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总结复发后治疗经验。方法:根据46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有无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组(33例)和复发组(13例)。结果:肝癌肝移植术后随访2年,未复发组与复发组的原发肿瘤直径分别为(8.7±2.3)cm和(9.2±2.5)cm(P〈0.05);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有门静脉癌栓等血管侵犯分别为12.1%和69.2%(P=0.001)。复发组经积极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和16%。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总体预后差,治疗棘手,因此,重点为预防,并尽可能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癌 复发 治疗
  • 简介: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ACL断裂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性损伤,随着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关节镜下ACL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断裂重要的手术方式并被广大患者接受。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自体肌腱因其取材方便,无排异反应及交叉感染,移植物与骨隧道愈合及移植物塑形改建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而最常在临床中作为ACL移植物应用。目前,我国开展ACL重建手术的时间尚短,手术量相比国外仍然较少,对ACL重建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尚不深入,ACL重建术后并发症的报道并不罕见。现就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ACL术后并发症综述如下。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移植 自体 手术后并发症 膝关节
  • 简介:肝脏的肿瘤即肝细胞癌,治疗上比较棘手,预后较差,号称癌中之王,是癌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肝移植 外科治疗 肝癌 疗效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患者总数占全球的40%以上,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约有一半在中国.对于很多肝癌患者,特别是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来说,肝移植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热点争议 肝癌肝移植 肝移植热点
  •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抑素慢病毒载体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直径达到0.3~0.5cm时分别在瘤周及瘤体内多点注射10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组)、5×109TU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Lenti-GFP组)和5×109TU肿瘤抑素重组慢病毒(Lenti-Tum组)。观察3组的肿瘤体积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3组肿瘤组织中肿瘤抑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注射21天后,Lenti-Tum组的肿瘤体积为(702.1±143.7)mm3,小于PBS组的(1622.2±253.8)mm3和Lenti-GFP组的(1538.5±284.9)mm3(P〈0.05);Lenti-Tum组的抑瘤率为56.7%,显著高于Lenti-GFP组的5.2%(P〈0.05);Lenti-Tum组中肿瘤抑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Lenti-Tum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0天,明显高于PBS组的58天和Lenti-GFP组的59天(P〈0.05)。结论肿瘤抑素经慢病毒转染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肝癌 肿瘤抑素 慢病毒 血管生成 肿瘤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生存情况.方法白血病患者10例,其中同胞间HLA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无亲缘关系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UCBT)3例.结果9/10例受者获造血重建,UCBT患者造血重建速度较HLA相合的同胞PBSCT慢,1例UCBT移植后35天造血未重建,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后,仍未能重建造血,于72天死亡.其余至今均无病生存.结论Allo-HSCT是目前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对于无同胞HLA相合的供者,选择细胞数量较高、HLA1~2个位点不合的UCBT仍然有效可行.

  • 标签: 白血病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术修补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0例眼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修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异体巩膜移植术修补眼睑缺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邻近皮瓣转移和自体唇黏膜移植修补眼睑缺损。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体巩膜移植术修补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眼睑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同时兼具美容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眼睑肿瘤 异体巩膜移植术 眼睑缺损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性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生长的机理。方法制作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1),治疗组(n=8)。治疗组腹腔注射善宁每天100μg/kg,分2次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d后心脏采血0.5ml,后处死大鼠,大鼠血液室温下4h,待其凝固,离心(3000转/min)10min,分离血清放入-80℃冰箱保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VEGF、MMP表达。结果治疗组血清VEGF值低于对照组,瘤组织VEGFmRNA、MMP-1mRNA在对照组、治疗组中均有阳性表达,而治疗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抑制血清VEGF,转移相关基因VEGF、MMP-1表达降低,可能是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生长的机理之一。

  • 标签: 生长抑素 大鼠 移植性肝癌 VEGF MMP 肝细胞
  • 简介:我是一个肺癌术后的患者,很多人说应该吃点中药,您看我需要吃中药吗?

  • 标签: 中药 肺癌 术后康复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TRAIL对3AO裸鼠皮下及腹腔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10^6和2×10^7对数生长期3AO分别接种于。BALB/C裸鼠右下肢皮下和腹腔内;皮下组移植瘤长至0.25cm^3,腹腔移植瘤组移植后96h,随机分为五组。裸鼠皮下和腹腔移植瘤A、B组为TRAIL组,剂量分别取0.50g/mL和1μg/mL;C组为TRAIL0.5μg/mL加cDDP1.5mg/kg,D组为cDDP3mg/kg;E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分别瘤周和腹腔注射,观察移植瘤成瘤率、裸鼠生存期和生存期延长率。同时观察停药后1d、1wk、2wk裸鼠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及CD95、Apo2.7、P53、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各组裸鼠肝、脾和肾行病理学检查。结果:①A、B、C和D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率为23%、49.1%、62.3%;和52.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腹腔移植瘤组:A、B、C、D组裸鼠移植瘤的成瘤率分别为89.1%、72.3%、51.7%和D组为61.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TRAIL作用裸鼠移植瘤后CD95与Apo2.7的表达均有升高,P53基因表达微有升高,Bcl-2基因表达降低。④病理学检查A、B组裸鼠肝、脾和肾无明显的损害,C、D组裸鼠有明显的肝、脾和肾损害。结论:①TRAIL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裸鼠正常器官无毒性损害作用,TRAIL能明显降低裸鼠的成瘤率及死亡率,延长其生存期。②其机制可能与基因CD95、Apo2.7、Bcl-2的调节有关。

