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红外止咳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常规给予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感染,盐酸氨溴索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外止咳辅助治疗,疗程4~7d,观察两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外止咳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显著。

  • 标签: 红外止咳贴/治疗应用 肺炎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微手术矫治漏斗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微手术方法治疗漏斗胸125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微手术52例;小切口直视微手术28例;小切口不损伤胸肋骨微手术15例;Nuss手术30例。除Nuss手术外,全部病人均选择钢板、克氏针倒T形内固定。结果手术后均恢复顺利,1例内固定钢板滑脱,术后3d重新手术固定。1例Nuss手术病人发生中量血胸。其余无重要并发症。术后胸片、CT复查胸骨位置全部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至2年,4例有胸壁局限性凹陷,其余病人效果满意。结论本文报告的微手术方法创伤小,疗效好。手术年龄以3—5岁为宜。如胸骨凹陷较重,临床症状多,主张在2~3岁手术,并可选择不损伤胸骨和肋骨的微创术式。

  • 标签: 漏斗胸 外科学 微创手术 克氏针
  • 简介: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4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短段型15例,常见型28例,长段型4例,23例行经肛门脱出Soave手术,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手术。结果术后2例仍存在便秘,1例为经肛门脱出术后,1例为腹腔镜Soave术后,1例肠梗阻,1例直肠鞘内感染,2例肛门瘢痕性狭窄,40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正确应用微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化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 简介:目的分析微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儿童患者,颅骨钻孔置管后,应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硬膜外血凝块,总结临床效果。结果25例经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住院6~12d,平均(89±16)d;引流管留置3~7d,平均(44±11)d;血肿完全清除17例,绝大部分清除8例,其中2例术后1d复查头部CT硬膜外血肿完全消失;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均达到恢复良好标准;术后随访1~3个月,脑组织均膨胀良好,无血肿复发病例。结论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操作简单,经济有效,避免开颅手术及输血,手术方法安全,但需掌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硬膜外 颅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NIPPV组治疗72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辅助通气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生素A(VitA)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VitA防治早产儿(胎龄<37周)BPD的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0月1日,同时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主要结局指标为BPD发生率和出院前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住院,吸氧,机械通气时间,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研究的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RCT1170例早产儿,给药方式5篇为肌肉注射,1篇为胃管给药。6篇均描述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均提及分配隐藏,均无结局数据缺失和选择性报告结果,5篇采用双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VitA组较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BPD发生率[RR=0.84,95%CI:0.75~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RR=1.04,95%CI:0.8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ROP、PDA、IVH、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不良反应(败血症、呕吐、抽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生后补充VitA降低BPD发生率。

  • 标签: 维生素A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实验
  • 简介:为促进我国小儿腔镜微外科发展,提高小儿微外科技术水平,更好的为广大患儿服务,由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小儿围术期医学学科共同主办的“全国小儿内镜与微外科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钱江国际小儿外科论坛”,

  • 标签: 微创外科技术 小儿外科 论坛 国际 内镜 浙江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