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长非编码RNA(lncRNA)在乳腺癌组织与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参与乳腺癌发生、复发及转移过程中重要的lncRNA。方法利用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并筛选乳腺癌组织与外周血差异表达的lncRNA及mRNA,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和Pathway分析,分析乳腺癌组织与外周血中lncRNA及mRNA的表达谱。分析得到乳腺癌外周血与癌组织中共同表达与特异表达的lncRNA,并且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可能调控的相关通路,进而发现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的lncRNAs。结果笔者发现在乳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共同上调的lncRNA有7条(包括RP11-707G14.7、RP11-771K4.1、XLOC013658、RP11-201A3.1、RP11-298H24.1、BM151951、XLOC011403),共同下调的lncRNA有12条(LOC100506035、PWRN1、MAGI2-AS3、RP11-67L3.2、CTC-454M9.1、AC017006.2、AC002456.2、RP11-430B1.2、RP11-945C19.4、RP11-839D17.3、CTA-407F11.8、LINC00420)。GO和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均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调控免疫反应与TGF-β通路等。结论lncRNA在乳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呈差异表达,可能参与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中,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乳腺癌的新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诊断技术 芯片分析技术 基因表达谱 微RNAS
  • 简介: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宫内节育(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的放置更为普遍。随着IUD的广泛应用,异位妊娠发生率增高。IUD本身并不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但若RiD避孕失败而受孕时,则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较大。现将笔者曾诊治的4例带器官内宫外同时妊娠(hetemtopicpregnancy,HP)的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宫内妊娠 宫外妊娠
  • 简介:目的对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腔镜下内乳淋巴切除术与乳腺癌扩大或改良扩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适合于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高风险患者的术式。方法取2004年6月至2010年11月在本科住院确诊为乳腺癌且内乳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患者共97例,其中5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腔镜下内乳淋巴切除术(腔镜组),47例实施乳腺癌扩大或改良扩大根治术(开放组)。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的内乳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人组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器官损伤及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腔镜组术后72hVAS疼痛评分比开放组低(Z=2.26,P=0.0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内乳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5个月,中位随访12个月,入组患者均无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腔镜下行内乳淋巴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疗效不劣于开放手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腔镜下内乳淋巴链切除术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非编码RNA(lncR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新型RNA分子,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并能够与蛋白质、核酸互相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研究表明,lncRNA在多种癌细胞异常表达,并在癌症的起始、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受到多基因、多因素的调控,不同lncRNA分子对乳腺癌的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各异。笔者回顾了lncRNA在乳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lncRNA参与调控乳腺癌增殖、转移、耐药以及乳腺癌干细胞等多个环节分别讨论,并对lncRNA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抗药性 肿瘤 RNA
  • 简介:目的探索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表达差异,寻找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实验分为两大组:(1)决策树模型组共293例标本,包括3个亚组,分别为乳腺癌组110例标本、乳腺良性疾病组113例和健康组70例,建立决策树(乳腺癌诊断)模型;(2)盲法验证组共34例标本,包括3个亚组分别为乳腺癌组7例标本、乳腺良性疾病组13例及健康组14例,进行盲筛验证决策树模型。采用弱阳离子珠捕获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蛋白,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仪检测绘制蛋白峰。应用BiomarkerWizardTM3.1软件和BiomarkerPatternsTM5.0软件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和秩和检验法。计算决策树模型诊断的准确率以及盲法验证模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决策树模型组中检测到了4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峰(P〈0.050)。应用BPS5.0软件,以相对损失最小的原则从这47个蛋白峰中选取了4个蛋白峰,分别为相对分子质量(Mr,本文中相当于质荷比m/z)9292.5、Mr11707.2、Mr15504.5和Mr16107.9,用其建立决策树模型(乳腺癌诊断模型)。该模型判断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及健康人的准确率分别为99.09%、95.58%、92.86%。盲法验证该模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88.89%。结论应用MALDI—TOF—MS联合珠技术可以检测乳腺癌血清中差异蛋白峰并可以建立决策树(乳腺癌诊断)模型。选择的4个差异蛋白蜂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诊断乳腺癌具有好的准确性和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决策树模型能将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及健康人相鉴别。寻找到的Mr9292.54、Mr11707.2、Mr15504.5以及Mr16107.9的蛋白峰有望成为鉴别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和健康人的有效的肿瘤血清�

