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1]。如何改变护士把自己看作是质量管理中的被管理者的观念;如何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管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 疲溃综合征 管理能力
  • 简介:对辽宁省两所教学医院护理本科课间见习教学的带教教师严格遴选、规范培训,实施聘任制、动态管理及新模式课间见习管理等措施。实施后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所改善或提升(P〈0.05)。规范化课间见习教学管理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课间见习 管理模式 规范化 护理教育
  • 简介:人类是生活在社会制度内的个体,需要互相依赖,互相支持,才可以达到互利和谐的社会环境。每个群体都有着各自源远流长的文化,勾划出群体内独特的行为标准,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

  • 标签: 医院护理文化 社会制度 社会环境 行为标准
  • 简介:护理领导力对提供最佳的卫生保健服务至关重要,已成为国内外护理同仁关注的热点。国际护士会(1CN)也于2015年9月开始了新一轮的全球护理领导力培训,以帮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行政职务的护士和助产士提高领导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我国护理工作的内涵和管理方式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组织、结构、运行和管理模式上均发生了转变,以进一步适应民众对健康的需要。中国护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和挑战,这就需要各级护理管理者具有变革的能力,以高效的领导力,在合适的时机做最有效的事,带领全国200多万护理人员,继续深化改革,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四川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协办的“2015中国护理管理论坛—领导力·质量”于9月6-8日在成都市举办。大会围绕如何强化护理领导力和护理质量管理等核心问题,邀请了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及内地的众多护理管理专家进行专题分享与交流。本期策划特别邀请了在本次大会上进行交流的专家以及护理管理领域的专家就护理领导力等主题与广大护理人员进行学术探讨与经验分享,以提高我国护理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改善护理质量,凝心聚力,开创中国护理事业的新局面。

  • 标签: 护理领导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护理管理者 质量控制中心 护理质量管理 国际护士会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和避免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方法:通过总结术前访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职责分明以及严格控制手术护理质量等途径,发展和完善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常规。结果: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而且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法必依,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

  • 标签: 护理差错 手术室环境 手术护理质量 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工作人员
  • 简介:目的: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包括中医护理管理组织建立、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制定与培训、中医护理查房与会诊落实、中医单病种护理、中医诊疗仪器的规范使用与培训考核、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临床实践、中医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与组织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服务举措创新等。结果:从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中医护理质量均分由21.63分上升至94.50分;撰写中医护理论文20余篇,立项省厅、局级中医护理课题15项,成功举办省级和国家级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4次;患者满意度由80.50%上升至96.52%。结论:加强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实践,能有效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为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纳入8名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就业生活型、求知型学习动机是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动机;报答型、成绩目标型、消极回避型学习动机是次要学习动机;社会奉献型学习动机偏低。结论:高等护理教育须根据男性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分布情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以完善高等护理教育相关机制和内容。

  • 标签: 学习动机 护理 护理教育 内容分析 研究生 男性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生招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医学研究生的年平均供需比愈发严峻。我院是以神经科学为重点的大型综合型医院,近年来,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目前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培养形式,相应的培养方向分别为侧重基础研究和临床技能。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后都从事临床相关工作,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生相对较少。如何拓宽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就业途径,更好地帮助他们合理定位,实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做到高质量就业,是目前我们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神经病学研究生 就业 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研究的现况,为继续开展理论及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护理教育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2年)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2年)收录的有关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44篇,其中大专及其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分别占8、12、14篇。大专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维度为4~7个不等,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构成趋于一致,但较笼统,未显现不同层次间的差异性。结论:①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教育者应结合临床实践,依据病人的需求,并从各层次学生核心能力间的差别着手,进行核心能力研究;②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和成熟的模式,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

  • 标签: 护理 学生 核心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职业发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围绕护士职业发展设置了3门公共课和职业基础模块、职业发展模块、职业前沿模块组成的17门专业课;临床实践包括护理实习和医疗实习。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围绕护士职业发展进行,注重临床实践专科技术操作的同时进行临床医疗实习。

  • 标签: 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 职业发展 护理硕士 德尔菲法
  • 简介:目的:评价某省64所三级医院2011年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原卫生部"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的标准和要求对某省64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评价表"的4个维度评分分别为"医院组织领导"(8.90±0.79)分",临床护理管理"(26.38±1.74)分、"临床护理服务"(40.92±1.87)分、"支持保障措施"(12.56±1.60)分,与期望值相比仍有差距(P〈0.05)。结论:该省64所三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项工作仍须进一步深入开展,继续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和规范,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 评价
  • 简介: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分析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常用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提出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 标签: 品管圈 PICC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某校155名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选择2006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实验组,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实施届,实验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设立项目、创设问题情景与专题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陛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护理学基础 创新能力 学生 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学习美国护理硕士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现状及监管模式,为建立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制度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美国护理硕士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现状及监管模式进行研究。结果:美国护理硕士高级实践护士方向的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且执照注册机构、评审机构、认证机构和教育机构相互协作,共同监管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过程和质量。结论:建议我国明确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衔接的专业护士类资格,健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确保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 标签: 护理学专业学位 高级实践护士 职业资格 监管模式 衔接
  • 简介:治疗性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尽快适应ICU的特殊环境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促进患者康复,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重症监护 自身疾病 心理反应 医疗纠纷 护患矛盾
  • 简介: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201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年度报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部分省市达到25%,全国患病人数估计达2亿,即每6个人就有一人是高血压患者。在中国,高血压所导致最常见疾病是卒中,而血压对卒中的影响远远高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因此,提高我国血压的控制率对于减少卒中的发生、再发以及死亡是至关重要的。从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中发现:老年人是血压控制不好的人群,也是卒中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的血压波动特点、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特点以及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特点使治疗难度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了解老年人群高血压特点及提出指导性的治疗建议有助于老年人群血压控制。另外,高血压的急症和亚急症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难点,高血压患者在发生过度血压增高或突然血压增高时受累最明显的器官就是脑血管,因此,高血压急症中最常导致是卒中发生,其次才是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而对这类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右美托嘧啶(1μg/kg)]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和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和C组(P〈0.05);D1组镇静和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 标签: 颅脑手术 右美托嘧啶 气管拔管反应 苏醒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届和2012届在北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参加科研训练的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201l届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2012届为干预组,在“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组研究对象科研知识、态度得分均在干预后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10名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三个主题: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可提升本科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本科生应尽早开始护理科研培训。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双导师”制科研教学的不足,可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教学的方法。

  • 标签: 参与式教学法 护理本科生 科研训练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