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不同年龄的咳嗽、喘息患儿过敏原分布特点。方法将232例反复咳嗽、喘息患儿按照不同年龄组进行分类,并按照食入和吸入分别进行特异性IgE检出率比较,总结过敏原的分布特点。结果~1岁组主要是食物过敏原,以牛奶为主,比例高达54.8%;~3岁组过敏原前3位依次为牛奶、鸡蛋、牛羊肉;~6岁组过敏原前3位为牛奶、霉菌、尘螨。吸入过敏原逐渐增多;6岁以上组过敏原前3位依次为尘螨、牛奶、猫狗毛,主要以吸入过敏原为主,食入过敏原明显减少。结论不同年龄组食入、吸入过敏原检出率不同,婴儿多以牛奶为主,幼儿多以食入过敏原为主,学龄儿童多以吸入过敏原为主;特异性IgE检测对哮喘的诊断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咳嗽 喘息 哮喘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胆道闭锁手术年龄与术后早期效果的关系以及较大年龄(>90d)患儿的Kasai手术指征.方法2004-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胆道闭锁患儿452例,均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手术采用标准的Kasai术,术后常规使用激素,对不同年龄组患儿术前肝功能、B超等资料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情况进行分析,总胆红素水平低于20mmol/L定为黄疸完全消退.结果将所有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三组,手术年龄≤60d者146例,手术年龄在60~90d者222例,>90d者84例(90~10Od者33例,100~110d26例,110~120d10例,120~130d8例,>130d7例).术前各年龄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60d以内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最低(P<0.05),<45d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并未更加显著.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61.3%,各年龄组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F=0.132,P=0.970).术后6个月随访率37.4%,90d以上组总胆红素(58.09±58.55)mmol/L,90d以内组总胆红素水平(27.67±30.60)mmol/L(P=0.226).>90d患儿,每间隔10d分成一组,各组间术后早期胆红素下降水平无差异(F=1.115,P=0.355).>90d手术患儿两年自体肝生存率为36.1%.90d以上患儿延误手术原因:39.2%因家长未重视,51.6%因误诊婴儿肝炎耽误治疗.结论胆道闭锁患儿>90d并非手术绝对禁忌,多数患儿可取得较好的早期黄疸消退,部分患儿术后6个月可以有较好的肝功能恢复.

  • 标签: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部位及病因的特点。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儿142例,根据患儿年龄分组:3个月至1岁组34例、〉1~4岁组23例、〉4~7岁组38例、〉7~15岁组47例。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差别。结果142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以柏油样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下消化道出血以鲜红色血便多见。上消化道出血69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出血73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各年龄组过敏性紫癜和急慢性腹泻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详细采集病史,上消化道出血以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下消化道出血以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为主。临床上应采用多种诊疗手段进行观察并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不同年龄 部位 病因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接受Kasai手术时的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2月我院85例行Kasai手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病例资料。按手术年龄分为〈60d组32例,60-90d组40例,〉90d组13例。至2007年2月,获随访且术后存活时间超过2年的患儿27例。结果〈60d组中,56.25%的患儿术后1个月血清胆红素较术前下降三分之一:40.63%的患儿术后3个月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46.88%的患儿术后6个月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60.90d组中.术后1个月血清胆红素下降三分之一、术后3个月及6个月降至正常率分别为65%、37.5%和50%。〉90d组患儿中则分别为46.15%、23.08%和23.08%。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胆红素下降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d组患儿术后6个月黄疽消退率较其他两组降低,P〈0.05。获随访的27例存活2年以上患儿中.〈60d组、60~90d组和〉90d组分别为15例、9例和3例,各占60%、32.14%和30%,P〈O.05。结论胆道闭锁患儿早期手术(出生后1~3个月)血清胆红素下降快,黄疸消退率及2年以上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晚期手术者;2年无黄疸生存预示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胆道闭锁/外科学 预后 年龄因素
  • 简介:宝宝在18个月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单词可能还只有20个左右,而到了21个月时,他突然能说出100多个单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在这个阶段里宝宝的语言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语言智能 语言发展 婴幼儿 家庭教育
  • 简介:述评:简述某一临床或科研热点问题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高度精练又不失全面;前瞻性和指导性地指出研究方向。述评的选题尽可能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字数1800字左右,附重要参考文献5条以内。主要是为从事儿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

  • 标签: 儿科临床 栏目 杂志 循证 中国 科研热点
  • 简介:述评:在高度精练又不失全面地评价某一临床或基础研究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前瞻性地指出研究可能的切入点和方向。专家对谈录:是国内外或境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谈话式栏目。选题为最新的基础或临床研究问题。论著:本刊论著文稿的内容应遵循以下类型医学研究报告规范撰写。

  • 标签: 栏目 杂志 儿科 循证 中国 临床研究
  • 简介:专家对谈录:是国内外或境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谈话式栏目。选题为最新的基础或临床研究问题。述评:高度精练又不失全面地评价某一临床或基础研究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前瞻性地指出研究可能的切入点和方向。论著:本刊论著文稿的内容应遵循以下类型医学研究报告规范撰写。

  • 标签: 栏目 杂志 儿科 循证 中国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226例胸腔积液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儿童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6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胸腔积液生化检测结果(1)感染性因素居首位,感染性胸腔积液209例(92.5%,209/226),临床考虑细菌感染性胸腔积液172例(76.1%),其中第一诊断为重症肺炎的48例(22.9%),麻疹并肺炎者3例(1.4%);支原体感染72例(31.8%);非感染因素17例(7.5%).(2)50例做胸腔穿刺抽液检查,符合渗出性改变的48例,漏出性改变的2例.(3)痰培养阳性者有75例(33.2%).(4)同-病因所致胸腔积液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支原体感染在〈3岁以下者明显少于〉3岁患儿,结核感染所致者均在7岁以上,〈3岁组患儿在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占比较既往研究高;(5)平均住院时间16d.结论儿童胸腔积液病因中感染性因素占首位;同一病因所致胸腔积液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3岁患儿在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占比较既往研究高;胸腔积液患儿住院时间均较长.

