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恶性胶质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生存率低,易复发。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明确病理诊断,减轻负荷。但体呈浸润性生长,具体边界并不清楚,术后几乎均复发,引进放射治疗后,杀灭或抑制术后残存肿瘤,延长了生存期。如今手术加放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本文就放射治疗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做了讨论,以望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放射治疗 靶区 联合化疗
  • 简介:纵隔畸胎是纵隔肿瘤中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21.5%。由于存在良恶性之分,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手段的选择非常重要。作者就纵隔恶性畸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纵隔肿瘤 诊断 诊断 鉴别 外科手术 恶性畸胎瘤 专家论坛
  • 简介:患者男,11岁.因双鼻反复出血伴进行性鼻塞3年、加重1个月,于1998年3月24日入院.患者3年来反复出现鼻出血,无明显规律,每次出血量为50~150ml,外院多次行鼻腔止血及口服止血药无效,近1个月出血次数增多,鼻塞加重,需张口呼吸.检查: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明显异常发现.专科检查:鼻咽部见一4cm×4cm×3cm粉红色新生物,软腭下塌.指诊示质地中等,体基底部在鼻咽部顶后壁,表面欠光滑,呈分叶状;鼻内窥镜下见鼻腔后部粉红色肿块.

  • 标签: 鼻咽肿瘤 淋巴瘤 误诊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恶性外周神经鞘(MPNST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目前,MPNSTs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唯一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仍未得完全确定。MPNSTs恶性程度较高,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尽管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为35%~50%。因MPNSTs比较罕见,临床医师多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对MPNST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 标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背景与目的:WHOⅡ级的星形细胞手术后在部分患者可能复发,而且,复发时多出现恶性程度增加。本研究探讨TP53蛋白质分子的表达与胶质恶性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一次手术时为星形细胞(WHOⅡ级)的石蜡包埋标本53例份,其中10例复发时第二次手术肿瘤仍然为Ⅱ级(复发无进展组);10例复发时肿瘤级别升高(Ⅲ级或Ⅳ级)(复发进展组);另外13例在5年内没有复发(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检测TP53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采用DNA测序法分析TP53蛋白阳性标本TP53外显子5、7、8的突变情况。结果:LTP53阳性率为45.5%(15/33)。复发恶性进展组TP53高于无复发组和无进展组(P〈0.05);TP53无进展组与无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测序共在6例组织中发现7个(共4类)突变,其中1例同时存在2个突变。所有突变者都是恶性进展组病例。结论:TP53突变/蛋白质分子过表达可能是Ⅱ级星形胶质细胞复发恶性进展的预示指标。

  • 标签: TP53 星形细胞瘤 恶性进展 突变
  • 简介:对于恶性胶质,传统的治疗只能有限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被称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它通过激发和补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轻和长期记忆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已在黑色素、肾癌和大肠癌取得肯定的疗效。由于神经系统的特殊性,脑胶质的系统

  • 标签: 局部免疫治疗 恶性胶质瘤 脑胶质瘤 治疗模式 黑色素瘤 毒副反应
  • 简介:脑膜男性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20%,女性约占38%,其中恶性脑膜约占15%~20%。恶性脑膜是具有良性脑膜的特点,又有恶性肿瘤的特征,具有生长快、侵袭性强等特点,即使给予手术治疗、放、化疗等,肿瘤仍可能会复发。良性和非典型性脑膜也会恶变成恶性肿瘤。本文报告1例长达6年余手术6次,资料保留完整的恶性脑膜,诊治过程中的体会值得借鉴。

  • 标签: 脑膜瘤 恶性 手术 综合治疗
  • 简介:回顾性分析18例小儿骶尾部恶性畸胎的护理。加强术前心理、体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并发症和化疗毒副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恶性畸胎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 标签: 儿童 骶尾部 恶性畸胎瘤 护理
  • 简介:对于原发灶为中等厚度的黑色素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标准的处理原则已被接受。新辅助治疗中,α-干扰素也显示了一定活性。替莫唑胺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近期有证据表明替莫唑胺与α-干扰素联合优于单药替莫唑胺。近期的研究显示,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是治疗的新方向,其中抗CTLA-4继续显示了良好前景,但其胃肠道毒性仍需特殊关注。

