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发表在2012年32期的《PrenatalDiagnosis》上。研究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02年5月期间9859例进行例行检查的单胎妊娠妇女,考察其子宫动脉多普勒阻力指数(RI)变化,当RI值高于正常妊娠妇女RI值的90%时,界定为子宫动脉多普勒高阻力指数。Cox比例风险分析妊娠妇女奇偶数、BMI、吸烟史、种族、年龄、多普勒阻力指数与迟发型死胎的关系。结果发现,非洲-加勒比裔种族,吸烟、

  • 标签: 子宫动脉 阻力指数 多普勒 妊娠妇女 迟发型 风险分析
  • 简介: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20%~30%,同时,也是5%~10%不孕症患者的病因。随着晚生育妇女人群的增加,以及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等,近年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广泛开展,已经成为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女性的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手术 切除手术后 子宫破裂 育龄期妇女 良性肿瘤
  • 简介:子宫肌瘤是女性内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女性发病率为20%~30%[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子宫体肌瘤(60%~70%)、阔韧带肌瘤(20%)和宫颈肌瘤(10%),后两者一般称为是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其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较少见[2],子宫肌瘤呈膨胀性生长,盆腔器官易移位,给诊断和手术治疗带来诸多困难[3]。本文对本院近6年诊治的43例特殊部位的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巨大子宫肌瘤 临床分析 子宫体肌瘤 阔韧带肌瘤 膨胀性生长 良性肿瘤
  • 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和医学参考报妇产科学频道,共同拟于2012年4月20日至4月22日举办第九届全国子宫颈癌前期病变、子宫颈癌热点研讨会暨高峰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1类学分10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及卫生部两癌筛查专家组成员就子宫颈癌前期病变、子宫颈癌进行专题讲座与讨论。包括:国内外HPV感染和子宫颈癌流行趋势、不同地域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优化组合、

  • 标签: 宫颈癌前期病变 子宫颈癌 癌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山西省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行阴式子宫全切的59个病例.将其分为A组子宫大小小于孕12周,无特殊部位肌瘤,子宫活动度好,无盆底功能障碍16例;B组盆底功能障碍组即合并子宫脱垂6例,前(后)壁膨出10例;C组子宫大于孕12周7例或特殊部位肌瘤(宫颈肌瘤5例,宫体肌瘤突出大肌瘤5例);D组有手术史、盆腔黏连10例来分析其手术步骤和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该手术,无损伤及大出血并发症,无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A组(50±10)min、(90±20)ml,B组(54±10)min、(100±20)ml;C组(60±10)min、(110±20)ml,D组(66±10)、min(120±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子宫大小、盆底弹性及盆腔是否有黏连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术前评估,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术 术前评估 子宫大小 盆底功能 盆腔黏连
  • 简介: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少数可以进行早期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采用宫颈细胞学进行筛查,但传统的宫颈细胞学筛查准确率偏低。为了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近年来我国引入了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方法。为了解TCT在我国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及宫颈病变发病年龄特点,对本院2008年至2010年进行的79974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液基细胞学 临床分析 宫颈癌筛查 恶性肿瘤 早期筛查 宫颈细胞学
  • 简介:随着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以及生育期的推迟,要求保留子宫子宫肌瘤手术越来越多。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myomectomy,TA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myomectomy,TVM)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是目前主要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而TVM因为其独特优势,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本文对3种术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指导各种术式的选择。

  • 标签: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分析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保留子宫 手术方式 早期诊断
  • 简介: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及女性健康,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ncer,EC)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具有侵袭和转移的特性,且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提出的“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分化和增殖的肿瘤千细胞,这些干细胞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关键。CDl33作为一个公认的新型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同样也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及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有效标记物。

  • 标签: 肿瘤千细胞 CDL33 子宫内膜癌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在子宫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为实验组,并取其邻近的正常平滑肌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在蛋白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标本中COX-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COX-2蛋白表达,平滑肌细胞阳性指数(MPI)为11.90,子宫肌瘤细胞阳性指数(FPI)为4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COX-2在实验组(O.872±0.035)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O.202土0.0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mRNA在实验组(0.122±0.062)中的表达也高于对照组(0.025±0.0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子宫肌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COX-2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环氧合酶-2 前列腺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hTERC基因和P16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 标签: 子宫颈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 P16蛋白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大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也成现实。为了探讨减少其术中出血的方法,上海市同济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对86例大子宫肌瘤(至少1个肌瘤〉9cm),术前应用曲普瑞林1周后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直接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1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技术 曲普瑞林 疗效观察 术前使用 短效
  • 简介:目的分析青岛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序列变异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1例宫颈癌组织和181例宫颈脱落细胞DNA,采用PCR技术筛选HPV16阳性标本,进而对其L1基因全长进行扩增、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结果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宫颈癌组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30.0%(12/40)、41.1%(58/141)和65.6%(40/6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6例成功扩增出HPV16L1基因,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扩增率分别为25.0%(10/40)、37.6%(53/141)和54.1%(33/61)。HPV16型L1基因共发现13处变异,宫颈癌组织均发生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及G7061A(无义)5处突变,另一突变热点为A6178C,但其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地区HPV16L1基因的多态性具有地域性,可能导致病毒地方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改变,但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关系。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L1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通过宫颈细胞学和DNA倍体分析,探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伴有DNA倍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在夷陵地区进行宫颈癌筛查的635例农村妇女的宫颈细胞学、病理学及DNA倍体分析资料进行分析。将宫颈脱落细胞制成两张玻片,一张巴氏染色行TBS诊断,另一张Feulgen染色行DNA倍体分析。结果在635例宫颈细胞学标本中,正常细胞学418例,ASCUS145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1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9例,高度鳞状上皮病变26例,其中伴DNA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11/418)、22.8%(33/145)、76.5%(13/17)、89.7%(26/29)和96.2%(25/26)。在阴道镜下活检的145例ASCUS患者中,伴DNA倍体异常者33例,其中10例(30.3%)为CIN2及以上病变;DNA倍体正常者112例,其中9例(8.0%)为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ASC-H患者中,13例(76.5%)DNA倍体异常者均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4例DNA倍体正常者检出1例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CUS、ASC-H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风险增高。

  • 标签: DNA倍体 图像分析 宫颈癌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寻求预测CIN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有指征行阴道镜活检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80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L1壳蛋白的表达。结果480例患者HPV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40.2%(193/480),其中正常/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17/42)、66.2%(131/198)、26.4%(28/106)、17.3%(17/98)和0(0/36)。其中CIN1组、SCC组与正常/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与CIN2/3组,CIN1、CIN2/3组与SCC组HPVLI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提示其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标志物。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预测 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