  • 标签: 胸腔积液 病因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儿童
  • 作者: 卢雪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7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并对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570例新生儿中共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症84例发生率为14.74%.。其中,无症状者53例(63.10%),有症状者31例(36.90%),表现为吸吮无力12例(14.29%),激惹2例2.38%),震颤5例(5.95%),嗜睡6例(7.14%),发绀3例(3.57%),呼吸暂停3例(3.57%)。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溶血症、巨大儿等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标签: 新生儿;早产儿;低血糖
  • 作者: 李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惊厥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对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进行分析,且对两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抽搐表现,病情发作时具有口周发绀、牙齿紧闭、两眼凝视、上翻或斜视等临床表现;四肢肌肉存在明显不自主抽动表现,部分患儿有口吐白沫、嗜睡等表现。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7.01±2.30)min,常规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8.20±2.15)min,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3.01±0.50)min、抽搐控制时间为(4.81±2.38)min,常规组患儿退热时间为(31.10±1.23)min、抽搐控制时间为(7.70±0.70)min,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诊惊厥临床治疗中应用直肠给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小儿MPP采用西医药物为主,中医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表现,总结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60例患儿经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施治,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出院时肺部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均消失。结论MPP既表现于肺系特点,同时又伴发多种肺外表现,在西药基础上加服中药不但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还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I临床治疗。方法将64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早产组与足月组各32例,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对其发病时间、感染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病时间无明显区别,发病高峰期均在出生7d后;两组患儿的感染途径有明显区别,足月儿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皮肤和脐部感染.早产儿的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实验室检查早产组有30例(93.75%)患儿表现为CRP增高,足月组29例(90.63%)表现为CRP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18例(56.25%)新生儿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足月组9例新生儿(28.12%)中性粒细胞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并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确诊,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阻止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进展。

  • 标签: 败血症/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63例川崎病(KD)患儿和20例发热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IKD组患儿的肢端变化、结膜充血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KD组(均P〈0.05);且IKD组患儿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KD组(P〈0.05),而血浆白蛋白、血清钠、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KD组(均P〈0.05)。IKD组丙球使用率与KD组无差异,而IKD组冠脉损害的发生率却显著高于KD组(P〈0.05)。结论IKD患儿的症状体征均不典型。肝功能检测及血钠、白介素6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IKD的诊断。

  • 标签: 不完全川崎病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71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科败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年龄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71例中新生儿35例(占49.30%);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新生儿居多;新生儿组白细胞可无明显改变,CRP升高与细菌感染相关,与年龄无关;在病原体构成上,以革兰阴性菌较多(占54.93%),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19.72%);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100%耐药。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异,血白细胞改变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CRP升高较白细胞变化灵敏,及时行血培养可明确诊断;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较多,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早期积极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败血症 危重症 急救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可能引起的t误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应用及对症治疗,17例患儿均抢救成功。结论及时正确诊断,积极抢救,且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治疗应用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包皮手术中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Balanitisxeroticaobliterans,BXO)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包皮手术(瘢痕包茎、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且包皮送病理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结果本研究中BXO的年龄分布集中在4~8岁。在221例送病理检查的患儿中,有35例显示包皮BXO变,其中60%来自于临床诊断瘢痕包茎的患儿;瘢痕包茎BXO的阳性率为61.8%(21/34),远高于临床诊断为包茎(11.1%;8/72)、隐匿性阴茎(6%;5/83)及包皮过长者(5.9%;1/17)。结论瘢痕包茎患儿BXO阳性率较高,该疾病患儿的包皮建议常规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有利于后期指导治疗。

  • 标签: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 瘢痕 发病率 儿童
  • 简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或亚急性增生性疾病,临床上除引起常见的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外,还可损害其他重要脏器,尤其是对肝脏损害,现将我院收治的IM患儿肝脏损害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脏损害 IM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总结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而降低心血管损害。方法分析42例住院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分析该组患儿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的损伤情况。结果42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中,发热42例(100%),伴随皮疹38例(90.5%),结膜充血30例(71.4%),出现口唇皲裂42例(100%),颈部淋巴结肿大28例(66.7%),有指趾端脱皮34例(80.9%)。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40例(95.2%),血沉增快38例(90.5%),C反应蛋白增高38例(90.5%),血小板增多31例(73.8%),冠状动脉扩张10例(23.8%)。所有确诊病例均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片口服治疗。随访未发现冠状动脉瘤发生。结论早期诊断并足量应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降低心脏等血管损害发生率。

  • 标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治疗应用 冠状动脉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