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31例纳入研究。昕有患者术前均行肾脏常规超声和CEUS,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肾脏各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征,评估CEUS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恶性占位CEUS增强模式以“快进快退”为主,肾良性占位以“慢进慢退”为主,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CEUS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集相关参数,肾恶性占位的达峰时间明显低于肾良性占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1.1%、91.7%、71.1%、91.7%和87.1%。结论CEUS可以无创评价肾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能。

  • 标签: 超声造影 肾占位
  • 简介: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女性膀胱颈的动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120例(病例组),同期选取无症状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距离参考线位置,参考线上为正数(+),参考线下为负数(-),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女性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相对位置。结果静息状态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2.63±0.3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2.51±0.45)cm,Valsalva动作后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1.83±1.0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1.21±0.65)cm,病例组膀胱颈移动度为(3.11±1.34)cm,对照组为(1.81±0.75)cm。静息状态两组膀胱颈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两组膀胱颈位置及膀胱颈移动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动态检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女性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位置明显降低、膀胱颈移动度增大。

  • 标签: 超声 膀胱颈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目的评估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技术(UBV)和尿动力学检查(UDS)测量膀胱顺应性的相关性。方珐本研究共入组4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UDS和UBV检查,分别记录不同膀胱灌注体积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和膀胱壁力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作为UBV测量得到的膀胱壁力学参数分别与UDS测量的Pde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中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CI:0.74~0.94)和0.84(95%CI:0.66~0.92),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与Pdet的相关指数显著高于0.5。结论UBV可密切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UDS检查过程中不同膀胱容量下的膀胱壁力学参数改变,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评估技术用于膀胱顺应性的检测。

  • 标签: 膀胱顺应性 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 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评价多序列磁共振(mpMRI)与经直肠超声(TRUS)融合成像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43例经mpMRI发现可疑前列腺癌病灶患者行MRI/TRUS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患者中位年龄69岁,中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10.59ng/mL,病灶最大直径平均1.83cm。先行靶向穿刺2~3针,再行系统穿刺8~12针。结果穿刺总体阳性率41.9%(18/43),其中经会阴系统穿刺阳性率39.5%(17/43),靶向穿刺阳性率25.6%(1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检出率:系统穿刺37.2%(16/43),靶向穿刺25.6%(1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例患者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在系统穿刺中升级,未出现系统穿刺Gleason评分在靶向穿刺中升级的病例。结论MRI/TRUS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在阳性率及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检出率方面相比系统穿刺无明显优势,其临床价值和成本效益仍需要进一步的评估;靶向穿刺不可取代系统穿刺,结合认知融合的系统穿刺可提高阳性率,弥补靶向穿刺的不足。

  • 标签: 前列腺癌 靶向穿刺 多序列磁共振 影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