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本院自1990年元月至1997年5月共收治颅内微小脓肿75例,均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手术病理证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锥颅定位手术11例,现将本组资料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微小脓肿 治疗 外科手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计29枚)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例患者中恢复正常18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1例、死亡2例。23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再出血病例;19例(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例(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例(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的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与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 简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41例41个颅内微小动脉瘤行栓塞治疗。男17例,女24例,年龄31~76岁,平均(58±12)岁。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0.72)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圈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 标签: 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Lvis支架 弹簧圈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与对比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动脉瘤夹闭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6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13例(15个动脉瘤)和开颅动脉瘤夹闭10例(11个动脉瘤)两组,对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动脉瘤均出现1例破裂,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及GOS评分均尚可,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动脉瘤夹闭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应加强随访观察,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夹闭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采取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术后造影:所有支架位置准确,在夹层动脉瘤段释放到位;16例病例均明显造影剂滞留。16例患者术后7d内均出院,并进行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影像学随访:16例患者均治愈,夹层动脉瘤未显影,动脉支架安放段均通畅,未出现血栓或出血以及后循环供血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单纯支架植入的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瘤,从支架植入前后影像对比,以及术后临床症状、造影的随访资料分析,单纯支架植入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单纯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枪查,均碌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产。结论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主要方式:除了对Ⅰ~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通过对中医失眠症临床科研一体电子病历使用的临床实践,发现中医临床科研一体电子病历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 标签: 临床科研一体化 电子病历 问题 对策
  • 简介: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和国人寿命的延长,预测至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5亿,占总人口的20.3%。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北京市政府为北京市民办的60件实事之一,是将北京胸科医院转建为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市有了惟一一所市属三级综合性老年医院。如何为老年患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给老年护理提出了新的课题。2005年门诊护理在医院孝道文化理论指导下,以老年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个性服务,通过3年的实践,收效良好。

  • 标签: 老年患者 护理服务 门诊护理 人性化 老年医院 老龄化社会
  • 简介:DNA甲基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条重要通路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其甲基发生频率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组织类型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某些基因的DNA甲基可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同时由于DNA甲基具有可逆性,可以为胶质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还可以用来评价预后。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DNA 甲基化
  • 简介:关键词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汇或词组、短语。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论文的标引使用"关键词"一词,关键词中包括主题词和(或)副主题词以及少数自由词。生物医学领域使用频繁、而且又被使用者认可的主题词,约有15000个;每年最新版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均有所增删。标引关键词的主要工具书为《医药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 标签: 关键词标引 医学主题词表 上位词 药学名词 副主题词 主题信息
  • 简介:关键词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汇或词组、短语。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论文的标引使用"关键词"一词,关键词中包括主题词和(或)副主题词以及少数自由词。生物医学领域使用频繁、而且又被使用者认可的主题词,约有15000个;每年最新版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均有所增删。标引关键词的主要工具书为《医药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若主题词表尚无相应的词,则通常采取选用上位词、同义词,

  • 标签: 关键词标引 MEDICUS 中国医学科学院 副主题词 主题词表 医学信息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农民,小学文化。因夜眠差、心烦、自觉浑身不适2年余前来就诊。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记载,无重大疾病史。2病例分析2.1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心烦。逐渐出现浑身不适症状。经常感觉心慌、气短,身体有时忽冷忽热,大小便不规律,经常尿频、尿急,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未见异常。在综合医院的.医生建议下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问答切题、言流畅、主动述说病情,称因经常感觉浑身不适,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因在多家医院都查不出患什么病,自己对治疗已没有信心,但仍希望医生给好好治疗。注意力、记忆力,智能无异常,白知力部分存在。诊断:躯体障碍。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米氮平
  • 简介:目的: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提高查房质量。方法:对带教老师采取强化培训规范查房流程,反复实践,通过监督评价保证查房质量。结果:实施规范教学查房显著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实施规范的护理教学查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规范 教学查房 实践
  • 简介:目的:建设护士分层信息考核平台,改进护士分层考核的组织管理。方法:采用专家论证的方法确定各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内容结构,分专科、分层次建设护理题库,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线考核平台应用,并加强考核后的反馈调查,实现分层在线考核的持续改进。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结构,建立了包含多个专科共计一万余道试题的题库,实现了面向全院护士的分层在线考核;护士对分层在线考核的整体满意度为98.5%。结论:题库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障护士分层考核的基础;护士分层考核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具针对性,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临床工作;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考核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分层考核 信息化考核平台
  • 简介:我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安全用药警示系统,通过与医院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I-touch扫描仪,为6类药品设计了不同的提醒警告语,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弥补了传统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足,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院护理工作的信息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 标签: 信息系统 安全用药警示系统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分享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后,34例好转出院,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中途放弃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护理满意率为97.22%(35/36),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年,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结论: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其病情行针对性护理,保证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伴肺间质 患者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失眠不仅是一个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因此失眠的本土治疗除了要考虑生理的变化,更应该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失眠治疗的现状,我们发现失眠的心理治疗更需要本土。对比失眠心理治疗的西方模型与本土模型,我们形成了创新的中国本土的失眠治疗技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睡眠调控技术。

  • 标签: 失眠 本土化 心理治疗 创新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