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法国:婴幼儿室外午睡更健康法国巴黎有一所幼儿园,寄托的都是两个半月到一岁的婴幼儿,所有的孩子每天中午都要在一个室外的大阳台上睡午觉,而且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天天如此。

  • 标签: 法国 婴儿 抗冻锻炼 空气浴 身体健康 日本
  • 简介:吃辣、熬夜等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会让肠道堵塞,使粪便不容易排出,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所含水分被大量吸收,就会使大便难以排出,从而形成便秘。大口喝水才能减轻或防止便秘的形成。

  • 标签: 防便秘 喝水 不良习惯 大便难 排出 粪便
  • 简介:38岁的张先生最近每到晚上读书看报,就觉得很多字看不清楚了,要举远一些才行。一开始,他还是以为是用眼疲劳,没有在意,可是这种状况很长时间都没有改变。到医院眼科中心检查,医生告诉他,他的眼睛已经出现老花症状。“不可能吧?我的视力一直都很好,俗话说‘花不花,四十八’,我才三十几岁,就老花啦?”张先生实在不相信医生的诊断。

  • 标签: 食疗 读书看报 眼科中心 张先生 眼疲劳 医生
  • 简介: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近60%,居世界第二位,而作为医疗大国的德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却不足15%。这归功于德国青少年眼睛保护协会在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防治近视眼的机构,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建立青少年视力档案,发现视力降低者,及时进行检查矫正。

  • 标签: 学生视力 近视率 青少年 眼睛保护 近视眼 孩子
  • 简介:微小RNAs(MicroRNAs,简称miRNAs)是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剪切mRNA、调节靶基因、抑制蛋白质翻译,进而调控多种生物学行为,如发育进程、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本文将介绍miRNAs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人类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扩散转移的研究进展,并对人类现有miRNAs作为肿瘤基因诊治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 标签: MICRORNAS 乳腺肿瘤 调控因子
  • 简介:交通伤害、溺水意外、碰伤、擦伤,这些常常挑孩子身上发生的意外伤害,总让人防不胜。专家认为,家长与其等意外发生了才干着急,不如从日常生活中教自己和孩子一些预防措施,让意外迎刃而解。

  • 标签: 意外伤害 交通伤害 溺水 孩子 碰伤 擦伤
  • 简介: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命科学如此发展也没有完全了解它的发生发展规律。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功能的深入研究,细胞小器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细胞小器官中细胞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器官是线粒体。线粒体在细胞内能量代谢、自由基产生、衰老、凋亡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能量代谢异常等因素均会影响肿瘤组织局部或整体微环境的功能,从而增强肿瘤发生和转移。许多研究表明,传统蒙药能够影响线粒体功能改变组织微环境的作用。现在现代医学也试图改变肿瘤微环境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不过因多种因素结果不是理想。我们利用传统蒙药的调控局部或整体微环境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做了治疗肿瘤的新的研究设想。

  • 标签: 肿瘤 线粒体 微环境 蒙药
  • 简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它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尿失禁相关指南推荐,中重度SUI患者目前首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术前对患者的充分评估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残余尿(post-voidingresidual,PVR)是需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导尿法、超声测量法或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测量,术前PVR的量界定在100mL内较妥,术前的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并预测治疗效果,使医生能充分了解膀胱功能及尿路是否梗阻,而术后PVR测量可以及时反映尿潴留问题并帮助尽早解决。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残余尿 尿潴留
  • 简介:目的:通过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探讨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治疗、输血等方面重要性。方法:采用血型抗体的吸收和放散试验、抗体鉴定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方法。结果:母血清和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测出-e。结论:为了优生优育,所有产妇都应做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对于产前就发现问题的,可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防止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 IGG类抗体 抗-e产前血型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欧盟和中国的科学家联合宣布,他们从已经投入使用的药物中,发现了可以直接应对SARS的药物.这个药物叫做肉桂硫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通过临床试验并投入使用的精神分裂药物.

