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科学维护男性性健康。方法以日常观察记录的方式,采用个体的个案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积累。结果封近10年的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结论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与有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核实对照,本质上是受生物因素制约的,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很大,有一定的波动性。保持男性,陆健康应以此为依据。

  • 标签: 男性 性生理 心理周期 性健康 性心理
  • 简介: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与教育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质性研究越来越得到护理学科研究人员的认同和广泛应用。2007年6月在韩国首尔召开了第15届质性健康研究大会。在此次会议上,本刊编辑与国内20多位护理专家一同分享了质性健康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为了让更多护理同行了解这次会议的内容,本刊特邀了在此次大会上作主题发言的国际知名质性健康研究专家撰稿,还特邀参加此次会议的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的李继平副院长撰文与大家分享参加此次会议的感受。

  • 标签: 健康研究 质性研究 国际会议 护理领域 护理专家 社会科学
  • 简介:目的研究绝育术对女性性机能的影响。方法对276例女性绝育受术者进行了性机能调查研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定分析及随机抽取50例进行艾森克个性测定。结果女性绝育术后3月,6月性机能明显障碍,表现为月经紊乱甚或经期延长,性欲减退,性交频率降低;HAMA评分在绝育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艾森克个性测定与正常对照组雷同。结论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女性绝育受术者性机能受损的主要原因,而相关性机能生物学检测则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女性 心理社会 绝育术 计划生育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 简介:从性别的角度讲,女性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因而,女性对于睡眠的感觉敏感度不同于男性。研究女性不同时期的睡眠障碍,对于促进女性睡眠健康有更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调查35-45岁之间女性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睡眠障碍越重,症状越多。疲劳、头晕、头疼、烦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者伴有月经失调者达48.3%,二者相关较高。结论:睡眠障碍伴随症状,与睡眠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女性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因素,为优化女性TBI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68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女性TB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TBI患者例数约为男性的1/3。与男性TBI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中开放伤和多发伤者更少,老年(≥6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男女TBI的首要伤因均为交通伤,但≥75岁女性TBI患者的首要受伤原因是跌倒。女性TBI患者中,在伤后≤6h即入院者更多,入院时昏迷程度较男性患者轻;但总体上女性与男性TBI患者的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6h以及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可能是治疗后女性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的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425,95%CI:0.238~0.760,P=0.004)、受伤至入院时间(OR=0.576,95%CI:0.345~0.962,P=0.035)以及入院GCS评分(OR=0.768,95%CI:0.713~0.827,P<0.001)为女性TBI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预防老年女性受伤及尽快将伤者送医院就诊,可能改善女性TBI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女(雌)性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性激素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70例和绝经后正常对照组妇女30例的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E2均低于对照组(P分别小于0.001和0.01),T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之间E2、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E2、T对脑梗死的贡献率分别为67.1%和32.9%.E2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正相关(r=0.22,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负相关(r=-0.32,P<0.01).结论雌激素低落、雄激素水平升高是绝经后女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雌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低雌激素的致病作用部分通过对血脂的不利作用实现.

  • 标签: 脑梗死 绝经女性 性激素 雌二醇 睾酮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调查女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诊断及治疗情况,井分析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后抑郁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2009年10YJ至2010年10f]期间住院〉50岁的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统计PSD发病率、诊断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对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PSD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结果显示222例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72例(32.4%)被诊断为PSD,其中40例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②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55.8%、47.4%、3g.7%;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P分别为0.000和0.012)。结论本次调查中50岁以上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SD诊断率为32.4‰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后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

  • 标签: 抑郁 卒中后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贯彻卫生部“2012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座谈会”精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将于2012年11月9至11日在北京召开“第五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本次大会将重点关注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传播能力、干预能力建设,邀请上级领导及权威专家进行主题发言;并围绕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有序就医、合理用药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新媒体、患者呼叫中心、患者联盟等新方式进行健康传播与行为干预;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康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期将举办“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展览(2012.北京)”回顾2011-2012年全国健康教育成果,对健康教育场所(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建设工作及优秀健康教育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展现健康教育工作在疾病防控,关口前移,有序就医,减轻社会医疗负担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彰健康教育先进,促进与会代表的交流合作。

  • 标签: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中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康教育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 会议
  • 简介:澳洲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从1999年~2011年.7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55%.80岁以上的人口增长率将是社会中最高的。待到2020年后.战后出生的人们将进入老年;那时的老年健康问题将会更加引人注目。老年人是健康服务的最大应用者,生命的普遍延长.增加了晚年残疾及慢性疾病的人口.增加了生活孤独和多种并发残疾的可能性.据最新

  • 标签: 老年 精神健康服务 澳洲 精神康复服务 心理健康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已普遍延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正在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老年人要健康长寿,要从生理、心理、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合理调适,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延缓衰老。

  • 标签: 老年 身心健康 饮食调节 体育运动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贫困护生与非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贫困护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ASA)、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在校的231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贫困护生。实施干预:开设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健全帮困体系、成立“自强自立爱心会”之后,贫困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 标签: 贫困护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 简介:清晨,随着广播体操最后一节音乐的结束,护士们衣帽整齐地开始了繁忙而有序的工作。转眼已到上午10点,1位大妈手拿一张检验报告向护士站张望、寻找着。护士杨蓓连忙迎上前去询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吗?”“我找苏护士,我的化验结果出来了,想让她帮我看看。”听到外面的对话,小苏热情地与老人打着招呼从屋里走出来,耐心地和老人攀谈起来。原来这是1位空巢老人,小苏对她进行过针对性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指导,老人想请护士查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

  • 标签: 健康指导 空巢老人 居民 护士站 广播体操 检验报告
  • 简介:  在美国,卒中是男性也是女性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但性别差异究竟缘起何处至今还悬而未决.女性卒中的发生一般要晚于男性,某些性别差异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即使经过年龄因素调整,我们仍发现女性卒中的预后要比男性差,如: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卒中致残率,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卒中后需要护理和照料,在精神和智力方面功能缺损更严重.女性的特异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应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 标签: 女性卒中 卒中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美国
  • 简介:在中国,午睡是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是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午睡可以让人缓解困倦,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但不适当的午睡也会让我们头脑昏沉,情绪低迷。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时间的午睡会增加中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研究午睡习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而提供科学的午睡指导,对于中国居民的健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根据午睡在我国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午睡的利弊进行综述。

  • 标签: 午睡习惯 健康 中老年人
  • 简介:目的为了研究已婚和未婚女性在性发育、婚姻和个性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填写自编问卷和16PF人格测定。结果未婚组的初次作爱时间和人流时间明显早于已婚组,前者人格特征也不同于后者。结论未婚组的年龄与文化较低,外地人口居多,说明未婚组客居他乡,过早参与社会竞争,接触面较杂,人格自律性差,在缺乏家庭关爱和约束的情况下,容易对性行为采取不慎重态度,以致过早作爱。

  • 标签: 已婚妇女 未婚妇女 女性 性发育 婚姻 16PF
  • 简介: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就诊86例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与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降压与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2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障碍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为39.5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高血压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及卒中发生风险的认识情况。方法于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抽取1000户住户,每户确定一位女性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及自身卒中风险的认识情况。结果共682例调查对象完成了问卷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88.0%;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仅为17.2%,文化程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与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独立相关(P〈0.05);自身存在的卒中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识到存在卒中风险的比例越高(P〈0.05)。结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尤其是存在卒中危险因素的女性,其卒中风险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卒中 女性 卒中危险因素 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