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双胎发育不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妊娠31周以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分娩的285例双胎,计算两胎儿体重差,≥20%为研究组,<20%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产次、受精卵性质、绒毛膜性、胎儿性别、超声脐血流S/D比值、并发症、胎儿结局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中S/D比值之差≥0.3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发育不的双胎受母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胎发育不脐血流S/D比值之差升高与母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

  • 标签: 双胎发育不一致 出生体重差 S/D比值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26岁,主因"停经32周,B超发现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个月,胎儿水肿1周"于2010年9月1日收住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1月20日,预产期2010年10月27日。孕1产0。孕18周首次行B超检查,胎盘无异常,孕27周当地医院B超提示胎盘下缘可见7.7cm×5.7cm的低回声,考虑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 标签: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胎儿水肿 文献复习 B超检查 病例摘要 末次月经
  • 简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增高症(Hereditarypersistenceoffetalhemoglobin,HPFH)是成人红细胞中持续存在过量的胎儿血红蛋白(Fetalhemoglobin,HbF),血液学检查正常的遗传综合征。携带者常无临床症状。HPFH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分子机制主要涉及11p15上β-类珠蛋白基因的遗传缺陷导致的HbF异常高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HPFH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其发生机制可能不局限于单纯的β-类珠蛋白基因上的遗传缺陷,HPFH还与多个基因座的异常有关,具有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的遗传特征。主要包括QTL6q23和QTL2p15等的异常。通过HPFH来探索珠蛋白基因的网络化表达调控机制,为镰状细胞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开拓了新路径。

  • 标签: HPFH 分子机制 β-类珠蛋白基因 QTL
  • 简介: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同时也是个人健康与否的窗口。中医有“目诊”这诊断方法,即通过观察人的眼白、眼皮、眼圈的颜色,可初步断定身体的疾病部位。

  • 标签: 个人健康 诊断方法 疾病部位 窗口
  • 简介:3D《泰坦尼克号》又次让不少人唏嘘不已,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头发花白、饱经沧桑、快要走到生命尽头的露丝在回忆和讲述,她的脸上隐约可见丝幸福和羞赧的红晕。

  • 标签: 个人 人生哲学 人生态度 人生感悟
  • 简介:性生活所付出的能量,相当于参加100米短跑比赛?还真差不多。性生活(主动、中等用力)每小时每公斤体重消耗1.2千卡能量;而百米跑每小时每公斤体重消耗17.8千卡能量。

  • 标签: 能量 性生活 体重
  • 简介: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名记者,我虽然花大量时间追着富翁跑,但是我只有脸贴镀金车窗的份儿。我从未光顾过纽约奢侈餐馆PerSe,更没去过法国里维埃拉划船。我挤在布鲁克林区的座小公寓,出门很少打车,每当电视账单送达时,我简直想把时代华纳公司告到国际法院。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临床心理学家
  • 简介:方先生今年56岁,最近两个月来总感觉吃饭没胃口,以前喝粥能喝两大碗,而现在连碗都吃不完,有时他干脆就不吃饭,脸色也开始失去了红润,老伴于是催促他赶紧到医院看看。经检查,原来方先生直没有胃口,竟然是肺部感染惹的祸。

  • 标签: 肺部感染 胃口 吃饭
  • 简介:哈佛大学脂类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证实,人体内缺乏Q-3是肿瘤生长的主要原因之。而在日常饮食中多“掺杂”些富含Q-3的食物,如青菜、水果、深海鱼,能有效帮助预防癌症。青菜最好选择新鲜、无污染的蔬菜,其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的毒性。如果难以确保无污染,也可以尽量增加青菜种类,如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

  • 标签: 防癌饮食 致癌物质 哈佛大学 肿瘤生长 日常饮食 无污染
  • 简介:<正>1临床资料1.1般资料孕妇36岁,停经30周,G1P0,于2012年9月14日来本院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无近亲结婚及遗传病史,怀孕期间是否曾服用药物不祥。1.2彩超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75mm,头围280mm,腹围260mm,股骨长约55mm。颅内结构正常,胎儿上唇线未见明显连续性中断。脊柱排列规律,胎儿双肾、胃泡、膀胱等器官均显示清晰。胎心率为131次/分,节律规整,脐动脉S/D:2.67。

  • 标签: 原发性心脏肿瘤 超声诊断 胎儿心脏 横纹肌瘤 超声检查 彩超检查
  • 简介:乳腺鳞状细胞癌是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例数很少,而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大约只占乳腺癌的0.04%~0.10%~[1]。大多数的乳腺鳞状细胞癌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激素受体般为阴性且进展较快,对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尚存争议~[2]。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绿豆大小结节,轻压痛,两个月后自感肿块增大,遂于2011年9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右乳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腺瘤囊性变,穿刺液中未见恶性细胞。术后两个月因肿块再次增大入院并体检:

  • 标签: 乳腺肿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胃癌乳腺转移非常罕见,到目前,全球报道不足500例。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与胃癌、乳腺癌双原发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胃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mansoni)由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的幼虫寄生于人眼、皮下或脑等部位引起的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虽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39个国家有该病报道,但由于病例数极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经常误诊,很难术前确诊,即使是手术后病理科也不容易明确诊断,往往需要求助于病原微生物教研室协助诊断。本院收治了1名乳腺曼氏裂头蚴病患者,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裂头蚴病
  • 简介:乳腺腺上皮和肌上皮同时出现肿瘤性增生并形成界限明显的肿块,即为乳腺腺肌上皮瘤(breastadenomyoepithelioma,AME)。AME是非常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肿瘤,在犬乳腺和人唾液腺中较为常见,且大部分为良性,由Hamperl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

  • 标签: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病理学
  • 简介: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leukemia,TRL)是指原发恶性肿瘤或非恶性疾病因接受化疗和(或)放射治疗所致的白血病。该病常因原发肿瘤的诊治而被忽视。临床常见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的发生比较少见[1]。乳腺癌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并发生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ymphomacellleukemia,LCL)者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后继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白血病
  • 简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是乳腺上皮肿瘤的种少见亚型,占乳腺癌的3%~6%[1]。国内尚少见男性患者的报道,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更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例男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4年前发现右侧乳头下方肿块,未予重视,近1年来自觉有所增大,于2011年8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标签: 乳腺 男性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