  • 标签: 乳腺肿瘤 蛋白质组学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磁珠 差异蛋白峰
  • 简介: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宫内节育(IUD)放置困难者增多,为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提高剖宫产术后置率,本中心在努力提高技术人员放置技术的同时,一直探寻在放置过程中能减少创伤,减轻痛苦的IUD。自2010年本中心对剖宫产术后妇女使用宫乐以来,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宫内节育器 VCu 应用 放置技术 剖宫产率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MCuII功能性宫内节育(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在梅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自愿放置IUD的已婚育龄妇女,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0例,分别放置McuⅡIUD和TCu220CIUD,并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结果McuⅡIUD组与TCu220CIUD组比较,24个月累计续用率分别为96.00%、82.67%;脱落率分别为1.00%、7.33%;带妊娠率分别为O.67%、3.67%;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33%、6.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uⅡIUD是一种避孕效果好,续用率高的新型IUD,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临床效果 续用率
  • 简介: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避孕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避孕方式,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1]。但可能因多种原因致放置的IUD穿透子宫而到达子宫以外,即IUD异位[2]。IUD穿透子宫肌层是IUD异位的第一次损伤,如果IUD异位后长期未取出可能进一步移位,损伤其他脏器导致严重后果,称IUD异位的二次损伤。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IUD异位 二次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与开发一种新型静脉尿路造影腹部压迫,以弥补原"压迫"的不足。方法:对103例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的输尿管压迫部位及输尿管行径进行研究、测量与分析。结果:在静脉尿路造影中,压迫对输尿管压迫的部位,只局限于第一骶椎上缘至骶髂关节下缘水平区间的骶骨与部分髂骨间行经的那部分输尿管,其长度在44.0mm~80.0mm间;行经在该区间的输尿管,以围绕人体正中矢状线,左右侧基本对称分布,且呈")("状,上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132.0mm~≧40.0mm,中间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93.0mm~≧40.0mm,下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113.0mm~≧52.0mm。开发了一个152.00cm×82.00cm×69.98cm的长方体压迫,其上半部为实心体、下半部为多组压迫片组成。结论:一种新型静脉尿路造影压迫优于传统压迫,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尿路造影 新型压迫器 输尿管 骶髂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放取宫内节育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B超检测下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放取环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检测在放取宫内节育手术中的价值非常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波检测 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宫铜300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与其它含铜IUD的妊娠率,对宫铜300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等9种数据库和WHO/FDA/IUD生产企业/临床试验注册相关网站,使用OpenMeta-analyst和RevMan5.3.3进行数据分析与合并。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或准RCT。分析结果显示:(1)宫铜300放置后第1月、6月及1年、2年、3年、5年、10年合并累计妊娠率分别为0.1%、0.2%、1.0%、2.6%、3.6%、3.5%、3.4%。(2)宫铜300放置1年和2年时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MCu功能型IUD(P〈0.05),2年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元宫220(P〈0.05)。结论宫铜300放置3年后累计妊娠率稳定在约3.5%;2年妊娠率高于MCu功能型和元宫220,未见与其他类型IUD妊娠率有差异。

  • 标签: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妊娠率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mtea分析方法评价使用宫铜300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因症终止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安全使用IU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POPLINE、CNKI、CBMDisc等数据库检索与宫铜300因症终止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OpenMeta-analyst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合并。结果共检索到6062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涉及宫铜300IUD因症终止的文献19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RCT或准RCT,共计20414例观察对象,其中宫铜300IUD组6017例。mta分析表明:因症终止的发生率随使用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城市人群在12个月时因症终止的发生率高于农村对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宫铜300IUD后12个月时,月经间期放置组的因症终止发生率(4.3%)高于人流术后即时放置组(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报道宫铜300IUD因症终止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建议医务人员应注意宫铜300IUD使用后的定期医学随访,对IUD使用对象应加强宣教和随访,以减少因症终止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因症终止
  • 简介:目的评价宫铜300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宫铜300与其他IUD的使用效果,为群众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POPLINE、CBMDisc、CMCI、CNKI等数据库,收集宫铜300安全性有效性的相关文献,按照PICOS原则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EpiData3.1、RevMan5.3.3等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的分级。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最终纳入18个涉及宫铜300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和准RCT对比研究,包括自1995至2014年正式发表的20篇文献。研究对象共209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性评价指标中,宫铜300各指标的终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活性γ型;宫铜300的因症取出率高于TCu220C、TCu380A和元宫22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HCu2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宫铜300的妊娠率与其他IUD比较,在1年随访时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铜300使用1年的近期安全性低于TCu220C、TCu380A、元宫220、活性γ型,在指导避孕方法使用时可考虑更优选择。

  • 标签: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安全性 有效性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泛昔洛韦联合甘露聚糖肽对复发性生殖疱疹(RGH)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复发性生殖疱疹(RGH)患者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34例与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RGH年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复发间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泛营洛韦治疗GH疗效肯定且能降低GH的复发率。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泛昔洛韦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 简介: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在绝经妇女宫内节育(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到建湖县计划生育指导站要求取的180例放置金属单环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A、B、C3组,每组各60例。A组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取,B组单独用米索前列醇塞肛取,C组用安慰剂甲硝唑片塞肛取。观察术中宫颈软化程度及阴道出血量、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取IUD效果。结果手术时A组、B组宫颈松弛、宫颈软化程度及止痛的效果均明显,取出成功率高,优于C组,A组效果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术中出血量均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用于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止痛效果明显,取困难程度明显降低,取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双氯芬酸钠栓 宫内节育器 取器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江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妇科门诊就诊自愿要求取的绝经后妇女共9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取前给予口服尼尔雌醇和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照组45例,取前不服用任何药物,随访观察两组取结果。结果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间取时轻度反应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取失败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能最大程度地软化宫颈,减轻患者的取痛苦,增加取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尼尔雌醇 米索前列醇 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
  • 简介:目的探讨外用溃疡散与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主要成分为壳聚糖盐酸盐)对组织学确诊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局部伤口愈合及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100例拟行LEEP的HSI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外用溃疡散)52例和观察组(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48例,比较术后2组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和渗液量、渗液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后,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治疗HSIL的疗效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组织相容性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外用溃疡散 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