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皮质吞咽中枢在脑磁图中的激活情况,为吞咽皮质中枢的功能探讨提供资料。方法采用151通道Omega2000全头型生物磁仪(CTF.co,Canada)对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脑磁信号的采集。以等电流偶极(equivalentcurrentdipole,ECD)记录肌电信号开始前-2500ms内激活脑区的部位及时间顺序。以每隔20s、25s、30s、35s时间不等的方式向受试者口腔注射室温纯净水0.5~1ml共10A。所有检查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并与脑磁图的磁场变化结果融合,形成磁源性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结果5例患者得到磁源性影像。所激活的脑区包括岛叶、初级运动感觉皮质、扣带、丘脑等。部分脑区呈现反复激活,脑内吞咽皮质激活存在5个相对较为固定的环路。中央前后回、岛叶、丘脑、扣带回持续稳定激活,其初次激活发生在一定时间段内。后扣带较前扣带回及岛叶激活较晚。结论吞咽皮质在处理吞咽信息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环路。后扣带回激活较晚可能是由于卒中后吞咽皮质功能活动受损的表现。

  • 标签: 吞咽障碍 吞咽皮质 卒中 脑磁图
  • 简介:中医"象思维"的客观表达和量化,不仅是中医药工程本身,更是真正实现和发展中医现代服务的必须环节。本文探讨了以连续动态睡眠生理参数的中医解读为例,进行中医"象思维"的客观表达和量化的可能性及必须性,认为在现代科技给予的丰富可能的前提下,探索宗古而不泥古的中医象思维现代表达,前景光明。

  • 标签: 睡眠测量 中医 象思维
  • 简介:目的探讨精准医疗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在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习的10名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开展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使学生对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英语表达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结论在精准医疗时代,开展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是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拓宽知识面的有效可行手段。

  • 标签: 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 精准医疗 脑血管病 研究生 教学
  • 简介:对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要为其每日2次洗脸、梳头及口腔清洁,每天2次留置尿管等,全程不再需要家属陪护。北京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护理"零陪护",截至目前,已有45家三级医院、52家二级医院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陪住率下降了30%~50%,患者自聘护工减少。

  • 标签: 全程护理 责任护士 三级医院 零陪护 北京市 护理服务
  • 简介:目的探索运动作为抑郁症主要疗法的可行性。方法咨询实践和患者配合。结果案例表明,运动疗法有效地治疗了部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结论体育运动疗法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被采用和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运动疗法 心理咨询 生活方式 体育锻炼
  • 简介:目的:探索院校联合定向培养ICU专业护士的模式。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就读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的280名学生按照院校联合定向培养ICU专业护士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院校联合定向培养的ICU专业护士理论成绩平均为95.74分、操作考试成绩平均为97.89分,患者或家属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平均为99.38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78%,培训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结论:早介入、共协作、重实践的院校联合定向培养ICU专业护士的模式具有可行性,培养效果较好。

  • 标签: 院校联合 定向培养 ICU 专业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对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处理脑血管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1级、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6名,分为试验组(14名)和对照组(12名),分别在神经科临床轮转阶段接受以三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比较两组研究生出科考核时的临床运用技能。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线成绩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三结合教学法培养的研究生较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的研究生在病例总结分析、信息整合、诊疗思路、临床思维及表达、英文文献的提炼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可提高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典型病例 脑血管病 临床能力
  • 简介:在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二十年学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经验,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

  • 标签: 天人相应理论 昼开夜合现象 失眠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某校155名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选择2006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实验组,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实施届,实验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设立项目、创设问题情景与专题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陛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护理学基础 创新能力 学生 培养
  • 简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封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作用非常巨大。但目前我们的心理教育大都是教师说教式的,关注的对象大多是心理发展有问题的学生,为了使更多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在工作中探讨了将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预防与保健为主,治疗为辅。

  • 标签: 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教育 大学新生 心理素质
  • 简介:目的:观察TIP睡眠调控技术、电针联合药物综合治疗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00例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为综合疗法组:在服用舒乐安定片基础上每周两次TIP睡眠调控技术及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于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片1~2片。2组均在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值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26,P=0.011)。结论:本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均有效,但其改善程度不同,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心理治疗、传统中医针刺治疗及联合药物等综合疗法是治疗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更为有效的方案,并能够较少或停用催眠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依赖。

