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52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切除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20次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结果随访1~6年,术后2年无复发,2年后复发6例,复发率11.5%.结论膀胱癌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膀胱灌注 化疗 预防 膀胱癌 术后
  • 简介:总结了1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术前、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恢复良好。术前器械物品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地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 原位膀胱 手术护理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男,62a。因血尿伴血块7d入院。患者自诉,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有血块,无尿频、尿急、腰痛及发热等症状,门诊查B超示膀胱占位,因血尿持续1d后消失,故未予重视。入院前7d又出现血尿,伴有血块,尿频尿急,于是再次就诊,收入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进行性消瘦等症状。根据B超检查结果行膀胱、前列腺、精囊、双输精管手术切除。

  • 标签: 膀胱粘液腺癌 病例报告 诊断 肿瘤
  • 简介: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上表浅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浸润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因膀胱癌有多灶性、种植性等特点,故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最常用的膀胱灌注治疗及术后随访.

  • 标签: 手术后 膀胱癌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保留膀胱手术联合动脉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6年12月,对3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GC(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动脉化疗治疗,总结分析肿瘤控制情况、膀胱保存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结果33例患者获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24.3个月(3-45个月)。27例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4例死于肿瘤转移,2年生存率为88.8%;19例无复发及转移,5例浅表性复发,3例浸润性复发,6例转移;25例保留膀胱生存,4例行挽救性全膀胱切除,4例死亡,2年膀胱保存率为74.1%。全部患者对动脉化疗耐受良好,无严重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论保留膀胱手术联合GC方案动脉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膀胱 移行细胞癌 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手术 动脉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PFE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7例膀胱癌及其癌周组织PFENmRNA的表达。结果27例膀胱癌组织中,PTENmRNA无表达10例,阳性表达17例;癌旁组织全部为阳性表达。癌组织表达率明显低于癌周组织(P<0.01)。18例表浅性癌,PFENmRNA阳性表达14例;9例浸润性癌,阳性表达3例。浸润性膀胱癌PFENmRNA表达率明显低于表浅性癌(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膀胱癌细胞的转移有关。

  • 标签: PTEN MRNA 膀胱癌 基因表达 肿瘤
  • 简介:盆腔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及妇科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中,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而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膀胱是对放射线很敏感的区域,如受到高剂量的照射,会引起膀胱黏膜非特异性的病理反应。膀胱壁变薄,其容积缩小,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严重时黏膜糜烂、溃疡、坏死出血,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放射治疗 术后复发转移 杀伤肿瘤细胞 长生存期
  • 简介: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尚不深入,多为散在的病例报道。其既不同于尿路上皮癌,又不同于膀胱肉瘤,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预后差,我院于2014年9月收治1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 标签: 膀胱肿瘤 肉瘤样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膀胱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风险相对较大,了解其危险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复习我院2002年8月至2009年5月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7例患者在小便时均有血压一过性升高,其中3例曾发生过高血压危象,所有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时血压均升高超过基础值50%;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昏迷,1例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休克.结论:术前重点监测排尿时及膀胱镜检时血压变化和术后观察血压血糖的变化是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

  • 标签: 膀胱嗜铬细胞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bladder,TCCB)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MGMT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MG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5%(26/8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6.7%,23/30)和膀胱正常组织(65.0%,13/20);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为(48.6%,18/37),显著高于Ⅱ级(23.1%,6/26)和Ⅲ级(11.8%,2/17);但MGMT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肿瘤数量、发病次数均无显著相关.结论MGMT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旁组织 正常膀胱组织 MGMT表达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消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方法选取1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消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灌注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灌注前和灌注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后6个月和灌注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常规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异常、血尿、发热、肝功能异常和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5年和术后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6.25%和3.7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6.25%和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有关.

  • 标签: 中药消癥汤 羟基喜树碱 膀胱癌 复发 VEGF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RNA,在转录后会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目前研究证明,miRNA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直接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形成与发展。论文就miRNA表达异常与膀胱癌的关系,膀胱癌的靶向治疗现状,膀胱癌中具有抑癌基因作用及癌基因作用的miRNA研究现状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MIRNA 膀胱癌 靶向治疗 异常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中肿瘤基底部及边缘部位活检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行TURBT术的膀胱癌患者58例,病理类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中活检28例(活检组),活检部位包括肿瘤基底部和创面边缘可疑黏膜;未活检30例(未活检组)。观察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结果(1)活检组:1例活检发现肿瘤肌层浸润,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7例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5例行二次TURBT,包括3例活检未见肌层组织及2例活检见上皮异形增生,另22例活检未见异常。随访1年,肿瘤复发5例,进展2例。(2)未活检组:2例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8例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访1年,肿瘤复发10例,进展6例。结论TURBT术中行肿瘤基底部及边缘可疑部位活检,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期分级,提高残余肿瘤的检出率,明确电切范围及深度,并为二次TURBT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活检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腹泻伴高热,尿中混有粪渣样物半月余"来我院住院治疗。B超检查示:肝胆脾胰腺及双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下腹部至膀胱底部可见大小为6.3cm×5.7cm的中等强度光团回声,内可见片状低回声(图1)。

  • 标签: 乙状结肠癌 结肠膀胱瘘 超声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早期并发症(术后90d内)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共185例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临床资料,术后90天内对患者随访,并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90天内185位患者中有74位(40.0%)出现了不同的早期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切口方面并发症。在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65岁)、肥胖(BMI≥25kg/m2)、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糖尿病是发生RC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切口方面并发症较常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充足的术前准备是降低膀胱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膀胱癌 早期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出院后医疗 膀胱 康复护理 家庭护理(非专业)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FGF进行检测,并对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膀胱癌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4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预后有关(P〈0.05),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bF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过程中一个主要血管生成因子,bF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定量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膀胱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血管形成
  •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希望水平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以“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12.11±3.04)分;生存质量以社会关系评分最高,为(13.24±1.14)分;年龄、收入水平、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及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越高,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精神/宗教信仰等维度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较低,随着希望水平的降低,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应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生存质量 希望水平
  • 简介: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同时联合养正消胶囊对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口服养正消胶囊,对照组40例单纯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化疗完成率、焦虑抑郁、KPS评分及CD4/CD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率为20.0%,对照组消化道反应率为3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率为12.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率为25.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化疗完成率为95.0%,对照组化疗完成率为75.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焦虑/抑郁率为12.5%,对照组为25.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KPS评分≥60分的比例为87.5%,对照组为70.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可减轻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

  • 标签: 养正消积胶囊 胃癌 生存质量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