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长方案中垂体降调节剂量与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卵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并进行移植的1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降调节剂量分为A组和B组。A组62个周期,采用达菲林1.25mg(1/3剂量)降调节;B组67个周期,采用达菲林0.94mg(1/4剂量)降调节。分析两种不同剂量降调节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A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oin,Gn)量[(2530.04±782.04)IU]大于B组[(2231.03±759.79)IU](P〈0.05);而两组Gn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细胞个数、卵子受精数、卵子受精率、卵裂个数、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胚胎移植个数、胚胎种植数、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发生率及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达菲林1.25mg相对于0.94mg降调节导致Gn的剂量增加,但Gn使用时间并不延长,因此,对于垂体降调节GnRH-a的用量可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来制定方案。

  • 标签: 垂体降调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 降调节剂量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及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或卵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助孕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2014年25~35岁行标准长方案IVF-ET或ICSI治疗共631个周期,按照BMI不同分为3组:A组(低体重组47例):BMI〈18.5kg/m2;B组(正常体重组440例):18.5kg/m2≤BMI〈24kg/m2;C组(超重组144例):BMI≥24kg/m2;再根据体重的不同将超重组分为两组:体重〈70kg为H1组(104例);体重≥70kg为H2组(40例)。比较各组基础数据、助孕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asalluteinizinghormone,bLH)值A组〉B组〉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日LH值B组〉C组(P〈0.05);hCG日雌二醇(estradiol,E2)值A组〉B组〉C组,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A组〈B组〈C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N数A组〉B组〉C组,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A组〉B组〉C组(P〈0.05)。其余资料及超重组亚组各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异常将影响IVF/ICSI助孕治疗结局,低BMI会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致周期取消率高,BMI过高可影响卵泡发育和使晚卵泡期LH、E2水平过低,使获卵数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胚胎发育、植入和妊娠结局。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肥胖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妊娠率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胶宫颈涂抹解除活跃期阵痛和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拟定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4cm时宫颈管涂抹复方利多卡因胶5ml,对照组除不用复方利多卡因胶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同,观察比较两组在活跃期的产痛程度、宫口开大情况、产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60min镇痛效果按标准判定明显高于对照组(97.60%VS20.00%P<0.005),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胶在宫口开大4cm时涂抹在宫颈管腔内,具有良好镇痛作用,加快了宫颈扩张,缩短了活跃期和总产程的时间,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胶浆 宫颈 活跃期镇痛 产程
  • 简介:目的:对老年念珠的检查中检验尿液的不同方法的临床作用进行了探讨。方法:选择120例老年念珠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选择和分组都要具有随机性。检验观察组患者的尿液时采用凝集法;检验对照组患者的尿液时选择显色法,对两组患者的尿液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检查结果有42例呈阳性,70%的检出率;对照组中的患者检查结果有24例呈阳性,40%的检出率,两组数据的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念珠尿液检验时,为使检测敏感度增加可使用凝集法,增加检出率,医生治疗也更为准确。

  • 标签: 老年念珠菌 尿液检验 凝集法 显色法
  • 简介:目的了解妊娠期阴道pH值及微生态状况,探讨妊娠期进行阴道群微生态学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产前门诊常规孕检孕妇98例,其中早孕期29例、中孕期35例、晚孕期34例及同龄非孕期正常体检妇女3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并革兰染色涂片后进行阴道微生态学评价。结果妊娠期阴道pH值为(3.88±0.20),较非孕期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V、VVC的患病率及群异常的发生率比非孕期增高。无症状体征孕妇中,仍有36.70%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结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值降低,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

  • 标签: 妊娠期 阴道微生态
  • 简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也被称为念珠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统计表明75%以上的女性在一生中会至少患一次此类疾病,而且有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笔者结合临床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综述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28岁,以“产后发现外阴肿物9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孕2产2,剖宫产术后42d,产检时发现外阴肿块,约蚕豆大小,无发热,无疼痛,肿块持续增大,增大到10cm左右,1个月前自行破裂,流出清水样液体,之后囊肿明显变小。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一),腹部平软,下腹部可见一横行的陈旧性剖宫产瘢痕,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 标签: 乳腺组织 外阴 腹股沟淋巴结 剖宫产术后 剖宫产瘢痕 下腹部
  • 简介:目的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人群无症状尿的检出率、发生时期、主要病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的前瞻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03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前保健并分娩的孕妇,分为病例组(67例)和对照组(21例),在其孕中期诊断入院时和孕晚期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对其尿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和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无症状尿的检出率分别为10.5%(4/38)、8.7%(2/23)和16.6%(1/6).在GDM孕中期的尿培养病原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孕晚期为鲁氏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在GIGT孕中期的尿培养病原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糖尿病合并妊娠孕晚期的尿培养病原为粪肠球菌.病例组无症状尿的检出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在孕中期发现的4例尿培养阳性患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后,在孕晚期的尿培养均为阴性;在孕晚期发现的3例尿培养阳性患者,其在孕中期的尿培养结果为阴性.病例组中已追踪到妊娠结局的43例患者中,只有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其余均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无症状尿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中有一定的检出率,可发生在妊娠的不同时期.本研究显示无症状尿的致病菌种较分散,针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治疗有效,说明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有筛查无症状尿的必要性.

