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婴儿的记忆大多数属于无意识记忆,这个时候他们的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还没有发展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无意中进行的,大人让他记什么,他就记什么,自己没有主动的目的,并没有真正接受记忆的任务,他们的回忆,都是依靠无意识保存下来的。

  • 标签: 记忆能力 训练 无意识
  • 简介:家长要借助日常生活,训练宝宝听力。要在活动中为宝宝创设听知环境,如可以录制一盘常听到的声音的磁带,像自来水的流水声、房间里的脚步声、常见动物的叫声等,经常放给宝宝听.

  • 标签: 训练 流水声 自来水
  • 简介:扮演小鸭子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训J练宝宝练习念简短儿歌,从而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方法:妈妈戴上鸭子头饰,扮演鸭妈妈;让宝宝也戴上鸭子头饰,来扮演小鸭子。然后,“鸭妈妈”领着“小鸭”边走边找东西,并“嘎嘎嘎”地叫(注意声音要引起宝宝的注意和状趣,可以夸张一些)。“鸭妈妈”还可以做出吃食的样子,并随口念儿歌“嘎嘎嘎,嘎嘎嘎,我是可爱的小鸭鸭”,然后,鼓励宝宝模仿自己的动作和语言。

  • 标签: 游戏 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 鸭子 儿歌
  • 简介:训练宝宝抓东西,可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头、颈、上肢的活动能力,特别是手的动作。宝宝抓东西,是他会使用手去探索周围事物的第一步。

  • 标签: 婴儿 训练方法 家庭生活 协调能力
  • 简介:1语言理解能力找一本适合宝宝看的图书,如《婴儿画报》,和宝宝一起看图书,给宝宝讲故事。宝宝对故事百听不厌,当宝宝对故事熟悉后,可以就书中的情节提出问题让宝宝回答。长期这样做能训l练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 标签: 智能开发 语言理解能力 训练 图书
  • 简介:在运动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提到宝宝的智力,一般的父母立刻想到宝宝看图识字、数数、背诗等,但却很少会与运动联系起来。事实上,运动对宝宝的智力发展非常重要。

  • 标签: 智能开发 训练 智力发展 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弱视的治疗方法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48眼)视力不同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时行弱视训练。观察术后视力、融合功能、立体视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视力均分别比术前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年矫正视力≥0.3者40眼(83.30%),矫正视力≥0.05者48眼(100%),具有融合功能者19例(39.60%),具有立体视觉者9例(18.80%)。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及时治疗并发症、重视屈光矫正、坚持弱视治疗是儿童白内障术后恢复有效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弱视矫正训练 儿童
  • 简介:刚出生的宝宝,逻辑思维智能比较薄弱,但是经过父母耐心、循序渐进的训I练,宝宝在1岁左右会具备蔺单的分类能力,可以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初步给物品分类。

  • 标签: 逻辑思维 智能开发 训练 左脑 分类
  •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l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 标签: 上肢评估训练系统/治疗应用 脑性瘫痪 精细运动 作业治疗 儿童
  • 简介:WHO将婴儿的粗大运动发育概括为获得6个里程碑,最后2个里程碑是独自站立与独立行走。约86%的儿童可以达到所有里程碑,尽管顺序可能不同,有时甚至跳过某个里程碑而直接进入下一个。通常婴儿在站立的情况下逐渐可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体重,最终约在12月龄时随着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的逐渐完善,开始促发行走。达到最后这个里程碑的年龄一般在8~18个月,取决于各种环境因素,包括感官与运动刺激等[1]。

