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材料:百、银耳各10克,大米40克做法1银耳、百分别泡发,洗净。2大米淘洗干净后,加水煮粥。

  • 标签: 银耳 百合 大米
  • 简介:目的初步建立用荧光法标记的探针检测呼吸道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法标记呼吸道胞病毒A2株(RSVA2)G蛋白胞外区段编码基因的cDNA克隆片段,制备荧光探针,建立RSVA2RNA斑点杂交实验.结果探针可检测到1×103RSV感染的细胞,并且与同为副粘病毒属的麻疹病毒(measlesvirusMV)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用于病毒基因表达以及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荧光探针 制备 麻疹病毒 斑点杂交 副粘病毒属
  • 简介:小儿脓胸大多数继发于肺部感染,若就诊不及时、脓液黏稠、引流效果差易形成包裹性脓胸,最终形成慢性脓胸,需要开胸行纤维板剥除术,严重者导致胸廓畸形。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16例小儿急性脓胸,采用胸腔灌洗、持续负吸引的方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急性脓胸 持续负压吸引 胸腔灌洗 吸引治疗 纤维板剥除术 包裹性脓胸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小儿呼吸道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搭建人源性抗体制备的技术平台,解决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不足,为小儿呼吸道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从52例呼吸道胞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PCR扩增轻链和重链Fd段(即重链的可变区和第一恒定区)基因,并将扩增的轻链和重链基因片段克隆于pComb3x噬粒载体,电转化XL1-Blue大肠杆菌,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后构建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对此抗体库双酶切进行鉴定,并用呼吸道胞病毒颗粒作抗原进行初步筛选。结果经过重轻链基因的重组,成功构建一免疫噬菌体抗体基因库,共有2.08×10^7个不同的克隆菌,其中70%的克隆均含有轻链和重链Fd基因。因此,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为1.46×10^7,经过滴定,原始抗体库的滴度为1.06×10^12pfu/mL。经初步筛选,抗体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小儿呼吸道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为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亦将有益于小儿呼吸道胞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 标签: 抗体库 噬菌体展示技术 FAB抗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 简介:缺氧缺血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诱导型一氧化氮酶在缺氧、缺血过程中被诱导表达,产生过量一氧化氮,导致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及神经元死亡,加重神经损伤。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酶表达在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应用中显示了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该文综述了诱导型一氧化氮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相关性,展望了诱导型一氧化氮酶抑制剂作为缺氧缺血脑损伤治疗策略的前景。

  • 标签: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缺氧缺血脑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血渗透改变,确定有无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并根据其变化进行合理的液体疗法.方法采静脉血作电解质、血糖、尿素氮等测定,以公式计算出血渗透.根据血渗透的高低确定输液量和张力.结果200例患儿中重症肺炎32例,病程极期有14例发生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43.8%),普通肺炎中8例血渗透降低(4.8%).均采用适当限制入量、提高液体张力而获治愈.结论支气管肺炎极期常并发SIADH,应合理调整输液成分和液量.

  • 标签: 肺炎 液体疗法 血渗透压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负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对49例患儿的62个因机械外伤、烫伤或感染等所导致的深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VSD技术进行前期清创治疗,待创面的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植皮等方法修复。结果49例患儿62个创面使用VSD治疗7~15d后,创面肉芽组织均能生长良好,植皮成活率在90%左右。未发现贫血、脓毒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小儿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能够有效快速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病程,减少换药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感染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呼吸道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d。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胞病毒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应用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封闭负引流结合游离植皮修复小儿足踝深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封闭负引流结合游离植皮修复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21±1.12)岁,均为足踝深部缺损,伴有骨骼或肌腱外露,创面约3.5cm×5cm至9cm×10cm大小,分析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50例患者植皮成活,均未出现感染现象。8例发生皮肤表皮破损,主要原因为VSD敷料压迫,经对症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5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8个月,平均(28.3±9.5)个月,末次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40例,良8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0%。结论封闭负引流结合游离植皮修复小儿足踝深部创面效果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 游离植皮 创伤和损伤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冲洗结合负封闭引流(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间诊断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并且病原学培养阳性的22例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VSD组)7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正常天数、换药次数、手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6(21~28)d,对照组为29(25—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8,P=0.047)。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中位数为11(9~13)d,对照组为15(13~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4,P=0.003)。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中位数为1(0~1)次,对照组为4(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6,P〈0.0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对照组为2(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2,P=0.003)。结论持续冲洗结合负封闭引流(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效果理想,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换药及手术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封闭负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在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先行清创及VSD治疗,再择期闭合创面。结果30例患儿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均于肉芽组织大致覆盖创面后行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或组织瓣移植,获得成功。结论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使用VSD负引流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创面污染,减轻医护工作量及患儿的痛苦,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 标签: 引流术 四肢 皮肤 软组织损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