  • 标签: TRALL 3AO裸鼠 腹腔移植瘤 治疗 细胞凋亡 卵巢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瘤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瘤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中CD34、FAPα、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中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目的:评价^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将^131I液体密封制成2.4、3.1、5.0、9.2mCi的放射性^131I种子源,分别植入裸小鼠的U87移植瘤旁,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变化。结果:131I种子源植入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或缩小,未见肿瘤消失。结论:^131I种子源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131Ⅰ种子源 肿瘤 抑制效果
  • 简介:目的粪便移植已被证明在治疗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方面有效,但是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和安全性的顾虑阻碍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目的是评价粪便移植的安全性及其对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的缓解效果。用于粪便移植的可以口服的冰冻粪便胶囊由经过筛选的健康志愿者捐赠粪便制成。方法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期间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开展一项非双盲、单组、初步可行性研究。纳入20例患者,一种是有3次或以上的轻度到中度艰难梭菌感染表现,且经过6.8周的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另一种是有2次或以上的因重度艰难梭菌感染住院,年龄介于11.89岁,中位年龄64.5岁。捐献粪便的志愿者要经过筛选。用于移植的胶囊储存在一80~C条件下。患者在连续2天内服用15颗胶囊,然后追踪症状缓解情况和6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安全性(通过2级或以上的不良反应来评价)和临床症状缓解且8周内不复发。次要指标包括患者主观感觉良好程度和每天排便次数。结果没有观察到由粪便移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粪便移植1个疗程后,14例(70%)症状缓解(95%CI:47%.85%)。6例无明显缓解,但是经过第2疗程后,4例缓解。总共18例(90%)患者腹泻明显缓解(95%CI:68%.98%)。患者治疗前排便次数平均5次/天,治疗3天后减少到2次/天(P=O.001),8周后减少到1次/天(P〈O.001)。结论本研究利用经筛选的志愿者粪便制成的胶囊进行粪便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粪便移植安全有效,但只是初步研究,仍需要更大的研究来评价粪便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艰难梭菌感染 移植治疗 复发性 粪便 胶囊 冰冻
  • 简介: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31例。平均4周期常规诱导化疗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动员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采用常规剂量CHOP方案,霍奇金淋巴瘤(HL)病人采用高剂量单药CTX4g/m^2。预处理方案:异环磷酰胺(IFO)12g/m^2CTX4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移植后对原发灶直径大于4cm或有肿瘤残留的病灶给予局部补量放疗。结果31例病人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N108mo,中位缓解期43mo。其中1年无病生存26例(83.9%),2年23例(74.1%),3年21例(67.7%)。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大剂量化疗 淋巴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探讨中药"消癥方"对结直肠癌PDX模型的抑瘤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构建PDX模型,传代培养。选择1例患者来源的肿瘤构建P3代模型,将10只P3代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消癥方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给予饮用水,消癥方组给予中药汤剂,均自由饮用,持续24天。观察两组小鼠的生存状态,测量体质量、瘤体积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P1代建模成功4例,P2代建模成功3例。PDX模型基本保留了患者来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10只P3代荷瘤鼠在给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摄食量正常,饮水(药)量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结束时,消癥方组小鼠肿瘤体积均值略小于对照组,瘤质量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癥方组的抑瘤率为-4.8%。结论结直肠癌PDX模型建模及给药技术基本成熟,但中药消癥方在实验中未显示抑瘤作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PDX) 消癥方
  • 简介:目的:观察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对小鼠S-180细胞株移植瘤的作用.方法:采用脐带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体外经S-180细胞肿瘤相关抗原(TAA)致敏后免疫小鼠,一周后接种S-180细胞株.或先制备荷瘤小鼠模型,一周后再接种致敏树突状细胞.结果: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胃癌细胞系S-180的TAA致敏后既能明显保护小鼠该移植瘤的发生,又能抑制已发生移植瘤的生长.同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的瘤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免疫功能趋于正常,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对小鼠S-180移植瘤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为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带血 S—180 肿瘤相关抗原 抑瘤作用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类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共21只荷瘤裸鼠,分为3组,即人参皂苷Rg3组、5-FU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7只,于肝移植瘤块后第11天开始用药,人参皂苷Rg3组采用灌胃给药,5-FU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周,于停药后次日解剖裸鼠,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裸鼠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肝、肺转移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裸鼠肝移植瘤MMP-2、nm23、CD44和VEGF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3组和5-FU对照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3.66%和62.3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前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则差异明显(P〈0.01);人参皂苷Rg3组肝、肺转移灶的数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为少,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3组的nm23和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0%和71.4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VEGF的表达率均为85.7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对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但作用较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m23和CD44的表达有关,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人参皂苷RG3 肝癌细胞 裸鼠 侵袭 转移 CD44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0.83)d、(4.09±1.12)d、(4.58±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胃癌术后 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