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过去20年来,儿童结石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研究显示肾结石在儿童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5‰。儿童肾结石的治疗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各国地域不同,但是各国专家一致认为,面对高风险的儿童结石患病率及复发率,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儿童 应用 结石患病率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封堵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单纯TEE引导下封堵ASD患儿118例,男性51例,女性67例,年龄13~180个月,平均(68.39±39.12)个月,体重10~77蝇,平均(21.14±11.34)kg。中采用TEE引导并监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全过程。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予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rrrE)检查,评估封堵效果。结果TEE引导下成功封堵单孔型继发孔ASD118例。继发孔ASD大小3—24mm,平均(9.52±4.12)mm,封堵器大小6~32mnl,平均(14.19±4.60)mm。118例均顺利完成封堵,术后即刻TEE检查及术后3~6个月TTE随访,均未见封堵器移位、瓣膜损伤、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损害等并发症。结论TEE引导下封堵儿童ASD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设备投入少,易于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腹行阑尾切除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例.每组均含242例化脓性阑尾炎及138例坏疽性阑尾炎.结果开腹阑尾切除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组的10/380、6/380和2/380,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腹阑尾切除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小儿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肛门改良Soave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7年作者收治年龄〉3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1例,其中28例采取经肛门改良Soave,24例腹手术,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以及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肛门改良Soave明显少于腹手术,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Himchsprung’sassociatedenterocolitis,HAEC)的发生率低于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便控制能力以及大便形态方面比较,肛门改良Soave优于腹手术。结论肛门改良Soave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可行,疗效优于腹手术,但术后仍有诸多并发症,特别在排便控制方面,需要大宗病例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评估。

  • 标签: Hirschspnmg病 肛门 腹部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利用“定位针”、“防旋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与疗效,探讨一种改良的钢针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100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行手法复位骨折端,先自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外侧向肱骨髓腔方向打入“定位针”,再自肱骨外髁向内上方斜向打入“防旋针”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后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参照Flynn等[1]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921例,良107例,一般54例,差18例。优良率93.69%。结论闭合复位与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骨科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治疗儿童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Ⅱ-Ⅲ型直肠脱垂患儿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治疗t。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3h,平均2.5h。中元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住院6~8d,平均7d。6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排便控制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对儿童Ⅱ-Ⅲ型直肠脱垂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手术,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创伤小,疗效确切。

  • 标签: 直肠脱垂/外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传统器械实施脐单部位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的患儿使用传统器械实施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的切口及对称2点钟位置做长约5mm切口,置入3个5mmTrocar,于腔镜下找到阑尾,用超声刀分离系膜,圈套线结扎阑尾,完成腹腔冲洗后更换1cmTrocar取出阑尾,完成阑尾切除。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及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42—81min,平均(53.2+6.68)min,中出血约5—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8h,平均(14.8+3.64)h,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传统器械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坏疽并穿孔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加基础麻醉,进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结果41例手术成功,1例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37min。术后住院3—7d,平均4.1d。30例切口轻微红肿,10例脐窝有积液,2例切口感染换药,所有切口愈合后外观满意,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安全有效,适应证宽,损伤小,费用低,且美容效果好。

  • 标签: 经脐 ”形切口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重度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例重度隐匿性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改良Devine+包皮远端瓣转移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儿术后阴茎明显显露,外观满意。结论改良Devine+包皮远端瓣转移法是治疗小儿重度隐匿性阴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阴茎/畸形 改良DEVINE术 外科皮瓣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作者治疗鞘膜积液239例,其中男性236例,女性3例。年龄1~9.8岁,平均3.8岁。右侧116例,左侧103例,双侧14例,一侧鞘膜积液合并对侧腹股沟斜疝6例。脐两侧切口放入5mmTrocar及3mm抓钳,内环口投影处穿刺雪橇带线针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对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39例中,238例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中探查均发现患侧鞘状突未闭。术前诊断单侧鞘膜积液,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占51.6%。对患侧及对侧未闭的鞘状突均予高位结扎。所有患儿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1年半,均未见复发。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切口美观,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05月间本院收治42例腹股沟疝患儿,平均年龄1岁2个月,右侧32例,左侧4例,双侧6例,均在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全组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15min,随访6个月,腹部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安全、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一次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疝囊高位结扎,简化技术,降低难度,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注射器 结扎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 标签: 髋臼 截骨术 髋关节病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肛门巨结肠根治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肛门巨结肠根治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结论改良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肛门 巨结肠 外科手术
  • 简介:小儿便秘临床以实热便秘、虚寒便秘居多。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生活习惯失调,导致运化无力,粪便停滞于大肠。实热便秘治以清热通便,和胃健脾,疏通气机;虚寒便秘治以健脾补气,导滞通络。结合辨证取穴进行三字流派推拿治疗,具有取穴少、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小儿排便困难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便秘 推拿 三字经流派 外治法 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脐单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4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镜手术更佳。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隐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结果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手术治疗 微创外科 小儿
  • 简介:目的肛门巨结肠一期根治近期效果好,但术后患儿的肛肠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该文旨在评估患儿术后的排便模式,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8月(6~24月)。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3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大多数随访患儿排便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出现稀便便频,9例污便,5例便秘,3例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显示大多数随访患儿结肠形态恢复良好。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开大,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58例随访患儿的平均全胃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传输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直肠肛管反射5例阳性。便秘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便秘组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大多数患儿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弛缓有关。

  • 标签: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先天性巨结肠 结肠动力 肛门括约肌 儿童
  • 简介:隐睾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入阴囊并固定。本院采用下腹部腹横纹处横切口,中保留睾丸引带,行阴囊肉膜囊固定治疗12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睾丸 下降固定术 外科学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