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时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损伤输精管导致的梗阻性不育的临床特征,及显微镜下输精管(V-V)吻合术治疗效果。方珐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男科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不育中有儿童时期腹股沟疝手术史患者24例。平均年龄28.8岁,术后精子密度〉1×10^3/mL即复通成功。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成功复通19例,术后配偶自然孕育10例,复通率为79.17%,配偶孕育率为41.67%。孕育组配偶年龄显著小于未孕组分别为[(27.3±4.2)岁vs.(33.4±3.9)岁,P=0.001]。腹股沟疝手术史〈15年者9例,复通率为88.89%(8/9),孕育率为66.67%(6/9);腹股沟疝手术史≥15年者15例,复通率为73.33%(11/15),孕育率为26.67%(4/15),两组的复通率和配偶孕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64和0.054)。结论儿童时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损伤输精管导致的梗阻性不育情况较为复杂,显微镜下V-V吻合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偶年龄是影响自然孕育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梗阻性不育 腹股沟疝修补术 输精管吻合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20年肾脏病理类型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国肾脏疾病的构成及其演变趋势提供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我科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患者4105例的病理类型,并比较1994年~2003年与2004年~2013年前后10年间肾脏病理类型的变化.病理分型参考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方案和2001年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拟定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1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4.5±12.3)岁,男女比例为0.85∶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3410例(占8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516例(占12.6%),遗传性肾脏疾病者42例(占1.0%),肾小管间质疾病者76例(占1.9%),新发现罕见肾脏疾病者10例(占0.2%),未分类者51例(占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为常见1450例(占42.5%),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狼疮肾炎254例(占49.2%).近10年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年龄增高,平均年龄从(31.9±11.2)岁增至(35.1±12.5)岁,40岁以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微小病变均增多(均P<0.01),而系膜增生性病变、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则减少(均P<0.01).近10年还发现了一些少见的肾脏疾病(如:胶原Ⅲ肾病、纤维性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小球囊肿病、脂蛋白肾病等).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10年来,肾脏疾病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发病率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分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瞄准:检验在精子DNA损坏和精子之间的关系原子嘘染色的(H2B)。方法:我们从14连续asthenoteratozoospermic评估了精子样品不肥沃的人和六连续肥沃的控制。精子原子嘘染色的(H2B)和精子染色质正直(由精子染色质结构试金估计了并且表示了使用(i)DNA破碎索引的百分[%DFI]并且(ii)高DNA污点能力[%HDS)])被评估。结果:HistoneH2B免疫细胞化学表明了二个原子染色模式:(i)焦点的有小斑点的染色;并且(ii)扩散染色。不肥沃的人有展出弥漫的H2B染色的精子的一个更高吝啬的百分比做了肥沃的人(7.7%±4.6%vs.1.6%±1.2%,分别地P<0.01)。我们观察了在精子的比例之间的重要关系与弥漫原子嘘一染色和两精子%DFI(r=0.63,P<0.01)并且精子%HDS(r=0.63,P<0.01)。结论:数据证明不肥沃的人有精子的一个更高的比例与弥漫嘘一H2B与做肥沃的人并且建议精子DNA损坏力量,至少部分地,由于反常地高嘘一个H2B层次。

  • 标签: 精子 精液DNA 组蛋白 男性不育症
  • 简介:目的对近3年来尿路感染的菌及细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82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8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近3年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4%,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6.64%),粪肠球菌(10.1)2%)、真菌(8.56%)。2004年至2006年超广8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7.59%、23.2%、22.04%)。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4%,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23.21%,对头孢类耐药率59.38%~97.26%,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95.31%。非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0.3%,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18.14%,对头孢类耐药率从8.87%~31.1)6%不等,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72.6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超广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呈上升趋势,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细菌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感染 尿路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研究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23例,术后2周每周行膀胱灌注吡柔星(30mg)1次,共5次;对照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19例,术后未行膀胱灌注。中位随访时间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为50(4-94)个月、9(3-143)个月。

  • 标签: 肾盂输尿管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术后 膀胱内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分析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在基因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绞股蓝总皂苷治疗组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绞股蓝总皂苷治疗组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35条,上调基因31条,下调基因104条。结论:绞股蓝总皂苷能减少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作用有关。

  • 标签: 绞股蓝总皂苷 糖尿病肾病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cDNA微矩阵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NRP-1基因与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NRP-1RNA干扰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NRP-1在膀胱癌中的功能机制。方法构建NRP-1干扰载体,包装至慢病毒并感染膀胱癌T24及5637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经典的MAPK信号通路及JNK信号通路在NRP-1干扰后蛋白表达变化情况;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ARK信号通路中,NRP-1干扰后Ras的蛋白表达量及其下游的p-Raf表达量下降;ER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下游金属机制蛋白MMP-9的分泌下降;p-JNK、p-c-jun、CyclinB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Bax/Bcl2表达量比例上升,Caspase3表达量增多。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1479条,上调599条,下调880条,癌症通路中相关基因BIRC3、CDK2、CDK4、CDK6、CCNE2、FOS等明显改变。结论NRP-1在膀胱癌细胞中可以通过MAPK通路,以及通过调控BIRC3、CDK2、CDK4、CDK6、CCNE2、FOS等基因的表达,调节包括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为以NRP-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NRP-1 膀胱尿路上皮癌 基因芯片 MAPK信号通路
  • 简介:本项研究评估蒽环类药物吡柔星(THP)TURBT术后即刻单次膀胱灌注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时,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或疗效的关系。研究入组2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低危)经单次膀胱灌注THP(30mg)治疗,间隔一定时间后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液中THP的浓度。

  • 标签: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浅表性膀胱癌 药物浓度 TURBT 蒽环类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卡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化疗治疗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25例有效,有效率为96.1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可耐受。结论卡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可作为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比卡鲁胺 多西紫杉醇
  •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1)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分别检测膀胱癌组织中lncRNAH19和miRNA-29c-3p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2)应用RNA干扰和细胞转染技术抑制膀胱癌细胞系T24及5637中H19基因的表达,其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qPCR检测细胞中H19的表达变化。(3)在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共表达miR-29c-3p和H19,运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29c-3p对H19及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的靶向作用,应用Western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系T24与5637中抑制H19表达后CCND2的表达变化。结果H19在膀胱癌中高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低表达,H19和miR-29c-3p的表达为负相关,H19与CCND2的表达为正相关。MiR-29c-3p可同时靶向H19及CCND2。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29c-3p可以抑制H19的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起肿瘤抑制作用,而H19具有促进癌细胞增殖和改变细胞周期的能力,表现为癌基因样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H19的表达可以在翻译水平减少CCND2的表达。结论lncRNAH19通过与CCND2竞争结合miR-29c-3p,降低miR-29c-3p对CCND2的表达抑制,从而在膀胱癌中发挥肿瘤促进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H19 细胞周期蛋白D2 miR-29c-3p 竞争性内源RNA
  • 简介:由于实体瘤组织渗透性的增强和保留效应(EPR),纳米药物可以实现肿瘤靶向递送。本研究报告了1例新一代HPMA共聚物共轭吡柔星(P-THP)的临床应用,该化合物分子大小约8nm或38.5kDa。此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肺、骨盆、股骨,甚至可能在骶骨中具有多发性转移。患者年龄60岁。2013年4月,对其开始采用亮丙瑞林和雌二醇疗法.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广泛转移 吡柔比星 临床应用 共聚物 多模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