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1:患儿14岁(1995年9月12日出生),主因"月经过多1年"于2010年3月31日入院。患儿自出生后有脐带出血,全身皮肤紫癜、瘀斑。5岁时因严重鼻出血入院治疗,随后经常因鼻出血或鱼刺刺伤咽喉部引起大出血,需要输红细胞和血小板治疗,平素血红蛋白(Hb)80-90g/L,经检查确诊为血小板无力。患儿13岁月经初潮,周期30-60d,经期8-9d,量多,几乎不能自净,

  • 标签: 月经过多 左炔诺孕酮 鼻出血 缓释系统 皮肤紫癜 月经初潮
  • 简介:<正>据现今数据表明,约有1%~2%的妊娠期妇女感染人类细小病毒B19(hParvo-B19),其中约有30%~50%会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其后果可造成胎儿贫血、血小板减少、水肿,甚至死亡。胎儿贫血可导致胎儿心衰、水肿,甚至宫内死亡;血小板减少则可引起胎儿颅内出血继而引发胎儿残障及死亡。如何准确诊断胎儿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DickOepkes教授向我们详细讲解了胎儿贫血与血小板减少的病

  • 标签: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细小病毒 妊娠期妇女 至宫 垂直传播
  • 简介: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SRCC)多见于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而原发在乳腺的SRCC非常罕见。本文就本院1例表现为特殊炎性乳腺癌的乳腺原发性SRCC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印戒细胞癌 病理学 免疫组化
  • 简介: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例数很少,而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大约只占乳腺癌的0.04%~0.10%~[1]。大多数的乳腺鳞状细胞癌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激素受体一般为阴性且进展较快,对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尚存争议~[2]。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一绿豆大小结节,轻压痛,两个月后自感肿块增大,遂于2011年9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右乳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腺瘤囊性变,穿刺液中未见恶性细胞。术后两个月因肿块再次增大入院并体检:

  • 标签: 乳腺肿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流值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终止时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60例,根据脐血流值S/D分为观察组(S/D≥2.5)和对照组(S/D<2.5),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胎心、终止妊娠时间、妊娠结局、产后出血率、血小板减少程度、出生时Apgar评分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血小板计数为(51.33±6.22)×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时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出血量≥500ml有5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妊娠时间(38.33±6.33)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评分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监测脐血流值对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和改善妊娠结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脐血流值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终止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不同肝病患者56例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者100例,对其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肝病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显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与正常体检人群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PLT及PCT减低,MPV及PDW升高,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时,血小板参数会随时病情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监测并分析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病情发展,在肝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血小板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患者母血及新生儿脐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factor-acetylhydrolase,PAF-AH)水平,探讨其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46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子痫前期25例),30例正常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母血及脐血中PAF-AH活性,分析其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结果1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10.52±3.11)μmol·min-1·L-1]与对照组[(11.40±2.88)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8.23±1.41)μmol·min-1·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与轻度组[(12.81±2.60)μmol·min-1·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09±2.10)μmol·min-1·L-1]与对照组[(5.75±1.96)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58±2.68)μmol·min-1·L-1]与重度组[(5.69±1.50)μmol·min-1·L-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AF-AH活性与子痫前期程度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PAF-AH活性降低,其活性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能在子痫前期病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 简介: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血细胞自动检测分析仪检测98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5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70例卵巢良性肿瘤、7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外周血PLT,分析PLT增多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疗效、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伴有血小板计数增多(PLT≥400×10~9/L)者占37.76%(37/98),卵巢癌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274.35±63.42)×10~9/L]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组[(215.23±58.55)×10~9/L]、良性肿瘤组[(195.46±45.43)×10~9/L]和对照组[(189.22±38.42)×10~9/L,P〈0.05]。卵巢癌未控组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72.2%(13/18)高于缓解组33.8%(2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血小板增多组与非血小板增多组FIGO分期、术后残留灶大小、腹水细胞学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作为一种简单、经济指标,可有效预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卵巢上皮性癌 疗效 预后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1岁,因"腹部触及包块半个月"于2013年6月10日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孕3产1。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月经改变,无消瘦、食欲减退等。查体:心肺(-),肝脾(-),全身淋巴结无肿大,下腹可触及儿头大小实性肿块。B超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形态失常,肌层回声不均匀,内探及数个低回声团块,较大两个分别约10.1cm×8.6cm,11.3cm×8.8cm,向外凸起,考虑子宫肌瘤;盆腔CT提示:子宫肌瘤,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性 卵巢 子宫肌瘤 病例摘要 月经规律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57岁,因"乏力食欲减退半年,腹胀进行性加重半月"入院。患者为绝经期妇女,半年来食欲减退,厌油腻,伴有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大便异常。10余天前开始自觉腹围渐增大、腹胀,呈进行性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足部、踝部水肿,以及憋气、气短,伴发热、腹痛、盗汗。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扪及实性包块15cm大小,上界达剑突下,质硬,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殖器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2010年收治13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结果:132例患儿中11例患儿应用NCPAP治疗失败,改用呼吸机通气,余121例未使用呼吸机通气,均治愈出院。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是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发性呼吸暂停 早产儿
  • 简介:在儿科临床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以1~7岁儿童多见,主要发生在儿童的铁代谢异常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我于2014年3月至9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进修期间,诊治过1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颇有体会,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以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临床 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进修期间
  • 简介:维生素K缺乏,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发生在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称之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我院从2004年~2009年共收治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晚发 维生素K缺乏/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妇科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热奄包,观察组实施改良中药热奄包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经周期,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表和痛经症状量表(menstrualsymptomscale,COX)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COX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干预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结论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优于中药热奄包法,可作为原发性痛经的优选干预方案。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改良中药热奄包法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BPBC)患者第一癌与第二癌间的异同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6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收治并确诊的565例BPBC患者临床资料,BPBC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2.09%,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以6个月为界)198例占35.0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采用SPSS14.0中X^2检验比较ER、PR、HER-2在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表达的一致率及BPBC第一癌与第二癌ER、PR、HER-2的阳性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研究BPBCER、PR和HER-2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一致率要高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X^2=5.30,P=0.02;PR:X^2=15.88,P=0,00)。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癌灶ER、PR和HER-2的表达没有区别(ER:X^2=2.02,P=0.16;PR:X^2=0.86,P=0.35:HER-2:X^2=0.70,P=0.79)。BPBC两侧ER和HER-2表达状况与其预后相关(ER:P=0.03,HER-2P=0.03)。结论BPBC两侧癌灶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状态相仿。同时性BPBCER、PR表达的一致性高于异时性BPBC。两侧乳腺癌均检测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侧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