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1.上肢运动功能(4分)0分: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不能自己进食持勺困难)1分:能持勺,但不能持筷;(不能自己进食持筷困难)2分:虽手不灵活,但能持筷;(能持筷手不灵活)3分: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做家务有困难)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张珺

  • 标签: JOA评分 颈椎 上肢运动功能 家务劳动 临汾市 做家务
  • 简介:Frankel脊髓评分标准:A: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仅存某些感觉;C: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存在;D: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E: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病理反射。

  • 标签: FRANKEL 评分标准 脊髓 肌肉运动功能 损伤平面 完全消失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使用流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预警评分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从而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
  •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卒中复发高风险患者辨别能力差。目的为将ESRS评分改良成新的卒中风险评分(SRS)以提高ESRS评分区别能力,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验证。方法SRS评分由ESRS评分增加心房颤动、高血糖、入院时血压≥140/90mmHg、颈动脉成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量改良而成。C-统计值(C—statistics)代表各评分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计算各评分不同危险组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结果SRS评分对30d、90d、180d和1年内卒中复发均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38,0.619,0.626,0.615)。虽然ESRS评分对30d和1年内卒中复发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17,0.608),但对90d和180d内卒中复发预测差(C—statistics分别为0.583,0.572)。由SRS和ESRS评估为危险组的患者有类似的1年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17.0%,15.5%)(P〉0.05),而低危组1年复发风险相同(8.2%)。结论SRS评分对缺血性卒中后早中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适度预测能力,SRS评分对有较高脑卒中复发风险患者区别能力较ESRS评分稍高。缺皿陛卒中后风险预测仍需进一步可靠研究。

  • 标签: 卒中 抑郁 谷氨酸
  • 简介:由美国StevenD.Waldman教授主编、王保国教授主译的《图解疼痛治疗学》(PainReview)已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标签: 治疗学 出版 疼痛 图解
  • 简介:第十四届世界I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和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面向神经外科、疼痛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国内外医师,设立神外镇痛、手术后疼痛管理等多个论坛,欢迎踊跃投稿,内容包括:(1)疼痛基础研究;(2)疼痛临床研究;(3)疼痛微创介入治疗;(4)急性疼痛及术后镇痛;

  • 标签: 临床研究 疼痛科 会议 学术 中国 亚洲
  • 简介:2012年,为进一步发扬世界疼痛医师协会及其中国分会在推动世界疼痛医学交流和融合中所发挥的纽带作用、加强各国和各学科疼痛医师的交流与合作、展现国际和中国临床疼痛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及中国疼痛医师的专业风貌,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

