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肺癌病人中女性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女性肺癌的临床特点,根据这些临床特点指导手术前诊断及肺癌的分型。方法:调集本院10年来142例女性肺癌资料,对其年龄、吸咽情况、辅助诊断和病理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本组资料分析发现女性肺癌在年龄分布、X线摄片及纤维支气管镜分型、病理类型等方面有明显特征。结论:女性肺癌随年龄增长发病比重增大,以5O岁~59岁年龄组比重最大;周围型肺癌占59.3%,肺腺癌占57.0%。

  • 标签: 肺癌 女性患者 临床特点 分型 诊断 年龄增长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4例青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以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为主,确诊的主要方法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

  • 标签: 青年人 胃癌 病理特点 胃镜 上消化道造影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8岁脊柱肿瘤患者共35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6岁,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6例。发生部位:颈椎6例,胸椎14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发生症状至明确诊断时间:良性肿瘤14.3个月,恶性肿瘤2.3个月,平均12.3个月。主要症状:疼痛31例,神经功能障碍20例。良性肿瘤中手术治疗27例,单纯放疗2例。恶性肿瘤中手术治疗且联合放疗和(或)化疗5例,单纯行放化疗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7年。良性肿瘤治疗后疼痛症状大多减轻或消失,神经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恶性肿瘤3例死亡,1例肺部转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发病率低,良性及原发性肿瘤较多,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对于尽快明确肿瘤诊断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则是其关键步骤且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脊柱 骨肿瘤 疼痛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淋巴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数据库资料齐全的570例根治性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的差异。结果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之间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是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570例远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2.8%,其中T_1期为18%,T_2期为39.7%,T_3期为76.0%,T_4期为80.1%,进展期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为78.1%,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全组患者淋巴结总体转移度15.8%,其中T_1期为2.2%,T_2期为6.4%,T_3期为26.7%,T_4期为37.7%,进展期淋巴结转移度为26.9%,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转移特点不同,随T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增高。根据T分期不同,一定程度上可指导合理的淋巴清扫范围。

  • 标签: 远端胃癌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结转移度
  • 简介: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75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占同期胃癌的19.6%。手术切除率61.3%,其中根治性切除率40.0%,姑息性切除率21.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4.7%,围手术期病死率5.3%。术后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4.7%、29.6%、5.1%。结论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不显著,发现较晚,易误诊误治,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早期发现和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

  • 标签: 高龄老年人 胃癌 外科治疗 手术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目的对比1994-1999年与2000-2006年不同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究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连续1016例胃癌病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1994-1999年时期Ⅰ、2000-2006年时期Ⅱ两组,对比其临床病理特点变化,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男女构成比、早期胃癌比例、临床不同TNM分期病例比例、专业化手术、辅助化疗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根治切除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时期Ⅱ的5年总体生存率、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61.5%,显著高于时期I的32.8%、42.4%(P<0.01).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与否、进展期胃癌、临床不同TNM分期、无辅助化疗、专业化手术方面,时期Ⅱ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时期Ⅰ(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不同时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时期Ⅱ胃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得益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以及包括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 病理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临床病理特点的不同.结果老年组有半结肠癌、直肠癌比例分别为23.5%(48/204)、49.O%(100/204),非老年组比例为14.6%(28/192)、60.4%(116/192).老年组DukesA、B、C期比例分别为9.8%、45.1%、28.4%,非老年组比例为3.6%、34.9%、45.8%.老年组高分化肿瘤比例为26.0%,低分化肿瘤比例8.3%,非老年组高分化比例10.9%,低分化比例27.6%.老年组合并息肉92例(45.1%),非老年组合并息肉25例(13.0%).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直肠癌比例低,临床分期早,组织分化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生物学行为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应重视结肠镜检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学 结肠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病例,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并随访.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6个月、32.3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21/26)、42.2%(35/83),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18/26)、25.3%(21/83).结论成人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发生机制以及术后放、化疗耐受程度不同,成人髓母细胞瘤的预后普遍好于儿童髓母细胞瘤.

