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1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0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2572,影响因子0.637,即年指标0.067,平均引文数11.24,基金论文比0.25,他引率0.86,引用期刊数571,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523,学科影响指标0.97,学科扩散指标17.84,平均作者数4.16,5年影响因子0.537。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杂志 期刊引证报告 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基金论文比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5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5254,影响因子0.914,即年指标0.214,平均引文数17,基金论文比0.46,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51,地区分i布数30,机构分布数530,平均作者数4.5.在27种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十.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肿瘤医学 总被引频次 期刊引证报告 基金论文比 技术信息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7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6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5980,影响因子1.12,即年指标0.275,平均引文数19.2,基金论文比0.582,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90,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699,平均作者数4.42。在29种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肿瘤医学 总被引频次 期刊引证报告 基金论文比 技术信息
  • 简介:2013年12月10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杂志在线刊载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题为《2013年临床癌症学进展:ASCO关于抗癌进展的年度报告》(ClinicalCancerAdvances2013:AnnualReportonProgressAgainstCancerFromthe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的文章(下文简称为《报告》)。《报告》回顾了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发表的研究,旨在记录临床肿瘤领域已经及正在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重点强调了该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该报告所评估的研究涵盖了包括癌症预防、筛查、治疗和幸存者治疗、生物标志物、肿瘤生物学在内的全系列的临床研究实践。

  • 标签: ASCO 癌症进展 2013年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指标及形态变化,加强对其形态学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病例29例,对其浸润行为,生长方式、细胞核形态变化等辅助特点进行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HE染色多指标形态学和半定量分析。结果29例中,乳头状癌26例(89.7%),其他类型癌3例(10.3%)。主要指标为浸润局部组织、瘢痕样胶原、周围软组织、包膜或血管: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86.2%/96.6%,100%/100%,37.9%/41.4%,13.8%/41.4%或0.0%/10.3%;辅助指标为沙砾体、坏死或细胞异型性: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62.1%/58.6%,13.8%/10.3%或37.9%/24.1%。对26例乳头状癌,冷冻与石蜡切片在毛玻璃样核、核沟、假包含体、核内空泡、核密度及乳头分枝密度等多指标观察,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除浸润包膜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与石蜡切片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主要指标靠见到局部组织、胶原和周围软组织等的浸润;参考指标和进一步分型靠肿瘤生长方式、毛玻璃样细胞核等特点。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冷冻切片 形态学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声像与分子免疫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IDC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经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USGAB)术穿刺活检分子免疫组化结果ER、PR、CerbB-2表达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PR、CerbB-2分组结果显示:肿瘤边缘毛刺征组E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微钙化组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微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边高回声晕组及边缘毛刺征组PR表达阳性率高于周边无高回声晕组及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微钙化组、腋窝肿大淋巴结组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内无微钙化组、腋窝无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DC超声声像特征与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部分超声征象可能对其生物学特性有提示和评估的意义。

  • 标签: 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声像特征 分子免疫学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述情障碍对肺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89例肺癌术后患者接受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简表BREF(WHO—QOL—BREF)评估。结果高TAS评分组(≥71.08分,52例)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综合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等分项评分和平均依从性总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71.08分,34例;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高TAS评分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等分项评分和总生活评分、总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的述情障碍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肺癌/术后 述情障碍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Survivin、CTNNB1、hTERT表达与胃癌药物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立体组织培养药物反应性试验检测20例胃癌组织多西紫杉醇、异长春花碱、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四种药物的敏感,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Survivin、CTNNB1和hTERTmRNA表达水平。结果:异长春花碱、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三种药物最佳检测浓度分别为20μg/ml、80μg/ml和40μg/ml。CTNNB1mRNA表达用于判断多西紫杉醇和异长春花碱敏感的准确率为70%、SurvivinmRNA表达用于判断奥沙利铂敏感的准确率为70%。结论:CTNNB1表达水平和多西紫杉醇与异长春花碱敏感相关,Survivin表达水平与奥沙利铂敏感有关。