  • 标签: 尿培养 菌尿 无症状 患者 孕晚期 孕中期
  • 简介:近年复发性念珠外阴阴道炎(recurrentvulvovaginalcandidiasis,RVVC)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为探讨RVVC发病的相关因素,我院妇科门诊对2001年3月~2003年2月确诊为RVVC的622例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常规妇科检查及常见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等了解RVVC发病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例分析 复发性念珠菌 外阴阴道炎
  • 简介: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是常见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非哺乳期妇女相对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病原。Walker等报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临床细菌谱随之发生了变化,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l临床细菌谱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的监测,对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炎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近年来院感事件的增加,让院感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MDRO(微生物实验室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阳性结果、药敏试验对两种及以上类别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1]感染新生儿的干预管理,探索预防NICU院感的有效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贯彻落实《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结果成功预防了院感的发生,保障了医护人员和其他患儿的安全,由此得出加强对MDRO感染者的干预管理能有效的预防院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拟建立白假丝酵母对环吡酮胺的耐药模型。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的环吡酮胺体外诱导妇产科门诊外因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的白假丝酵母,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方法对试验中0.03、0.06、0.125、0.25、0.5、1、2、4和8μg/ml各不同药物诱导浓度下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用环吡酮胺诱导白假丝酵母20代,菌株对环吡酮胺的最低抑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0.5μg/ml。结论采用环吡酮胺浓度梯度递增方法,在20代诱导中不能使白色假丝酵母菌株对其产生耐药。

  • 标签: 白假丝酵母菌 体外诱导 环吡酮胺
  • 简介:目的探讨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regulatedindevelopmentandDNAdamageresponses1,REDD1)在人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早孕绒毛组织(6~10周)、中孕(24~28周)及足月晚孕(38~39周)胎盘组织各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Westernblot杂交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REDD1mRNA及蛋白在不同孕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EDD1蛋白表达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细胞质中,随着孕周增加,REDD1在mRNA及蛋白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REDD1可能早期参与了滋养细胞侵袭的过程。

  • 标签: REDD1 胎盘 mRNA 蛋白
  • 作者: 钱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克霉唑阴道片在妊娠合并念珠性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念珠性阴道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将其纳入研究组(n=25)或对照组(n=25)。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同时,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克霉唑对于妊娠合并念珠性阴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克霉唑阴道片;妊娠;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Bl(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TGF—B1)和Smad4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IA2-ⅡA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carcinomaofthecervix,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Smad4在35例CIN、50例SCC、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GF—β1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SCC组织中表达强度渐增加,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p1在SCC中的表达强度与SCC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Smad4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SCC组织中表达强度渐减弱,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mad4在SCC中的表达强度与SCC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p1和Smad4在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TGF—β1、Smad4蛋白可能在SCC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们的表达与SCC病理分级有关,有望作为判断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 标签: TGF—β1 SMAD 4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recurrentvulvovaginalcandidiasis,RVVC)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VVC)少见,但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多数患者复发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成熟治疗方案,其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因此对RVVC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深入了解RVVC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片与蒙脱石散联用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门诊腹泻病患儿(0~36月)均为2009~2011年锡山人民医院分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以蒙脱石散口服治疗为对照组44例,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片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45例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片与蒙脱石散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腹泻 疗效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hhOrganization,WHO)肿瘤组织学和遗传学分类系列——《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第4版)于2012年6月正式出版。相较2003年出版的《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第3版)怛J,新版将乳腺肿瘤单独归为一本,不再与女性生殖道肿瘤合本,内容更为丰富。本文就新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WHO乳腺肿瘤 组织学分类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女性生殖道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肿瘤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