  • 标签: 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疼痛 临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
  • 简介:为进一步发扬世界疼痛医师协会及其中国分会在推动世界疼痛医学交流和融合中所发挥的纽带作用、加强各国和各学科疼痛医师的交流与合作、展现国际和中国临床疼痛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及中国疼痛医师的专业风貌,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世界神经调控协会中国分会、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联合发起举办“2012北京国际疼痛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会议将于2012年8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 标签: 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国际会议中心 疼痛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临床 北京
  • 简介:目的:规范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方法: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和试验法讨论、分析、修订除基础护理操作以外的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并进行临床培训和考核。结果:汇编了临床常用的70项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及图片说明和相关理论。结论: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制定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充实了专科护理建设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护患沟通,杜绝无声操作,做到操作前起始评估、操作中持续评估、操作后效果评价,并将继续教育贯穿始终,提高病人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专科护理技术 操作流程 评分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负荷评分(CBS)这一新提出的血管影像评分系统在使用核磁血管成像(MRA)环境下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血栓负荷评分在MRA中分配了10分给主要的前循环动脉。当M1段近端、M1段远端或颈内动脉鞍上段发生血栓而使血管的对比浊化影不能显现时,每处异常减掉2分;当这种异常现象出现在M2分枝、A1段或颈内动脉鞍下段时,每处减掉1分。共纳入95例具有神经功能缺失(发病时NIHSS≥5)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他们进行发病24h内的MRA影像进行血栓负荷评分评估,并检验这一评分与预后(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按血栓负荷评分分值,将人选患者分为CBS≤5(9例)、CBS6-7(14例)、CBS8-9(28例)、CBS=10(44例)4组进行比较显示,各组间良好预后(90d后MRS≤2)的比例(P〈0.001)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出现率(P=0.002)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MRA作为影像手段时,血栓负荷评分对于前循环梗死的功能结局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有一定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核磁血管成像 预后 血栓
  •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对老年疼痛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老年疼痛护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cCaffery设计的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及Sloman等设计的护士老年疼痛知识问卷对广东省35家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502名护士完成了问卷。护士基础疼痛知识及老年疼痛知识均缺乏,平均答对率分别为45.2%、52.9%。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护理不同比例老年患者的护士的基础疼痛知识、老年疼痛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肿瘤科护士及参加疼痛学习班者得分较高。结论:护士疼痛知识不能满足老年疼痛患者的需求,应强化对护士进行老年疼痛专题教育,提高老年疼痛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持续改进老年疼痛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疼痛 护士 知识
  • 简介:既往新生儿疼痛反应往往未被重视,本文阐述新生儿疼痛的定义、来源、发生机制以及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以此指出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继而,分析国内外多种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和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非药物性干预
  • 简介:疼痛不仅可以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其实有些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中枢性疼痛、幻肢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直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疼痛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消除疼痛。国际上早在100多年前,疼痛就已经纳入神经外科的诊疗,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止痛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本研究立意于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ESRS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卒中(TACI),部分前循环卒中(PACI),腔隙性卒中(LACI)和后循环卒中(POCI)。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OCSP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5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T)161例(50.9%)。PACI者143例(45.3%),LACI者99例(31.3%),POCI者43例(13.6%),TACI者31例(9.8%)。所有患者中,不同OCSP分型在不同ESRS分值组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1);不同OCSP分型在高低风险组间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97)。AT患者中,不同ESRS分值组的OCSP分型的分布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817);高、低风险组中的OCSP分型的分布无显著的差异(P=0.88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的大小与其发生的部位可能无关联;②AT的卒中发生部位与再发风险尚无明确的关联性,风险愈高,并不意味着某部位卒中病灶出现的概率就愈高。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OCSP分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促进医院疼痛评估护理质量的提高,以提升疼痛管理质量。方法:以格林模式为指导,分析影响疼痛评估护理质量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各因素的形成。结果:新入院患者的疼痛评估记录规范率提高;疼痛≥4分患者的干预率及再评估规范率提高;疼痛≥4分患者的疼痛评估符合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格林模式为指导有助于促进疼痛评估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疼痛管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疼痛评估 护理质量 格林模式
  • 简介: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属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不仅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存活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参与外周伤害性疼痛感受的产生与调节。近年来由于对NGF在急、慢性疼痛及痛觉过敏中作用的认识不断增强.一种新的抑痛方法一一抗-NGF(anti-NGF)治疗悄然兴起。它是通过NGF的抗血清IgG封闭NGF,抑制其与受体结合及受体的自磷酸化作用,从而部分阻断或减弱疼痛的进程。由于该方法抑痛效果明显,且不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其他成员作用,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成瘾性,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无直接作用,因此极有可能成为疼痛治疗的新热点。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抗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病理性疼痛
  •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而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因分型。本研究着眼于传统与改良的TOAST分型与ESRS的关系,从而间接了解非心源性IS的病因分型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改良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小动脉病变(SAD),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SOD)及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D)。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TOAST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3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以下简称AT)161例(50.9%),SAD68例(21.5%),SOD22例(7%),SUD65(20.6%)。不同ESRS分值组中不同病因分型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P〈0.0001)。低风险组中AT较少(18/93VS161/316,P〈0.0001),SOD较多(18/93vs22/316,P=0.003),而高风险组中SOD相对少(4/225vs22/316,P=0.012)。高风险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并无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趋势(P〉0.05),小血管病变的比例也不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ESRS分值愈大则出现罕见病因IS的概率可能愈小,而尚不可认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IS的几率就愈大;②ESRS评分系统所包含的危险因素对于大小血管病变的影响可能是等同。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分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cord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