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肛治疗在婴幼儿便秘以及巨结肠根治术后处理中的疗效。方法对60例功能性便秘婴幼儿(为便秘治疗组)和60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1个月的患儿(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组)运用本院专利肛器分别行肛治疗,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结肠钡灌肠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肛前后肛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便秘治疗组60例经过肛治疗后,50例便秘消失(每日均排大便);8例便秘好转(偶有停止排便2—3d,干预后恢复);2例无效;复查结肠钡灌排空延迟,RAIR阴性率、肛管蠕动波紊乱较肛前明显减少(P〈0.01)。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Soave)组60例于术后1个月行肛治疗,随访6个月后,42(70%)例排便次数逐渐减少至每日1—2次,复查钡灌排空延迟,RAIR阴性率、肛管蠕动波紊乱较肛前明显减少(尸〈0.05)。结论肛治疗对于婴幼儿功能性便秘而言,可以建立反射,刺激便意;促进蠕动,缓解肛压;阻断肠神经元病变的继续发展。对于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而言,可以开瘢痕,使排便通过无阻力;促进新建直肠顺应性恢复;促进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建立;促进蠕动,缓解肛压,减少肠炎发生,最终使肛管直肠排控便机制达到正常。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便秘 治疗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母亲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我院)产科建卡、母亲时发热(体温峰值≥38℃)、胎龄≥37周、单胎的新生儿,根据我院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生后12~24h血常规WBC≥50×10^9·L^-1和(或)CRP≥20mg·L^-1,或生后24~48hWBC≥30×10^9·L^-1和(或)CRP≥8mg·L^-1)]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从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母亲体温峰值,产前血WBC数和CRP,是否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B族链球菌(GBS)阳性、羊水Ⅲ°或羊水异味、胎膜早破≥18h],分析产时发热母亲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323例新生儿进入分析,感染组123例,对照组200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体温>38.8℃(OR=11.89,95%CI:3.21~67.12)、产前血WBC>13.1×10^9·L^-1(OR=6.50,95%CI:1.87~78.25)、GBS阳性(OR=7.91,95%CI:1.77~22.13),羊水Ⅲ°或羊水异味(OR=33.1,95%CI:3.34~101.56)和胎膜早破≥18h(OR=15.12,95%CI:5.72~67.39)为母亲时发热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感染与母亲产前体温峰值、血WBC数相关。母亲时发热且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者,新生儿感染风险升高。硬膜外麻醉虽会引起母亲时发热,但可能并不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 标签: 产时发热 感染 败血症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引起小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儿科住院的29例ESBLs阳性细菌感染病例和同期住院的89例ESBLs阴性细菌感染的对照病例进行调查,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天数、插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住院前3月内住院次数是ESBLs阳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BLs阳性细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对易感因素的认识,采取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避免不必要的插管,强调无菌操作等防治措施,以降低ESBLs阳性细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小儿 免疫抑制剂
  • 简介:目的了解早期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及围因素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早期早产儿生后第1、7、14、28天以及其中17例早期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围产期因素的影响。结果早期早产儿出生时除自然杀伤(NK)细胞外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处于最低水平,1周时迅速升高,6个月升至正常;NK细胞至6个月方增高。与胎龄〈28周早期早产儿比较,≥28周的早期早产儿第7天的T细胞、辅助性T(Th)细胞、NK细胞,以及第14天的T细胞和第28天的淋巴细胞、Th细胞绝对计数较高(P〈0.05)。与母亲产前未使用激素组相比,激素组第7天的抑制性T(Ts)细胞和第14天的淋巴细胞及所有亚群淋巴细胞水平均较高(P〈0.05)。宫内感染组与非宫内感染组出生第1天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的B细胞绝对计数以宫内感染组较高(P〈0.05)。解脲支原体(UU)定植组第1天的淋巴细胞、T、Th、Ts细胞以及14天的B细胞绝对计数水平高于非定植组(P〈0.05)。结论早期早产儿出生时免疫细胞数量不足,以后逐渐增高,6个月左右达正常。母亲产前使用激素以及出生胎龄、宫内感染、UU定植等多种围因素对早期早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较长时间的影响。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围产因素 流式细胞术 早期早产儿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采用时子宫外处理技术(EXIT)治疗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3例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采用时子宫外处理技术切除.3例均经2次以上产前彩超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腺样畸形,且巨大畸形导致胎儿心脏、纵隔部分或全部移位,术前计算CVR值均大于1.6.结果3例术后均存活,其中男1例,女2例,手术时胎龄36~37+周,平均(36.86±0.79)周,体重2700~3000g,平均(2866.67±152.75)g;麻醉时间130~134min,平均(133.67±3.51)min;总手术时间92~98min,平均(94.33±3.21)min;手术时间33~49min,平均(42.67±8.50)min;术中出血量2~20mL;平均(10.67±9.02)mL.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左肺2例,右肺1例.结论时子宫外处理可以作为治疗高风险先天性肺囊腺样畸形的方法之一,但因手术风险大,操作较复杂,需多学科团队进行合作,需严格把握该技术的适应证,结合各方面条件,谨慎选择.

  • 标签: 囊腺瘤样畸形 先天性 胎儿 外科学
  • 简介:2012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风湿及免疫性疾病研讨班及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应用会议”[2012-06-01-016(国)]定于2012年12月21~2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新城召开。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内10余名知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及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呼吸道过敏、消化道过敏、皮肤过敏、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新进展,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的应用.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免疫性疾病 应用 会议 儿童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 简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小儿免疫性疾病研讨班》(编号:2009-06-01-096(国))定于2009年9月19日至9月25在广东省广州市五羊城酒店召开,主题是“儿科临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治”。内容涉及多个交叉学科,主要包括小儿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感染与免疫四个方面。代表于2009年9月20日将先参加2009广州儿科论坛,届时将邀请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CharlesRoberts副院长、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医师培训项目主任CarmenCuffari等7名美国专家、中华儿科学会主委桂永浩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儿科及青少年医学系主任刘宇隆教授等8名国内知名专家就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儿科临床的前沿、热点问题做专题学术报告。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小儿 免疫相关性疾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Roberts
  • 简介:为努力帮助改善中国儿童的营养状况,2007年雅培基金会与世界健康基金会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家机构合并资源,合作建立了雅培临床营养发展中心(AFINS).临床营养发展中心的目标在于通过建立循证临床营养支持指南,增强临床营养科研能力,培训健康专业人士以及开展公众教育,从而强调未被重视的儿童临床营养需要以及提高儿童营养的公众意识和知识.该中心的任务是推广儿童临床营养在中国健康专业领域中的深入发展以及利用现有资源来为住院患儿提供全面的照护,特别是营养支持.

  • 标签: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世界健康基金会 临床营养支持 雅培 中国儿童 营养状况
  • 简介:为了提高中国儿童心脏病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水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上海慈善基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合作,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如新中华儿童心脏病基金会”,已帮助了数千名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此基础上设立“如新中华儿童心脏病基金专科培训项目”,将向全国开放以培养更专业的儿童心脏病学科人才。计划每年招收10名学员,并提供专项奖学金(含进修费、住宿费和生活津贴等)。

  • 标签: 专科培训 专项奖学金 心外科 心导管 新中华 学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