  • 标签: SARS 科学家 世纪 抗精神分裂药物 医疗 投入使用
  • 简介:目的分析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合并妊娠不同干预时机对产科和围产结局的影响,探讨APS早期干预对于降低产科并发症和改善母儿结局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磷脂综合征合并单胎妊娠并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围孕期和孕期针对APS不同的干预时机分为未干预组、孕前干预组、〈孕14周干预组及≥孕14周干预组,分析妊娠期APS干预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PS未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干预组(P〈0.008);孕早期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孕14周后干预组(P〈0.008)。APS未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血栓的发生率均高于孕前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率在APS不同干预时机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孕〈14周干预与37周之后分娩呈正相关(OR=5.515,95%CI:1.876~16.215,P=0.027)。结论早期排查和干预APS有利于改善APS妊娠者的产科和围产结局。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妊娠结局 早发子痫前期 干预
  • 简介: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mih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部。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入药历史悠久。丹参酮(tanshinone,Tan)为丹参根部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按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分为丹参酮Ⅰ(Ⅰ)、丹参酮ⅡA(Ⅱ)、丹参酮ⅡB(Ⅲ)、隐丹参酮(Ⅳ)等15种成分。大量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诱导分化和凋亡作用。

  • 标签: 丹参酮 乳腺癌
  • 简介:目的结合年龄探讨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筛查在孕前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女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保健检查的1426例25~40岁妇女分为25~30岁、31~35岁、36~40岁3组,采用血清AMH筛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426例受检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AMH〈1.1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6例受检者中有不孕症者184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9%;其AMH〈1.1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孕前检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前保健中,35岁以上的妇女通过筛查血清AMH水平,有助于提高隐匿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检出率,以促进妇女进行更合理的生育规划及指导不孕症治疗方案的决策。

  • 标签: 孕前保健 卵巢储备功能 抗苗勒氏管激素 不孕症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新型RNA分子,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并能够与蛋白质、核酸互相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研究表明,lncRNA在多种癌细胞异常表达,并在癌症的起始、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受到多基因、多因素的调控,不同lncRNA分子对乳腺癌的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各异。笔者回顾了lncRNA在乳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lncRNA参与调控乳腺癌增殖、转移、耐药以及乳腺癌干细胞等多个环节分别讨论,并对lncRNA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抗药性 肿瘤 RNA
  • 简介:目的:探讨波姆光治疗仪联合玉清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华宁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妇科门诊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治疗组,采用波姆光治疗术后口服玉清宫炎片治疗,随机选取同期病例60例为对照组,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宫颈糜烂患者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波姆光治疗仪联合玉清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玉清抗宫炎片 波姆光 慢性宫颈炎
  • 简介:<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致。HIV感染/AIDS是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中低收入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末,全世界有3500万人感染

  • 标签: 母婴传播 HIV感染 感染孕妇 抗病毒药物 齐多夫定 抗逆转录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癌基因RhoA对VEGF蛋白表达和胞外分泌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RhoA过表达质粒pcDNA3.0-V14RhoA、对照质粒pcDNA3.0、RhoA沉默质粒pcDNA3.0-shRhoA转染到MDA-MB-231细胞中,通过Westernblot和ELISA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内外VEGF蛋白的表达,通过Westernblot和实时PCR方法分别检测RhoA对p53表达的影响及对VEGF的调控作用。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结果MDA-MB-231细胞中上调RhoA表达后,胞内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胞外分泌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20,P=0.032);MDA-MB-231细胞中沉默RhoA表达后,胞内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胞外分泌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31,P=0.001);并且与0h相比,在MDA-MB-231细胞中上调RhoA可以抑制p53的表达(48h:F=3.231,P=0.043),而p53表达的降低可以增加VEGF的表达水平(48h:F=3.226,P=0.015),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RhoA表达的变化可以引起胞内外VEGF水平的变化,并且RhoA可能是通过抑制p53的表达从而增加VEGF表达。

  • 标签: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RHOA P53
  • 简介:研究表明,雌激素在诱导乳腺癌发生和细胞增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作用于乳腺细胞,促进多种基因的转录调节。临床上,大约2/3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且具备生物活性功能,能促进和维持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临床上通过检查乳腺癌细胞是否含有ER,和ER对雌激素的应答性来决定是否应用雌激素药物。

  • 标签: 抗雌激素药物 乳腺癌细胞 S蛋白 雌激素受体 耐药 乳腺肿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Doctorck妊娠纹霜(营养型)在预防妊娠纹方面存在的疗效。方法:将选取的40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用温水擦洗腹部后将Doctorck妊娠纹霜均匀的涂抹于腹部,并对皮肤进行轻度按摩30分钟,每日2次;对照组:用温水擦洗腹部后将橄榄油均匀的涂抹于腹部,并对皮肤进行轻度按摩30分钟,每日2次。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腹部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讨论:Doctorck妊娠纹霜(营养型)对于预防妊娠纹具有显着疗效。

  • 标签: DOCTOR ck抗妊娠纹霜(营养型) 妊娠纹 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