  • 标签: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TIP 电针
  • 简介: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人口老龄化正步入持续增速发展的时期。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北京市制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9064”养老服务发展阶段性工作目标,大力发展机构养老服务,而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问题日益突出。

  • 标签: 北京市 试点项目 护理院 人口老龄化 转诊 运行
  • 简介:目的探讨物体可操作性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考察1例脑外伤患者在真假物体判断、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属性判断、词语关联匹配等任务上生物范畴与非生物范畴分离的模式,并利用逻辑回归考察可操作性指标在范畴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生物范畴特异性损伤,即在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和属性判断等任务上非生物范畴项目成绩显著好于生物范畴项目。逻辑回归发现范畴这一变量可预测命名成绩,但加入可操作性指标后,可操作性指标取代范畴成为预测该例患者命名成绩的显著因素。结论该例患者表现出的非生物范畴成绩好于生物范畴,可能是由于其操作知识的保留在语义水平上支持着非生物范畴概念的表征所导致的。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心理学 语义学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日间化疗病房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肿瘤患者住院难、治疗不及时、患者流失等方面的问题。方法:确定日间化疗收治对象、收治流程;建立日间化疗管理新模式;对新模式的运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和创新,实现日间化疗病房医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结果:日间病房在医护人员配置和空间设置上可节约成本约50%以上。从2010年至2013年,日间病房患者由治疗轮次1轮增加到2-2.5轮,每月治疗人次由300人次增加到900多人次,日间化疗病房床位使用率由100.50%上升到245.00%;2013年患者住院满意度达99.95%,比2010年上升3.93%;获得患者表扬信由47封上升到299封。连续2年无投诉。结论:综合性医院设立日间化疗病房在方便肿瘤化疗患者治疗的同时,明显缓解了肿瘤患者等候住院时间,提高了病房的床位使用率,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日间化疗 医护一体化 创新管理
  • 简介:芦荟多糖是芦荟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采用膜技术从中华芦荟中分离提取的芦会多糖,经DEAE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化的三个芦会多糖组分,经苯酚-硫酸颜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90nm处进行含量测定,及纸层析多糖组分鉴定,芦荟多糖含量为7.35%,各组分分子量一致。

  • 标签: 芦荟多糖 药用价值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芦荟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对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课程的看法及其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具体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本科专业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临床研究培训的需求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0份,118人(98.3%)认为临床医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临床研究方法,24人(20%)曾经参加过系统的临床研究,113人(94.2%)认为有必要在本科教育期间开设临床研究方法的课程。34人(29.1%)认为应该将临床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为必修课,42人(35.0%)认为应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另有34人(29.1%)认为应设置为系列学术讲座,只有8人(6.8%)建议设置为多媒体自学形式。结论本科生教育阶段对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的需求较高;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内容设置应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 标签: 临床研究 调查 教学
  • 简介:首次健康领域质性研究会议是1991年在埃德蒙顿召开的,同年《质性健康研究》问世。《质性健康研究》为当时难以在量性研究为主的杂志(如《社会科学和医学》)发表的质性研究文章、或仅能在理论研究类杂志(如《医学人口学》)发表的质性研究文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现在,各种护理杂志也越来越接受质性研究。但是我们仍有工作要做。例如:质性研究的结果在护理的教科书中,以及报纸或电视报道中仍然很少出现。

  • 标签: 质性研究 健康研究 医学人口学 护理杂志 社会科学 次健康
  • 简介:目的:全国介绍褪黑素制剂(melatoninpreparation)的研究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探寻理想剂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查询检索相关文献和专刊,并进行整理。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对褪黑素的制剂研究十分活跃,从普通片剂、胶囊到透皮透膜吸收剂直至微球、微囊型的缓/控释制剂,使褪黑素的应用范围、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突破。结论:缓/控释剂型实现了一种迅速提高血药浓度并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水平的效果,是理想的褪黑素剂型。

  • 标签: 褪黑素制剂 发展 神经激素 保健食品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华南地区某农科高校411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试SCL-90总分超过160分占22.93%,SCL-90总分及其多数因子显著性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研究生的健康水平与人格密切相关。结论: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

  • 标签: 研究生 新生 心理健康 人格 卡特尔人格问卷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