  • 标签: 成人髓母细胞瘤 儿童髓母细胞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2007年年末,我陪伴着一位85岁的老人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由于老人终身未婚,因此她身后的一切事宜也是由我来处理的。面对着一个生命的逝去,亲历了生命完结前后的全过程,我深切地感到,

  • 标签: 家人 老人 生命
  • 简介:目的探讨压迫气道的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压迫大气道的纵隔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大小10cm×6cm×5cm~20cm×18cm×18cm。13例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为气管局部软化,予气管切开,植入加长气切导管,2周后顺利拔出导管。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10例;神经鞘瘤2例,胸内甲状腺肿2例。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压迫气道的纵隔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评估、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后的严格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纵隔肿瘤 支气管源性囊肿 神经鞘瘤 胸内甲状腺肿 气道狭窄 外科手术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术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肠吻合术式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术式特点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青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间52例4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患者,比较其与同期非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本组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多发常见;与非青年胃癌患者相比,组织分型、大体类型较差,进展期胃癌患者常见,根治手术切除率较低.青年组胃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36.9%,显著低于非青年胃癌患者的46.1%,根治术后两组5年生存率相仿,分别为47.1%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青年胃癌患者早期诊断率低,临床病理特点差,预后不佳.早期诊断,提高根治手术的机会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胃肿瘤 青年 临床病理 根治手术 生存预后
  • 简介:日光能烧伤皮肤并有致癌的危险!很多人都有过皮肤被晒红的经历,晒红的皮肤嗣后灼痛,再后脱皮并有色素沉着,这就是皮肤被日光烧伤了,是Ⅰ度烧伤;个别人被日光晒后甚至可起水疱,即达到浅Ⅱ度烧伤.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损伤皮肤细胞的DNA致癌.最近发表在的研究认为UVA更有害,因为它能穿透到发生癌症的深层皮肤.

  • 标签: 日光 致癌风险 紫外线 黑色素瘤
  • 简介:目的:总结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8年1月期间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以及初诊分别为肺结核和肺癌而进一步确诊为肺癌和肺结核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在收治的15660例肺结核病人中,肺结核合并肺癌182例(1.16%),其中肺癌病灶发生在肺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63例;临床诊断为肺癌而行剖胸探查的2588例病人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22例(0.85%)。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咳嗽、发热、盗汗等。肺部影像表现为偏心空洞、肿块周围毛刺状、肺不张以及胸腔积液等,同时具有各型肺结核的影像特点。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以及肺结核与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较为困难,应认真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以防止误诊、漏诊。

  • 标签: 肺癌 肺结核 误诊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对所采取治疗模式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所处的年龄阶段(60-69岁和≥70岁)将178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103例)和B组(75例)。分析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69岁、雌性激素受体阴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是术后采取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在60-69岁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宜采取辅助化疗,≥70岁的乳腺癌患者可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

  • 标签: 老年患者 乳腺癌 辅助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2013年至2017年胃癌病例,筛选出24例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2:1;4例患者为单发骨转移,20例患者为多发骨转移;4例患者发病部位为骨盆(髂骨,髋臼),20例患者为多发部位转移(脊柱、肋骨和四肢骨);临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肿胀、行走障碍;多数患者(20/24)存在骨以外的转移;20例患者经ECT确诊骨转移,4例经PET/CT确诊;患者的治疗以止痛、支持治疗为主,配合姑息性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月。结论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较为罕见。一方面,其原发病隐匿而不易确诊,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优于一般胃癌骨转移。

  • 标签: 胃癌 骨转移
  • 简介:肺癌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占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寿命。我们对本院1986年1月~1993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12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总结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人肺癌 临床病理特点 肿瘤 年龄增长 治疗水平
  • 简介:目的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疗及预后因素,提高对疾病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7~80岁;病变位于左肾34例,右肾26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4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6例。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其中Ⅰ型35例,Ⅱ型25例。肿瘤平均直径5.0cm(1.9~12.0cm)。肿瘤TNM分期:pT1~T2期51例,pT3~T4期9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49例,Ⅲ~Ⅳ级11例。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6例伴有癌栓,5例发生远处转移,6例死亡。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分型、是否有远处转移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5)。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是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少见类型,Ⅱ型比Ⅰ型预后差,病理级别与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总体预后较好。

  • 标签: 肾肿瘤 乳头状瘤 乳头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儿童胶质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探讨儿童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胶质瘤的108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幕上44例(40.7%),幕下64例(59.3%),其中幕上近中线处30例,幕下近中线处49例;全切79例(73.1%),次全切22例(20.4%),部分切除或活检7例(6.5%);病理结果为低级别胶质瘤93例(86.1%),高级别胶质瘤15例(13.9%);其中星形细胞瘤100例(92.6%)。9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8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术后生存率87.8%。结论:儿童胶质瘤临床上有其特异性,肿瘤好发于幕下和近中线处,病理类型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治疗应以全切肿瘤为主,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儿童 胶质瘤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