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突发事件救护中护士的真实心理体验。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不同科室9名参与群体突发事件救治的护士。结果:护士在突发事件救治的心理反应有5个主题:紧张和恐惧感、悲伤感、职业责任感和愤怒感、不可控感以及创伤后应激反应,主要采取寻找最有效的个人宣泄方法及回避的应对方式。结论:突发事件中救治护士心理疏导至关重要,管理者应在硬件支持尤其是物资方面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

  • 标签: 突发事件 护士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突发事件对武警官兵的心理影响,充分认识心理训练在处突战斗中的意义,探讨各种对策,向心理训练要战斗力。方法分析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通过对武警官兵SCL-9。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来判断,突发事件对式警官兵的心理影响。结果式警官兵SCL-90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地方人群,突发事件极易使极少数武警官兵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经常性、持久性学习、教育、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战斗力。结论各种突发事件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冲击和特殊心理应激源,异常心理反应明确影响部队战斗力。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教育式警官兵以理智、平和的心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 标签: 突发事件 武警官兵 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 心理障碍
  • 简介:为保证专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结合本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专科医院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治队伍。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预案规定程序,组织相应的人员做好院前急救、隔离消毒及安全防护,保证了应急救治的成功,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专科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专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群体体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老年群体体检流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老年群体需求进行分组导检,通过实施岗前培训和优化体检流程,为老年群体提供全程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结果:精细化管理使体检流程快捷、有序、高效。结论:精细化管理有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老年群体对体检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老年群体 健康体检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因肢体瘫痪、构咅障碍1h,于2007年1月13日收入我院。入院当日午睡时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语言表达困难,

  • 标签: 侧肢体瘫痪 言语障碍 语言表达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以便进行相应教育。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对300名大学新生的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应激源在于考试失败,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和升学压力,其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和被人误会或错怪;除丧失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男女新生之间并无显著性别差异,对相应教育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大学新生 生活事件 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医学生、实习医师、临床医师封医疗纠纷的认识、态度及对待方式.方法采用自编医疗纠纷调查问卷进行两组调查.其中,一组是医学院本科四年级医学生、医院临床本科实习医师、医院临床医师;另一组是医院发生遏医疗纠纷的临床医师和未发生遏医疗纠纷的匹配医师。结果医学生、实习医师、医师封医疗纠纷的认识、态度及对待方式有明显的共性。

  • 标签: 医疗纠纷 群体 实习医师 临床医师 医学生 医疗机构
  • 简介: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心。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我院自2007年初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报告制度,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不良事件 报告制度 护理 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年活动 病人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当今社会领导干部封现实生活压力事件的评价,透视当今领导干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状况。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进行,让被试针封问卷中的25项压力事件按照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大小进行评分。结果调查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职务和是否党员的领导者在造25项压力事件的评价中存在着的显着差异.结论男性、党员、40岁以上的领导干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

  • 标签: 领导干部 事件 当代 家庭经济状况 心理压力 40岁以上
  • 简介:目的:探究脑卒中高危群体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患者进行筛查,筛选出信息完整的脑卒中高危群体56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对象所患症状,分别将其分为高风险OSA组和低风险OSA组,失眠组和无失眠组,分别比较2组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结果:失眠组高血压、心脏病、吸烟饮酒、焦虑、抑郁显著高于无失眠组;OSA高风险组高血压、糖尿病、饮酒、AHI均高于OSA低风险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饮酒是失眠和OSA高风险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卒中高危群体失眠和OSA高风险的相关特点,对于脑卒中高危群体的预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高危群体 失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目的:比较盲人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问卷对盲人大学生100人,正常大学生11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盲人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在抑郁、焦虚、孤独、自卑感,偏执和敌对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盲人大学生内部,全盲和半盲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盲人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

  • 标签: 盲人 大学生 群体心理状态 比较 调查 焦虚
  • 简介:目的在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基础上,研究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登记2007年8月1日~2008年2月28日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用专为此课题设计的表格完成资料收集,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结果近期炎症事件与TOAST亚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1〈0.05)。近期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1.68,95%CI0.82~3.46)和心源性脑栓塞(OR2.07,95%CI1.12~3.80)的发病率。结论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率,而对小动脉卒中影响不大。

  • 标签: 脑梗死 TOAST分型 炎症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Scale,LES),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SCL-90测试筛选的心理障碍者60人作为病例组,按1:2配比,分别选与病例同专业,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近(相差≤2)、地域相同经SCL-90测试各项指标正常的学生120人作为两个配比组,进行生活事件调查。结果病例组经历的生活事件中“学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学习困难”和“小额借贷”排在前三位,病例组经历三项以上(含三项)生活事件影响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的生活事件有“失恋”,“中额借贷”、“学习困难”和“财产损失”。结论通过探讨相关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为建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定价值的背景资料。

  • 标签: 生活事件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 简介: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可以说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现在对情绪障碍的评估中常用到的是评估量表,都是病人个体的主观感觉。这固然重要,而且也是生活质量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其主观性波动性大,稳定性差,所以对各种疾病相关的脑认知功能评估缺乏可靠的、可重复性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卒中是世界各国致死的第一或二位病因,是致残的第六大病因。高血压作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卒中人群中约占40%。Framinghan队列人群研究中,血压超过103/95mmHg(1mmHg:0.133kp2)的个体相对卒中风险度明显增加(男性为3.1、女性为2.9),降低10/6~12/6mmHg则可以减少卒中风险38%。

  • 标签: 心脑血管事件 风险度 降压药物 人群研究 危险因素 高血压
  • 简介:目的:调查河南省护士长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对护士长进行不良事件上报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河南省各级医院的670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得分的中位数为14(12~15)分;辅助科室和门诊护士长的报告意向总分高于在病房工作的护士长;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护理不良事件,护士长选择不同的上报方式。结论:河南省670名护士长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为正向。但对于一些危害程度较小的不良事件,护士长尚未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护士长 不良事件 报告意向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情况,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省110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东省三级医院均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3年全年共报告17211件,平均每家医院报告156.5件,每万名出院患者报告39.4件;不同类别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程度有差异,院内跌倒、给药错误、院内压疮的监测上报比例较高,分别达到98.2%、97.2%、94.5%;对尿管引发泌尿系感染的监测上报率最低(74.5%);综合医院的患者压疮、跌倒、自杀发生率高于专科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较足的医院压疮、跌倒致伤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我省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已初步建立;各医院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有较大差异;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上报信息系统,多举措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报告系统 患者安全
  • 简介:目的:分析8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防范对策。方法:对新疆某肿瘤医院护理部2014年度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率最高(58.4%),初级职称护士更易发生不良事件(93.3%)。结论: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保障病人安全,避免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病人安全
  • 简介:近年来,由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客观上阻止了识别轻型或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病例,使其失去有效治疗和防止认知功能损害持续进展的最佳时机,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1个新的概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并对如何早期确定VCI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也取得一定进展,现就其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影像学改变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影像学改变 认知功能损害 初步 血管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