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细胞凋亡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对于正常发育和机体自稳非常重要。凋亡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这些事件的改变常与一些病理过程相关,比如肿瘤形成和转移、肝脏与肾脏的纤维化疾病、胚胎发育异常等。TGF-β1诱导凋亡和EMT同时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作者研究了TGF—G1诱导细胞凋亡和EMT的潜在机制。TGF—β1诱导细胞凋亡和EMT与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分子、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活化相关。

  • 标签: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诱导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分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蛋白激酶A 转录激活子
  • 简介:慢性同种移植肾病(chronicallograftnephropathy,CAN)是肾移植一年后晚期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但其精确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直接参与CAN的发病过程[1~3].但关于TGF-β1在CAN发病早期的表达情况报道甚少.我们利用国际标准CAN大鼠模型观察TGF-β1在CAN发病早期中的表达情况.

  • 标签: 同种移植 早期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慢性 肾病
  • 简介:目的:观察Irbesartan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评价其与肾组织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高果糖喂养组(n=8)和伊贝沙坦干预组(n=8)。喂养18周后处死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并取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TGF-β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与Irbesartan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而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伊贝沙坦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较对照组的PRA,AngⅡ、Ald均有明显升高(P〈0.05);伊贝沙坦组PRA、AngⅡ较高果糖喂养组高(P〈0.05),而Ald则低于高果糖喂养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TGF-β标记表达明显增强,肾小球及肾间质散在的TGF-β标记表达强阳性。Irbesartan组肾小球及肾间质TGF-β标记表达弱(P〈0.01)。结论:伊贝沙坦可改善高果糖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并可减弱因高果糖喂养而造成TGF-β的表达。

  • 标签: 伊贝沙坦 胰岛素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对单侧肾切除大鼠留存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单侧肾切除组,高脂组,高脂+单侧肾切除组。观察各组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肾功能变化,肾脏病理学改变,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高脂+单侧肾切除组大鼠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和尿蛋白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0.71±0.18vS1.17±0.24,P〈0.01),在血脂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同时,肾组织内TGF-β1mRNA(1.24±0.18vS0.78±0.11,P〈0.01)和TGF-β蛋白(2.88±0.37VS1.39±0.09,P〈0.01)显著上调,Ⅳ型胶原表达增加,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结论:高脂血症可通过上调肾切除术后留存肾内TGF-β表达,导致留存肾功能损害进行性恶化,加速肾硬化进程。

  • 标签: 高脂血症 单侧肾切除 留存肾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的组织学改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CAN模型,分为移植组、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观察3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及。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①与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大鼠24h尿蛋白及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改变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肾组织TGF-t3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慢性病变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早期CAN功能学上表现为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组织学上表现为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并与TGF-β1表达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TGF-β信号通路的改变发生于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变的早期,并与TGF-β型受体(TβRⅢ)的缺失有关。为了研究TβRⅢ介导的肾透明细胞癌凋亡中的作用,通过构建腺病毒基因载体,在体外转染肾透明细胞癌使其重新表达TβRⅢ,并在裸鼠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来建立体内TβRⅢ高表达模型,

  • 标签: TGF-Β 信号通路 TΒR 转化生长因子 肾细胞癌 受体
  • 简介: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P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mesangialcell,HMC)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防治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培养HMC并鉴定,不同浓度的FPS分别孵育TGF-β1作用下HMC24h、48h、72h,具体分组如下:模型组(TGF-β14ng/ml)、FPS高剂量组(TGF-β14ng/ml+FPS100μg/ml)、FPS中剂量组(TGF-β14ng/ml+FPS50μg/ml)、FPS低剂量组(TGF-β14ng/ml+FPS25μg/ml)、正常对照组。Western-blot技术检测HMCFN蛋白表达,Real-timePCR技术检测HMCFN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能明显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FN蛋白及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FPS对TGF-β1引起的HMGFN蛋白及mRNA高表达有明显拮抗作用,并与剂量有关(P〈0.05)。结论:FPS能拮抗TGF-β1诱导的HMGFN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减少病理状态下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matrix,ECM)的产生,这可能是其防治CRF的作用机制。

  • 标签: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褐藻多糖硫酸酯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连接蛋白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研究者从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腹水中分离癌细胞,经筛选鉴定,建立一株具有高转移特性的细胞系-ARCaP。利用该细胞模型,对亲本ARCaP细胞系及ARCaP源性亚克隆细胞系的细胞遗传学、生长、迁移、侵袭、细胞间相互作用、药物敏感性及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利用“连续心内注射肿瘤细胞SCID小鼠动物模型”分析体内ARCaP源性亚克隆细胞系的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内转移特点。进一步探讨宿主微环境对亲本ARCaP细胞系及ARCaP源性亚克隆细胞系在肿瘤进展、上皮细胞问质转化(EMT)及向骨、肾上腺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ARCaP亚克隆细胞系ARCaP(E)细胞呈卵圆形,通过与宿主骨、肾上腺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发生了EMT进而获得ARCaP(M)细胞系,其呈纺锤形,成纤维细胞状,表现出细胞间黏附力降低,具有高度骨、肾上腺转移特性。对亲本ARCaP细胞系及其亚克隆细胞系的细胞基因组分析证实了其克隆形成能力。ARCaP系列细胞系为研究前列腺癌骨、肾上腺转移以及研究EMT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细胞模型。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肾上腺转移 宿主微环境 肿瘤细胞 上皮细胞 癌转移
  • 简介:目的总结我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施行680例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与后腹腔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本组680例后腹腔镜手术共发生75例与腹腔镜有关的并发症,占11.0%(75/680例),严重并发症包括腹腔器官损伤的发生率为0.88%(6/680例),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2%(8/680例)。术中并发症包括:胸膜损伤2例,腹膜损伤24例,胰腺尾部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血管损伤8例(腔静脉6例,中央静脉2例),脾脏损伤1例,皮下气肿27例,改开放手术8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后腹腔间隙血肿1例,漏尿2例,切口感染5例,死亡1例,患糖尿病1例,其余均痊愈。结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后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认识,增进腹腔镜相关解剖知识的理解,做到精准细致的操作,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后腹腔镜 手术相关 并发症
  • 简介:手术是治疗隐匿阴茎的最佳途径,其主要关键技术点包括“松解”“固定”“覆盖”,即彻底松解阴茎Buck筋膜表面的异常纤维条索,在阴茎基底部固定白膜与皮下组织,通过多种途径或皮瓣覆盖脱套后的阴茎体。基于此的隐匿阴茎矫形术式繁多,效果不尽相同。阴茎皮肤整形重新覆盖阴茎体是隐匿阴茎矫形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使临床类型不同的隐匿阴茎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我们构建了阴茎皮肤整形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隐匿阴茎矫形的总体策略,本文就此给予重点阐述并详细解析。

  • 标签: 隐匿阴茎 阴茎皮肤整形 阴茎矫形术 整形手术
  • 简介:虽然目前各种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但是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肾脏病的一线药物,很多基本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展开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激素的不良反应以及在减药过程中疾病易反弹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和关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治疗期 肾脏病 中医药 应用 现代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