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健康的新生儿天生不怕水,喜欢在水中寻找感觉,他们会把这当作在子宫内羊水中生活的继续,由于新生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因此在水中一点也不害怕。

  • 标签: 新生儿游泳 羊水 子宫内
  • 简介:婴儿的情绪最初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愉快,反映生理需要的满足;另一种就是不愉快,是生理需要未获得满足或其他不适。哭叫正是情绪的反应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

  • 标签: 七情六欲 透视 生理需要 情绪 反应
  • 简介:1病案举例1.1案11.1.1一般资料2007—04—13,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儿科收入患儿文某,男,4岁,布依族,安龙县龙广镇人。以“发热1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体健,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平产,聪明睿智。1个多月前,无明显原因持续发热(中高热),按感冒治疗无效。20d前,在州某医院作各种化验检查及骨髓检查确诊为“粒一单核细胞自血病(M4)”,

  • 标签: 白血病/中医药疗法 发热 中草药/治疗应用 辨证论治 儿童
  • 简介:在循证医学中RCT被认为是临床治疗、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的最佳证据来源,原因是源于其设计原理。研究单位被随机化地分配到不同的干预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根据不同干预组间结局的不同,推断干预效果与干预措施的因果关系。

  • 标签: 报告规范 试验研究 随机对照 干预措施 解读 清单
  • 简介:目的探讨“脊背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中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作用。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肢体按摩加“脊背法”,对照组仅用肢体按摩,两组均结合现代康复技术,3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1,2个疗程的治疗后,在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时间与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中应用“脊背法”,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 标签: 脑性瘫痪 肌张力 按摩 脊背六法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