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状叶切除是治疗状叶恶性肿瘤的首要手段.由于状叶位于肝脏深面,显露困难,周围重要血管结构较多,因此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状叶手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肝脏的质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熟练处理和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结构是状叶手术主要的技术原则和难点.肿瘤外科无瘤技术原则在手术中也仍然不能忽视.

  • 标签: 叶切除术 尾状 状叶
  • 简介:9200778鼻咽癌混合瘤6例/黄怀荣…∥癌症·-1992.11(1).-77男5女1,年龄25~62岁,病程1月-10年,多在1年以上。全部病例手术切除,随访除1例术后11年死于直肠癌,1例复发恶变失访,4例观察2~14年无复发。认为混合瘤为上皮性起源,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形态上表现为多形性。又称多形性腺瘤。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对放疗不敏感,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预后似因部位

  • 标签: 鼻咽癌组织 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 多向分化能力 声门上型喉癌 喉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侧切开术结合内镜辅助下治疗上颌窦癌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内镜辅助下侧切开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并与传统单纯侧切开方式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30例患者癌肿病灶均顺利切除,术后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达63.3%,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结论:侧切开术结合内镜辅助治疗上颌窦癌可清除侧切开术肉眼不易发现的病灶,有效的起到清除肿瘤的功效。

  • 标签: 鼻侧切开 鼻内镜 上颌窦癌
  • 简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型,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由于其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嗜血管性,且常伴有血管的破坏与坏死,历来命名较为混乱。其中有Kiel分型的多形T细胞淋巴瘤,小、中、大细胞型,REAL分型的血管中心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如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多型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1997年Jaff等在WHO淋巴瘤分型草案中提出一种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CD3)和NK细胞抗原(CD56)的特征。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 鼻型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网状细胞增生症
  • 简介: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仅有1~4%[1],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其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有15~25%[2].在中国,2004年一项对多家医院共234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根治切除率仅20.9%,根治术后胰腺癌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36%、13.47%、8.47%[3],在胰腺癌中,胰头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而胰体癌的发病率则显著上升,这可能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部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获得诊断有关[4].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报1例已侵犯腹腔干的胰体癌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5年,发现孤立的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个案报道.

  • 标签: 体尾 孤立转移 尾癌
  • 简介: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螺旋型肠管肠内营养是否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防治并发症。方法376例食管癌患者术中置螺旋型肠管,术后48h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N);术前、术后监测患者的血色素、血浆白蛋白水平,统计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螺旋型肠管有一定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经改进方法后得以改善;患者术前、术后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型肠管肠内营养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 标签: 螺旋型鼻肠管 食管癌 肠内营养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对12例采用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灌注化疗治疗的型NK/T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研究,对化疗疗效、毒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方法: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理确诊为型NK/T细胞淋巴瘤8例;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临床确诊为型NK/T细胞淋巴瘤4例。10例患者因累及面部中线两侧,故采用双侧颞浅动脉插管颌内动脉灌注化疗。方案采用顺铂(Cisplatin)13—25mg/m^2,d1-5,d29-33;足叶乙甙(Etopside)100mg·d-1,d1-5,d29-33;平阳霉素(Pinyangmycin)10mg/d,d1-5,d29-33;甲环亚硝尿(Me—CCNU)100—150mg/d,d1;强的松(Prednisone)25mg/m^2,d1-14。所有患者采用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完成了一周期化疗。第56天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一周期后,CR:6例,PR:4例,NC:2例。本组患者毒性反应以血液毒性为主。无因毒性反应影响治疗或因毒性反应退出治疗者。结论:PDD+Vp16+PYM+Me—CCNU+PED动脉内插管灌注化疗治疗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动脉灌注 化疗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胃管经瘘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将胃管经瘘口置入能充分吸去脓液的最佳位置,持续负压引流;DSA下置肠管用于鼻饲营养液;胸腔引流管按常规方法放置.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经瘘口内引流管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结果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4例痊愈出院.结论采用胃管经瘘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与传统的三管治疗相比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食管癌术后护理 吻合口瘘 传统胸腔引流 经鼻-瘘口胸腔引流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胃管脱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确认,Action处置)循环的4个阶段10个步骤,对食管癌术后住院患者胃管脱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提升工作责任心,在进行规范置胃管操作及固定的同时做到有预见性地观察及处理。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胃管脱管率从30.4%下降至7.8%,明显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结论通过PDCA循环方法查找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规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法及质量追踪,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食管癌 品管圈 PDCA循环 脱管率 护理管理 鼻胃管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已成功用于垂体瘤的治疗,但入路角度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本研究评价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并讨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的优点和不足。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科30例垂体瘤患者经蝶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确认到达鞍底的路径和解剖中线,手术切除肿瘤。回顾性分析30例病史、影像学资料、术中应用CT和,或MRJ影像资料的导航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及随访资料。结果:收录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70%),次全切除9例(30%),其中4例在随访期间复发。术中脑脊液漏3例(10%);术后一过性尿崩12例(40%),持续性尿崩1例。大部分病例术后症状改善,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没有因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使经蝶手术入路定位更准确,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但MRI、CT导航在定位上各有优势和缺陷.两项技术融合使用可能成为垂体瘤导航手术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瘤 神经导航 经鼻蝶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