物
  • 简介:目的评估铁离子螯合剂去铁对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颅内血肿和水肿吸收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经CT证实的老年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病人除常规治疗外,还接受连续5d去铁静脉注射,剂量20mg/kg,不超过2000mg/d。治疗当天及治疗后第3、7、14天分别评估去铁对脑水肿和血肿吸收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血肿体积为(5.50±3.60)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10±6.3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当天及之后第3、1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实验组的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病人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铁能加速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颅内血肿的吸收并抑制脑水肿,安全有效。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铁胺 血肿 颅内 脑水肿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多类似物DENSPM对人胶质母细胞瘤SNB1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经DENSPM处理后的SNB19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以及细胞内多水平和鸟氨酸脱羧酶、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多氧化酶mRNA表达变化。结果经DENSPM处理后,SNB19细胞存活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F=81.915,P=0.001),并于体外培养72h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出现典型的亚凋亡峰;细胞内腐胺、亚精胺和精胺水平显著下降,而乙酰亚精胺和乙酰精胺水平略有上升(均P〈0.01);鸟氨酸脱羧酶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和多氧化酶水平上升(P〈0.05-或P〈0.01);但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与DENSPM处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NSPM可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SNB1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肿瘤细胞内多表达水平下降。DENSPM可能具有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多胺类似物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联合替莫唑(TMZ)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并计算左乙拉西坦单药或联合替莫唑对人胶质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细胞系(T98G、U138)、MGMT阴性细胞系(SKMG-4、U87)的抑制率和替莫唑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LEV单药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系,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肿瘤抑制作用,但达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对U87的抑制作用更弱。LEV联合TMZ作用T98G、U138和SKMG-4后,TMZ的IC5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在U87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抑制胶质瘤细胞(MGMT阳性和阴性)增殖,并可增敏替莫唑对T98G、U138和SKMG-4的疗效,但对U87细胞没有增敏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左乙拉西坦 替莫唑胺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 简介:目的探讨替莫唑(TMZ)和甲泼尼龙(MP)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传代培养的U251细胞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R)组、放射治疗+替莫唑(R+TMZ)组、放射治疗+甲泼尼龙(R+MP)组、放射治疗+替莫唑+甲泼尼龙(R+TMZ+MP)组,分别予以放射治疗(2Gy/24h)、替莫唑、甲泼尼龙及三者联合治疗。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法分析U251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00);但经体外培养24和48h后,三者联合治疗组(R+TMZ+MP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组(P=0.000)。除对照组外,不同抗肿瘤治疗组U251细胞凋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P=0.000),但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均P=0.000)。经放射线照射联合替莫唑和三者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0),而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和三者联合治疗,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以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组Bax/Bcl-2比值最高(P=0.000),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最低(P=0.000)。结论甲泼尼龙可以诱导人胶质瘤细胞产生放射抵抗,而替莫唑对甲泼尼龙诱导的放射抵抗具有增敏作用。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应用甲泼尼龙减轻放射治疗不良反应过程中所诱导的放射治疗抵抗可通过同时应用替莫唑而抵消。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替莫唑胺 甲泼尼龙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细胞凋亡 流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