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在九华山攀登那通往月身殿的99级台阶时,浓极了的云雾像溶化了的冰块一样包围着我们,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湿了.朦胧中见树见亭,美若仙镜.台阶是汉白玉的,一侧还有龙的浮雕,一步步踩上去所费的力气,跟石头台阶没什么两样.只是再累也得爬,因为这是礼佛,越累越能表示对佛的虔诚.

  • 标签: 力气 溶化 汉白玉 石头 台阶 个人
  • 简介: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疾病,相对于治疗,随访工作显得欠重视。且缺乏规范。重视胃癌治疗后的监测和随访目的在于定期全面复查以备及早发现复发、转移以及属于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相应措施,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治疗后生存期。我们回顾了新华医院等医院近30a的临床经验,拟探讨总结出一套胃癌术后监测随访的方案,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癌治疗 临床工作者 恶性疾病 随访工作 随访目的 相应措施
  • 简介:消化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死亡原因.最近的资料显示,每年全球共有一千零八十万人罹患肿瘤,其中大约三百三十万是消化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

  • 标签: 努力构建 医学交流平台 循证医学
  • 简介:目前肿瘤的药物治疗仍主要依据各种用药指南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样病症的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药物后常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差异,副作用亦千差万别,这一直是困扰临床用药并影响肿瘤治愈率的重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期望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能真正崛起解决这一难题。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研究平台 肿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人类基因组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评价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使用ForceTriad能量平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宜兴市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92例,其中56例术中使用ForceTriad能量平台,36例选择高频电刀传统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ForceTriad能量平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也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方面,能量平台组有2例(3.6%)喉返神经损伤,而传统手术组有1例(2.9%),能量平台组与传统手术组间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ceTriad能量平台辅助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虽然住院总费用较传统手术组高,但差距在逐步缩小。

  • 标签: 能量平台 甲状腺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大量的研究表明,癌基因失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p53基因、CerbB2基因、p16基因、MDM-2基因、nm23基因、myc基因、Bcl-2基因、Rb基因等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癌基因 食管癌 预后 监测
  • 简介:目的总结能量平台(ForceTriad)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完成的112例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能量平台在术中的应用及配合经验。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手术顺利,血管闭合及止血可靠,对于大块组织的闭合离断亦安全可靠,尤其是脾胃韧带、肝胃韧带、胃胰皱襞的闭合离断以及沿胃小弯No.1、No.3淋巴结的清扫,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手术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2±35.6)min,出血(66±9.5)ml,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ForceTriad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手术可减少手术出血与创伤,术野清晰,大幅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能量平台 胃癌 手术 护理体会
  • 简介: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椎管狭窄、脊髓肿瘤以及脊椎结构不稳等各种脊柱脊髓病变的手术方法。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多数的脊柱手术都以内固定辅助的植骨融合来完成。手术操作中,通常需要对患者的脊柱施加某些作用力,如加压、撑开、牵拉。