  • 标签: 黑色素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MFH)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MFH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4a,肿瘤发生于肢体的10例,占50%(10/20),2a、3a和5a生存率分别为29.4%、17.6%和5.9%。首次手术后复发率为100%,CAVD方案治疗的有效率为15%。结论:MFH的临床诊断困难,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根治性切除后行化疗和放疗的序贯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手术治疗 误诊 病理检查
  • 简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是一种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相关研究较少。手术依旧是治疗的基础手段,但是仍缺少足够的数据来评价宽局部切除(widelocalexcision,WLE)与经腹-会阴切除(ab-dominalperineumresection,APR)与术式哪种更具有优势。临床上亦常采用干扰素和放疗等辅助疗法,但其效果仍需进行进一步评价。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直肠肛管 诊断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再发腹痛、呕吐3天,加重2小时于2008年6月7日入院。患者慢性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在当地市级医院诊断为克罗恩(Crohn)病,一直服药治疗。入院前3天再发腹痛腹泻,并呕吐为胃内容物,在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入院前2小时疼痛加重,全腹痛并出汗,急诊入院。否认结核病等其他特殊病史。

  • 标签: 恶性肠间质瘤 肠穿孔 慢性腹痛 腹痛腹泻 急诊入院 临床资料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一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EGFR—STAT3)信号通路与恶性胶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GFR可通过JAK依赖和非依赖两种途径活化STAT3,激活下游基因转录。以EGFR—STAT3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望为恶性胶质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胶质瘤 EGFR STAT3 靶向治疗
  • 简介:γ-羟丁酸钠(Camma-hydroxybutyrate,CHB)具有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药理机制,本研究以GHB联合放疗(Radiotherapy,RT)治疗恶性脑胶质,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将恶性胶质术后患者36例分为GHB联合RT组和常规放疗组前者于每次放疗前30min给予GHB200mg/m~2静脉滴注,常规放疗1.8~2gy/次,5次/周,处方剂量55~60Gy,后者除不使用GHB外其余同前者。随访观察肿瘤局部控制、生存和急性放射反应情况。Kaplan-Meier方法分析近期疗效、预期生存率结果:GHB+RT组1年、1.5年肿瘤局控率分别为62.20%、26.50%,对照组53.80%、13.80%GHB+RT组平均生存期为21.9±8.26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0.0%、20.0%。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14.10±7.75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66.67%、13.33%。GHB+RT组放疗后急性损伤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22.22%、16.67%,脑水肿、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8.89%、22.22%;对照组急性损伤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33.33%、27.78%、脑水肿、癫痫66.67%、33.33%。结论:GHB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有助于减少放射反应,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 标签: Γ-羟丁酸钠 胶质瘤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剂
  • 简介:恶性淋巴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累及乳腺极少见,而乳腺原发恶性淋巴更罕见,1967年Lattes统计共173例,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和所有乳腺肉瘤的10%[1],国内亦有零星报告.本文收集我院自1980年至1999年乳腺肿块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者5例,现报告并行复习文献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病例报告 临床诊断
  • 简介:患儿,女,12岁。因腹胀5d入院。患儿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恶心、呕吐,无发热、腹痛,腹胀呈进行性加重。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软,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侧乳房内上象限可扪及一鸽蛋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好,无压痛。右下肺听诊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心率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叩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乳腺 儿童
  • 简介:胶质的局部缓释化疗是全新的治疗方法,国外已制成3.85%的BCNU缓释剂用于临床。目前BC-NU缓释剂间质内化疗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胶质植入BCNU缓释剂是安全的,至少在部分病人是有效的,但最近有人对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并指出BCNU缓释剂可引起并发症。综合目前研究的证据,我们认为,应用BCNU缓释剂间质内化疗是治疗恶性胶质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脑胶质瘤 缓释剂 间质内化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腹部渐膨隆2年,腹胀10天”于2008年12月22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发现下腹膨隆,并逐渐加重。病程中无腹痛、便秘、恶心、呕吐、脓血便等;近10天来体重减轻约3kg。在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示:“腹部肿块”,遂入我院。

  • 标签: 恶性间质瘤 腹膜后 原发性 腹部肿块 临床资料 体重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