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女性月经期该穿啥内衣?不少女性在月经期时会选择穿紧身内衣,她们认为这样不但可以免除侧漏的尴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痛,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女性在经期最好选择稍宽松的内衣。

  • 标签: 月经期 女性 内衣 孕期
  • 简介:老人退休后都喜欢晨练,由于有过教训,因而特别注意锻炼后的出汗着凉问题。夏天还好办,锻炼出汗后把湿衣服脱下,拿在手里赶紧回家;而到气温较低的春秋冬季,出了汗可不能立即脱衣,有些晨练的人就穿着湿衣服去买菜、逛超市,时间一长就会生病。

  • 标签: 晨练 退休后 秋冬季 出汗 锻炼 衣服
  • 简介:脐带打结分结与假结。脐带结临床较少见,单胎妊娠中脐带结的发生率约为1%,分娩的新生儿中脐带结发生率为0.04%-3%,其中会引起不良并发症的病例约11%。1临床资料1.1临床基本资料孕妇27岁,G4P1,孕34^+6周时因胎动消失2天来院就诊。

  • 标签: 脐带真结 脐带打结 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 单胎妊娠 不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乳腺癌切除同时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行即刻乳房重建的手术经验,探讨DIEP皮瓣即刻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3年4月-200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患者21例(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15例),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MDCT)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仪探明穿支位置,乳腺癌切除的同时,解剖腹壁下动脉穿支,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蒂皮瓣,与患侧胸背血管吻合,进行即刻乳房重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21例患者中,20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1/3脂肪液化;胸部受区出现1例血肿;无腹壁膨隆、腹壁疝、切口脂肪液化等供区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满意,形态自然。结论乳腺癌切除同时,采用DIEP皮瓣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可以使患者免受乳房缺失的痛苦,同时具有受区组织条件好、皮瓣组织量丰富、供区损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即刻乳房重建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即刻乳房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瓣)行乳房再造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对44位患者再造乳房,其中3例为双侧再造,17例为乳癌切除术后Ⅰ期即刻再造,27例为Ⅱ期延迟再造。所有患者都分别参加研究,没有患者退出。术后随访患者的腹壁功能、腹部供区满意度和再造乳房满意度,以及再造乳房自发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38.6岁(28~50岁)。皮瓣的大小平均为11cm×26cm(其长10~12cm,宽15~33cm)。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3cm(7~12cm)。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3~30个月)。皮瓣全部失活2例,皮瓣部分失活2例。腹部切缘坏死4例。腋窝血肿1例。术后腹壁检查未发现腹壁疝和腹膨出。所有患者日常活动均恢复。腹壁瘢痕直接影响患者对腹部供区的满意度。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评分较高。95%的再造乳房有白发神经恢复,但是都未达到或接近正常。结论DIEP皮瓣游离移植是自体组织乳房再造的一种可靠方法。DIEP皮瓣具有和TRAM瓣相同的优点,同时通过保留腹直肌的完整性,又避免肌皮瓣的缺点。虽然解剖DIEP皮瓣技术难度更大,但是DIEP皮瓣减轻受区损伤,同时能再造更美的乳房。

  • 标签: 乳房再造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患者,女,19岁,因停经3^·1周,于2008年8月14日入院,要求剖宫产手术。入院查体:内科情况无特殊。产科检查:腹围为101cm;宫高为40cm;胎位1为RSA;胎位2为LOA;胎心1为140次/分;胎心2为136次/分;宫颈未展平,宫口未开,骨盆外测量:髂前上棘间径为25cm,髂嵴间径为28cm,骶耻外径为20cm,坐骨结间径为9cm。B超:晚孕双活胎。

  • 标签: 单羊膜囊双胎 胎儿存活 脐带 一胎 入院查体 剖宫产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frozenembryosthawingrecoverytransfer,FET)前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及内膜厚度,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临床资料,自然周期(组1)180例,激素替代周期(组2)187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移植前日血清E2、P水平和内膜厚度对FET结局的预测价值,确定其临界值及最佳预测指标。结果比较两组血清E2和P及内膜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比较,对妊娠预测价值较低;而组1血清E2、P对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82和0.84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04.4pg/ml和18.15ng/ml,均显著大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P〈0.05)。结论移植前血清E2、P值及内膜厚度不能有效评估FET妊娠,对妊娠预测价值较低,但自然周期E2、P值对FET的妊娠结局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两者可作为预测FET结局流产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雌二醇 孕酮 冻融胚胎移植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CT与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16螺旋CT以及三维重建和DR检查的髋臼骨折病人资料。结果:16螺旋CT以及三维重建技术显示骨折、移位、范围都较DR清晰。结论:16螺旋CT对骨折分型和关节腔内碎片发现率要高于DR,三维重建技术能立体,多方位的显示骨折具体情况。

  • 标签: 髋臼骨折 16层螺旋CT 重建 数字X线摄影
  • 简介:目的评估胎儿NT增厚的染色体异常风险,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诊断NT增厚或临界增厚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例绒毛染色体细胞培养失败。G显带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47例(21.2%),其中致病性异常35例(15.8%);aCGH检出37例(16.6%)异常,其中致病性异常35例(15.7%)。按照NT值分组,2.5mm≤NT〈3.0mm者共67例,G显带分析及aCGH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5例(7.5%);3.0mm≤NT〈3.5mm者共62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6例(9.7%);3.5mm≤NT〈4.0mm者共36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6例(16.7%);4.0mm≤NT〈5.0mm者共29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9例(31.0%);NT≥5mm者共29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11例(37.9%)。NT增厚合并其他超声异常者共29例,G显带核型及aCGH分析发现有8例(27.6%)存在致病性染色体异常。结论胎儿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且染色体异常风险随NT值增高而增高,aCGH技术能提高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建议NT增厚胎儿应同时行传统染色体核型和aCGH分析。

  • 标签: NT增厚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35岁,住院号10309,查体发现下腹部包块4年,月经期延长2年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T36.5°C,P90次/分,R23次/分,BP16//11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扪及一约妊娠3+个月大小包块,质稍硬,活动可,无压痛。妇科检查:宫颈光滑,质稍硬,宫体平位,约妊娠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整,质地稍硬,活动可。B超示:子宫肌瘤。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全切术。

  • 标签: 脉管内平滑肌瘤 输卵管系膜 子宫肌层 水肿 入院查体 腹部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