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病征,其疼痛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每10万人中就有100~200例三神经痛患者,年发病率约为5/10万,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儿童少见,女性的患病率约高于男性两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伽马射线 射频热凝 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三神经痛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的疗效.方法V1痛者穿刺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射频控温热凝眶上神经或渭车上神经;V2支穿刺圆孔或眶下孔,也可圆孔加眶下孔,射频控温热凝上颌神经或眶下神经;V3支穿刺卵圆孔或颏孔,也可卵圆孔加颏孔,射频控温热凝下颌神经或颏神经.结果经1~4次射频治疗,本组74例均完全止痛.结论该治疗操作简便、安全,适应证极广,止痛效果确切,可重复多次施术.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控温热凝法 作用机制 无菌性炎症
  • 简介:目的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痉症的临床特点、电生理表现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收治的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痉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青年,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均为在运动开始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发作后无任何不适.4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以及头部CT和(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特发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痉症.经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痉症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痉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诱发的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 CT检查 卡马西平 左旋多巴 氟哌啶醇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右侧舌缘阵发性刀割样疼痛5年.加剧1年余”人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舌缘阵发性刀割样疼痛,进食、刷牙、说话可诱发,伴舌后部、咽部及右侧下颌角阵发性刺痛,进行性加重致吞咽困难,诊断“右侧舌咽神经痛”,予强的松、卡马西平等及注射肉毒碱、针灸、封闭等处理。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治疗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5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Tria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的位置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的三神经痛外科治疗手段.

  • 标签: 神经导航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脑缺血外科治疗的征和方法.方法对46例脑缺血病人手术前后的临床、影像学、脑血流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0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随访期内有4例发生TIA,无一例发生完全性卒中.6例行颞浅动脉脑表贴敷术,随访期内4例症状改善,2例无变化.无永久手术并发症.结论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前提下,脑血流恢复和重建手术可改善脑缺血症状,预防完全性卒中的发生.

  • 标签: 脑缺血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影像学检查 脑血流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三神经鞘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颅后窝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例颅中窝型和7例哑铃型则在Brainlab神经导航下采用改良Dolenc入路切除.结果本组均获得全切除.出院时Karnofsky评分100分6例,90分4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三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好.神经导航对选择损伤最小的入路和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三叉神经鞘瘤 颅底 神经导航
  • 简介:原发性三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发病率约15.5/10万人;疼痛影响刷牙、洗脸、咀嚼等日常活动,可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三神经痛(trigeminnal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典型与非典型TN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不一,给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了较多困难,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治疗 慢性疼痛 治疗方案 日常活动 精神卫生
  • 简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神经外科如何治疗三神经痛。你知道吗,三神经痛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有时候疼痛会像电击一样突然袭来,让人痛不欲生。但是别担心,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帮助你缓解这种痛苦。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
  • 简介:神经痛是面部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多数临床资料证实血管压迫三神经根入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区)是原发性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收治的29例三又神经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就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神经痛(TN,trigeminalneuralgia)是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三神经痛的病因不明,WalterDandy认为原发性三神经痛多由三神经在脑桥被异行扭曲的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compression,MVC)引起[1],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术后复发 微血管压迫 反复发作 病因不明
  • 简介:神经痛确切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缺乏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比较目前诸多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过长期随访和对照研究后认为,对一般状况较好,年龄不大的病人首选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愿意接受面部感觉减退的病人选择经皮射频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或射频热凝术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射频热凝治疗.三神经感觉根切断、三神经脊髓束切断和甘油注射治疗已少用或弃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 外科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 射频热凝治疗
  • 简介:神经痛(Trigeminal Nerve Pain, TN)是从面部某一点起,以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尤以40岁以上的女性多见。三神经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持续数秒到数十秒钟,间歇期无任何症状,也不影响日常生活。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和射频热凝术。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但目前临床上的药物并不是种类越多越好,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以及不良反应均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由于三神经痛发作时往往无典型症状,病人常常很难描述病情,所以医生往往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影像学资料等对病人进行诊断。

  • 标签: 三叉神经痛;常见药物;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常规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粉针剂稀释后,进行选择性三神经浅表神经干注射,其中第2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于患侧眶下孔处注射;第3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则注射患侧下齿槽神经干;单纯下唇部疼痛则注射患侧颏孔.隔2~3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缓解>6个月;好转,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结果60例原发性难治性三神经痛患者,58例(96.6%)治愈,1例(1.7%)好转,1例(1.7%)无效,总有效率为98.3%.治疗期间及治疗后60例患者均无听觉损害症状以及体征,经眶下孔及颏孔注射者,注射1~2次后局部出现红、肿、痛甚至淤斑,治疗后1个月自行消失.结论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三神经痛,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注射,疗效好且经济实用.

  • 标签: 硫酸链霉素 药物治疗 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利多卡因
  • 简介: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原发性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认识也不一致.本文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临床观察、手术所见、病理解剖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成果,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神经压迫学说.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病因 发病机制 中枢病因学说 神经压迫学说 生化免疫学说
  • 简介:目的介绍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神经痛(TN)的手术经验,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97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果治愈2541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31例,死亡1例。2190例接受3~240个月的随访,1965例治愈,91例显效,40例有效,30例无效,64例疼痛复发(其中37例行2次手术治愈)。结论异常血管压迫三神经入根区并合并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是TN的主要病因。行MVD同时松解蛛网膜,做到彻底减压。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是提高MVD治疗TN效果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