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对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方式。运用RCSQ量表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良好率分别为66%和8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患者来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产生高于常规护理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因此对于这类病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质量 ICU患者 综合护理 显著性差异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睡眠综合护理干预对哮喘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东街院区ICU病房收治的住院治疗时间较长的哮喘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在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哮喘患者实施睡眠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效率。

  • 标签: 睡眠综合护理干预 哮喘 睡眠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流产术后临床综合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9年01月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中新卫生院妇产科接收的流产术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对照分组,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2组,即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临床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结果:观察组PSQI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流产术后患者,临床加强综合护理,能够减轻其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其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借鉴、普及。

  • 标签: 流产 术后 综合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病房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式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心理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服务效果、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等,均明显占据一定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焦虑症临床治疗的病患,开展心理的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治疗及护理服务效果,改善病患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改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2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RCSQ量表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清醒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清醒患者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能够使患者的嗜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并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优质护理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升整体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9)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n=49),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其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睡眠质量的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整体护理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本文在描述我院多学科综合门诊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护士在多学科综合门诊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会诊团队组建的推进者、网络预约的保证者、会诊质量的提升者、会诊资料的管理者、专家团队的参与者,以期为我国多学科综合门诊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为护士更好地参与多学科治疗、拓展职业路径、提升专业能力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多学科综合门诊 作用
  • 简介:患者49岁,女性。在乘坐飞机过程中突发右侧偏瘫失语。既往史:自幼左下肢经常增粗,否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他病史无特殊。入院查体NIHSS评分14分。患者入院后头颅CT检查未发现出血,立即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立即行头颈部CT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近段变细,入颅后闭塞;血栓位于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延伸到左侧大脑中动脉(M1和M2近段),侧支血管建立(图1A)。溶栓前MRI显示左侧岛叶、内囊后肢、左侧颞叶梗死,左侧额叶、顶叶、右侧额叶点状梗死(图1B)。

  • 标签: 综合征 静脉溶栓治疗 颈内动脉床突 NIHSS评分 卒中 头颅CT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的16例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该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明显有效,4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的补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动脉 悬吊
  • 简介: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治疗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母婴健康管理护理站随访对母婴家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及新生儿80对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3-8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及新生儿80对作为实验组;两组产妇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前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对照组行出院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实验组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母婴健康管理护理站随访;比较两组产后会阴或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急性乳腺炎发生率、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并统计两组新生儿黄疸、脐带脱落延迟、尿布性皮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后急性乳腺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黄疸、脐带脱落延迟、尿布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母婴健康管理护理站进行随访可有效改善母婴家庭护理效果,减少产褥母婴并发症发生,促进纯母乳喂养。

  • 标签: 母婴健康管理 护理站 母婴家庭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鼻部因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接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分为A组(临床鼻中隔偏曲,n=31)、B组(解剖鼻中隔偏曲,n=32)和C组(鼻中隔无偏曲,n=36)。再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变应性鼻炎将其分为D组(无变应性鼻炎)和E组(变应性鼻炎)。通过各组患者相关睡眠指标比较分析鼻部因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作用。结果:鼻中隔偏曲情况对患者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无明显影响作用;变应性鼻炎的有无对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变应性鼻炎的有无对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 标签: 鼻部因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鼻中隔偏曲 变应性鼻炎
  •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经鼻蝶内镜手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肿瘤大小、侵袭性及类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率与肿瘤体积和是否为侵袭性有关。侵袭性肿瘤和肿瘤体积越大者,手术切除率越低。不同肿瘤大小和切除程度的泌乳素(prolactin,RPL)型和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型腺瘤患者术后的血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7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者6例、临时性尿崩者10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者8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鼻出血3例、视力减退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好转。术后,36例患者头痛缓解,28例患者视力、视野改善,3例患者手指灵活度改善;40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者61例(全切除率78.2%),次全切者11例(14.1%),大部分切除者6例(7.7%)。血清激素水平检测显示,29例PRL型垂体瘤患者的PRL水平,以及40例GH型垂体瘤患者的GH水平分别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 简介:目的分析颞顶枕离断对药物难治性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右侧颞顶枕离断(右侧组),15例行左侧颞顶枕离断(左侧组)。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行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智商、记忆商和语言功能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3例,平均47.5个月,Engel分级:Ⅰ级21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3例。与术前比较,左侧组术后1年操作智商(PIQ)平均值增加,但是汉语命名测验(CNT)、听觉言语学习测验(AVLT)平均值减少(均P<0.05);右侧组术后1年言语智商(VIQ)平均值增加,视觉记忆能力(VM)平均值减少(均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致灶广泛分布于一侧颞顶枕叶的癫癇病人,颞顶枕离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癫癇 多脑叶 颞顶枕离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
  • 简介:目的:观察并总结肝郁气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特点,总结肝郁气滞型药物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中各个分期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观察2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测多导睡眠图特点,并对3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2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总分较观察1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REM时间、S1及所占百分比、S3及所占百分比方面,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为90%,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80%)。结论:肝郁气滞型失眠在多导睡眠监测中具有睡眠潜伏时间长,总睡眠时间少,睡眠效率低,觉醒次数增多,清醒时间延长,睡眠周期少的特点。PSG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参数可以作为肝郁气滞型失眠的量化指标,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帖敷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肝郁气滞 失眠 多导睡眠图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睡眠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干预过程中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睡眠质量评分展开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经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各维度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应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可有效稳定血糖水平,增强睡眠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睡眠障碍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水平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伽玛刀治疗285例(伽玛刀组),采用射频热凝治疗127例(射频热凝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射频热凝组的治愈率、良好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0.05)。在超过3个月的随访中,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1)。生存分析提示在长期随访阶段,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高于伽玛刀组(P=0.001)。回归分析显示:伽玛刀组病人术后面部麻木(OR=4.43,P=0.01,95%CI:1.45~13.53)、病程≤3年(OR=2.18,P=0.04,95%CI:1.03~4.60)以及既往无手术治疗史(OR=0.55,P=0.03,95%CI:0.31~0.95)是疗效良好的正性预测因子。结论伽玛刀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无创,并发症少,而射频热凝的疗效更佳,但并发症多,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难治性 伽玛刀 射频热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