  • 标签: 神经可塑性 临床应用 跑步机 婴幼儿 训练 骨骼肌肉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和下肢粗大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35例,随机分为VR训练组(n=19)和常规训练组(n=16),常规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VR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VR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分测试对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进行评价,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及E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之D区、E区评分、MAS评分、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VR训练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MAS评分较常规训练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VR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 标签: 虚拟现实训练 痉挛型双瘫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儿童
  • 作者: 夏玲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智护训练联合游泳在改善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4月出生的1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各70例的联合组和游泳组,游泳组采用单纯游泳,联合组采用智护训练联合游泳,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在不同时间体格发育情况,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头围;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在不同时间Gese11评分,内容包括:大动作、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新生儿在不同时间体格发育情况,联合组新生儿显著优于游泳组新生儿;联合组新生儿在不同时间Gese11评分显著高于游泳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力护理训练联合游泳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智护训练联合游泳;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应用效果
  • 简介:婴儿痉挛又称为West综合症,是一种特发于婴儿时期的年龄依赖性癫癎性脑病。该病具有独特的发病时间窗,高度特异的高峰失律EEG改变,对传统抗癫癎药物疗效差和具有明确的病因异质性的特征[1]。研究发现有200种病因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并且多数脑损伤因素(如脑缺氧/缺血、结节性硬化等)增加了婴儿痉挛的发病率。无脑回畸形、脑裂畸形等脑结构发育异常亦是婴儿痉挛的常见病因,参与神经元发育过程的调控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和发展[2]。此外,染色体畸形和离子通道病等在婴儿痉挛的发病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尽管婴儿痉挛与上述诸多病因之间确切遗传学改变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深入研究本病遗传学改变的分子机制,将

  • 标签: 症状性婴儿痉挛 基因突变 无脑回畸形 神经元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了解肥胖儿童对血压轨迹现象的影响.方法于1996年9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某小学1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每年的9月份重新测量他们的血压及身高、体重、心率等相关变量,随访4年观察他们的血压变化趋势.结果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初查与后4年复查血压的相关系数,收缩压依次为0.1724,0.5173,0.2024,0.5779,舒张压为0.4347,0.3327,0.1669,0.1481.复查时间跨度愈小,相关愈明显.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压存在着明显的轨迹现象,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提示儿童期血压持续偏高及肥胖个体成年后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标签: 儿童 血压 轨迹现象 肥胖 体重 心率
  • 简介: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肝内外胆管进行性闭塞性病变,该病进展迅速,很快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患儿将在1岁左右死亡。患儿Kasai手术后2年生存率约为60%,5年存活率仅30%,75%以上的患儿最终进展为肝功能衰竭。

  • 标签: 胆道闭锁 发病机制 闭塞性病变 肝内外胆管 5年存活率 肝功能衰竭
  • 简介: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朝向两个方向:一是探索自然界,一是了解人类自身。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参数和数据积累方式以及描述所研究规律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逐渐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不同学科。一个成熟的学科应符合以下条件:明确的定义(包括内涵的排他性和外延的自限性),规范的参数配置和检测手段,稳定的方法学(包括数据积累和度量的可重复性,结论论证的逻辑性),准确的规律性和规范的表达。自然界和人体自身的规律是复杂多样的,限于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发展水平,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只能是逐步深化的。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仅囿于古老、传统的方法来研究,往往不能探究到客体的复杂规律。为了深人揭示内在规律,除了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外,采用邻近学科的方法学为本学科服务是科学研究方法学发展中的一个方向。这种趋势使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应运而生。森严壁垒的学科界限被打破,但学科方法学的规则并未“破”,也不能“破”,即所谓“隔行不隔理”。在跨学科研究中,尤其要强调方法学的严谨性、对结果解释的局限性、对概念和术语外延的限制性等原则。违反这些原则,所得结果会引起错误的判断,不当的推论又会引起错误导向。

  • 标签: 跨学科研究 研究方法学 研究活动 自然界 研究对象 检测手段
  • 简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个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哮喘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哮喘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与人类哮喘有关的候选基因有261个,分布在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上,本文就国内鲜有报道的候选基因作如下综述。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候选基因 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方法 常染色体 环境因素
  • 简介:能量摄入(摄食)与消耗的精细平衡是保持正常体重的关键,肥胖是最常见的能量失衡状态、近10余年来,对于调控摄食和体重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尤其在调控摄食和能量代谢平衡的分子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有了巨大的进展。

  • 标签: 摄食调控 分子机制 能量摄入 正常体重 代谢平衡 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