  • 标签: 胃癌 SURVIVIN BETA-CATENIN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药物敏感度
  • 简介:目的:探讨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肾功能相关生化检测指标(BUN、Scr、TG、TC、HDL-C、LDL-C)的检测与CT灌注参数(BV、BF、PS、MTT)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BUN、Scr、TG、TC和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皮质的BV、BF、P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脂肪型肾错构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V、PS、BUN与TC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BV、BF、PS与BUN、T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而MTT与BUN、T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与血脂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时CT灌注参数也处于异常情况,可参与到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乏脂肪型肾错构瘤 肾功能 血脂 CT灌注参数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酶切及片段分析技术建立稳定的高灵敏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检测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价值。方法设计针对野生型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予以降低野生型DNA背景。通过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的分析,以野生型序列为酶切底物,选择工具内切酶Tru1Ⅰ,设计内外两个PCR反应引物,且内侧引物一端予以标记绿色荧光。采用PCR-酶切-PCR-片段分析步骤,优化各反应条件,得到稳定的技术。以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检测该方法的灵敏。采用上述方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浆中EGFR19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采用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模拟检测本方法的灵敏,能够检测出1∶1000(Mt∶Wt)突变型DNA。42例肺癌患者中5例血浆EGFR19外显子存在缺失,其中4例为15bp的缺失,1例为24bp的缺失。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联合酶切与片段分析的高灵敏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从外周血中检测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

  • 标签: 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 突变检测 血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指标及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腹腔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多巴脱羧酶(DD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降至最低,术后1天、3天均开始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至术后7天均接近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C3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IgG、IgA、IgM、C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的IL-10水平均高于术后即刻,且至术后1天达最高水平,术后2天及3天逐渐降低。术后,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的IL-10水平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腹腔冲洗液中的CEA、DDC水平均高于本组手术开始时(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CEA、DD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微转移相关指标较低,较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具有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微转移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沙利胺联合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6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5例,接受沙利胺联合第三代含铂方案治疗;单化组31例,接受第三代含铂方案化疗。并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45.7%,临床受益率(CR+PR+SD)为7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4d;单化组有效率38.7%,临床受益率58.1%,中位TTP为89d,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受益率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但联合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治疗2周期后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下降(P=0.000),两组PR、SD的病人治疗后VEGF浓度均下降明显,而PD的病人治疗前后VEGF浓度无明显变化。经沙利胺干预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的下降与单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沙利胺与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但未观察到沙利胺干预能使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下降。

  • 标签: 沙利度胺 晚期NSCLC VEGF
  • 简介:目的探究McGill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中国大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与效。方法运用翻译后的McGill生活质量问卷(MQOL-C)调查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检测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及结构效评价翻译后量表的信效。结果63例癌症患者参与研究。MQOL-C量表各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602-0.828之间,内部一致性较好。除了项目1外,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较好地解释了量表的4个维度共15个项目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结论MQOL-C版本适用于中国内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

  • 标签: 癌症 生活质量 信效度检验 中国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二期射频消融(RF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和HBVDNA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87例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结合NA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HBVDNA的不可测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不可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36%(38/44),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二期RFA联合NA抗病毒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可改善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血清AFP、CA19-9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为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提供保障.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核苷(酸)类似物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对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所致类更年期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乳腺癌伴类更年期症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及口服维生素B1、B6、谷维素,观察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及黑逍遥散及肾四味加减。持续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治疗4个月时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垂体泌乳素、黄体生成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和CA125)水平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时点的性激素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体健康±8.96vs45.69±11.24)、功能评分(55.25±11.78vs36.85±10.29)、症状及经济状态评分(40.14±17.58vs65.87±12.96)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可有效改善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伴有类更年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无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类更年期 他莫昔芬 中药
  • 简介:目的比较硼替佐米与沙利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n=20)和沙利胺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硼替佐米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硼替佐米静脉注射,沙利胺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沙利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硼替佐米组和沙利胺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和沙利胺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与沙利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方案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