  • 标签: 脊髓损伤 术中并发症 诱发电位 监测 手术中 脊柱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三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2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三柱分型其中双柱骨折48例,三柱骨折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6天,平均9.6天。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10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3.2周。术后即刻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的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66~94分,平均83.6分,优良率为86.6%;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5°~115°。6例延迟愈合,4例切口浅表感染,7例因后内侧切口转角处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2例小腿后内部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21例,其中1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论三柱理论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确实,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胫骨 骨折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定性、定量、定位、定期分子显像系统.FDG-PET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对乳腺癌的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搜寻和确定、治疗的监测和治疗结果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FES-PET能反应乳腺癌ER、PR的生物活度,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有指导和监测意义.本文亦讨论了PET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 标签: PET 乳腺癌 诊断 治疗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前后的生物学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人体内微核实验检测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自发微核形成的改变。结果经p53基因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后,患者突变型p53平均表达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前平均23.74%,治疗后平均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微核率(MNF)与治疗前的比较(0.144%VS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晚期肝癌中的生物学研究对治疗剂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有积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 标签: 肝癌 P53基因治疗 生物学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对SchatzkerIV~V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研究对象按照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在手术复位并内固定后,对照组予主动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4~5周CPM,术后1个月、3个月测量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术后3个月采用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后1天、1个月、3个月伸膝活动度及术后1天屈膝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92.4±10.8)°vs.(84.5±12.0)°]、3个月[(118.6±12.4)°vs.(112.3±10.5)°]屈膝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88.2±4.2)vs.(84.0±5.0)]及疼痛[(26.5±3.2)vs.(24.9±3.4)]、功能[(19.0±1.7)vs.(18.2±1.9)]、活动度[(15.5±1.5)vs.(14.6±1.8)]、肌力[(9.4±1.1)vs.(8.8±1.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atzkerIV~V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在主动肌力训练基础上给予CPM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内骨折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性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供临床借鉴。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1例胫骨平台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分为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特点、手术相关变量及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共16例(13.2%)发生切口感染,其中表浅感染12例(9.9%),深部感染4例(3.3%)。最为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为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存在较高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危危险因素包括高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采用Meta法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关节镜下微创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经过特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临床评价指标包括术后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复位率。采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试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文献4篇,共计41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关节镜下经皮切开复位内固定组(arthroscopic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ARIF组)205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RIF组)2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ORIF组相比,ARIF组Sanders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增加[OR=1.78,95%CI(1.07,2.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切口长度减小[WMD=-12.12,95%CI(-12.69,-11.54),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WMD=-61.99,95%CI(-64.21,-59.78),P<0.05]及解剖复位率增高[OR=3.00,95%CI(1.16,7.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80,95%CI(-0.64,2.24),P>0.05]。结论与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相比较,ARIF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解剖复位率高及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等优点;但与ORIF组手术时间相比,ARIF组未见明显优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关节内骨折 META分析
  • 简介:三苯氧胺具有抗雌激素和雌激素的双重特性,长期持续使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多种病理改变。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加以监测。本文就妇科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监测方面做一综述,以早发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三苯氧胺 乳腺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监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l25、CA19-9、AFP)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162例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血清CEA、CA125、CA19-9、AFP水平.结合其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中,56例(34.6%)术后复发或转移,其中术后局部复发12例(7.41%),腹腔复发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13例(8.02%),术后远隔脏器转移31例(19.13%).复发或转移组CEA阳性率为76.8%,高于无复发组4.7%(P<0.05);复发或转移组CA19-9阳性率为60.7%,高于无复发组15.1%(P<0.05);复发或转移组CA125阳性率(39.3%)、AFP阳性率(14.3%),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检测CEA水平预测结肠癌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5.3%;CA19-9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84.9%;CA125、AFP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联合检测CEA和CA19-9,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阳性率为16.7%,术后腹腔复发阳性率为53.8%,术后远隔脏器转移阳性率为80.6%:联合检测两个指标对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96.5%.结论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可预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检测CA125、AFP水平对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意义不大.

  • 标签: 结肠肿瘤 转移 复发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CA19-9 糖类抗原CA125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监测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1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及手术前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术前血清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的关系;分析初始血清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CA125〉35U/ml者72例。5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187);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术前血清CA125≤200U/ml组与〉200U/ml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084);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于≤800U/ml组(P=0.026)。结论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可以作为选择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术前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对选择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时机无指导意义。

  • 标签: 卵巢肿瘤 CA125 肿瘤细胞减灭术
  • 简介:目的研究SERPINA3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数据库中不同胶质母细胞瘤队列SERPINA3的表达情况,结合R2数据库分析SERPINA3的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生存状况的关系。设计并合成靶向SERPINA3的小干扰RNA,转染U87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U87细胞中SERPINA3的表达;通过CCK-8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SERPINA3基因表达下调对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符合筛选条件的4项研究中胶质母细胞瘤SERPINA3相比正常脑组织呈高表达,R2数据库检索发现胶质母细胞瘤SERPINA3高表达队列生存明显劣于低表达队列。U87细胞转染小干扰RNA可成功抑制SERPINA3的表达,且其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SERPINA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抑制SERPINA3的表达可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可能成为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SERPINA3 Oncomine数据库 小干扰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