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3个月的宝宝会发出各种不同语句的声音,这是宝宝在做唇、舌运动和发声练习。这时候,妈妈可以教宝宝小猫“瞄喵”,小羊“咩咩”,小狗“汪汪”,火车”呜呜”等拟声。让宝宝反复练习,效果非常好。这类拟声比较容易发音。

  • 标签: 婴儿 发育过程 发声练习 舌运动
  • 简介:1.婴儿麻醉下作石膏管型,麻醉半醒躁动常使石膏变形。最好在麻醉下先做半面肢体的半管形石膏夹板。十几分钟定型后取下,病儿回病房休息。石膏型彻底晾干坚硬后(可能需24小时或更长),再将婴儿原肢体纳入半片管形夹板,用绷带绑紧。

  • 标签: 石膏管型 石膏夹板 麻醉 婴儿 管形 肢体
  • 简介:患儿女,2岁,因反复呕吐胃内容物16个月入院。患儿9月龄时因添加辅食后出现呕吐,非喷射性,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平素进食流质饮食时有呛奶,夜间睡眠时,时有奶汁从鼻腔流m,

  • 标签: 食管狭窄 气管 反复呕吐 胃内容物 添加辅食 流质饮食
  • 简介:我们用星星来比喻。星星升起、落下,发出闪闪的光芒,每年在哪个季节最亮,都和它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宝宝什么时候上幼儿园,除了要考虑适合的年龄,还要考虑宝宝的成熟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下面提到的几个基本能力的发展程度。

  • 标签: 能力 自然环境 幼儿园
  • 简介:宝宝从出生起,生活在父母、家人中间,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疼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宝宝的感情需要得到满足,感到最安全和自信。当宝宝上幼儿园离开爸爸妈妈时,会因为情感依恋对象不在自己身边而产生分离焦虑,即丧失安全感,感到孤立无助,因而出现忧伤、紧张、不安和哭闹等情绪和表现。

  • 标签: 心理准备 不适 分离焦虑 安全感 幼儿园
  • 简介:目的介绍经脐路开腹术这一微创、美观、经济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开腹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沿肚脐右侧环形皱襞作半环形切口,最大不超过270°,经腹直肌或中线剪开腹膜,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脐部切口;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22例患儿共行23项手术;手术时间40~170rmin,无1例需扩大皮肤切口或转为传统开腹术.结果除1例新生儿小肠闭锁出现吻合口瘘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5~7d痊愈出院,随访3月~2年,切口愈合后美观,无脐疝发生.结论经脐路安全、简便、美观、微创,适用于多种腹部疾病.今后在扩大手术范围和手术年龄方面仍有前景.

  • 标签: 经脐入路 小儿 腹部外科 手术方法 腹腔镜 开腹术
  • 简介:目的观察仙方承气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感染科收治重症手足口病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药物、退热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采用仙方承气汤直肠滴治疗。治疗2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两组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抖动、易惊时间、血压异常时间、心率异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6%(45/52),显著髙于对照,42.35%(2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抖动、易惊时间,血压异常时间,心率异常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仙方承气汤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脑炎可抑制、阻断病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通腑泄热 仙方承气汤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侧椎间隙路手术治疗儿童终丝型脊髓拴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经单侧椎间隙路手术治疗的32例终丝型脊髓拴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经单侧椎间隙路手术离断终丝,拴系完全松解。住院期间2例会阴部和下肢间断疼痛的患儿术后疼痛立即缓解,3例双下肢活动障碍的患儿术后肌力减退未有加重。32例出院后随访2~31个月,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有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者术后无明显改善,其他二便障碍患儿术后排便功能均有所改善;1例外伤后单侧下肢肌力0级患儿术后6个月肌力恢复至4级,另外2例以肌张力高为表现的双下肢活动障碍患儿在康复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经单侧椎间隙路手术治疗终丝型脊髓拴系符合微创外科手术理念,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不损害脊柱稳定性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终丝脂肪瘤 脊髓拴系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 标签: 髋臼 截骨术 髋关节病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