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公布的肾脏病治疗指南以及其他众多研究指南都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是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较高,其中有509/6以上死于心血管疾病[2引。笔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对108例血液透析患者AVF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左心功能参数及血流力学变化,以总结AVF对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流力学的影响。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左心功能参数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 治疗指南
  • 简介: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力学改变的规律。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98例经血清学证实为HFRS患者病程中。肾内动脉的血流频谱及血流量与150例正常人对照。形态学通过二维声像图观察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椎体回声的改变。结果发热期、恢复期各级肾动脉血流频谱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肾脏形态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体积明显增大、肾实质明显增厚、椎体回声减低,部分可见肾包膜下出血。结论HFRS病程中各期形态学和各级肾血流力学改变存在着规律性变化,形态学与肾血流力学变化相结合动态观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解肾脏病情进展情况,可检测治疗效果,对评估预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 简介:本文分析34例有泌尿系统症状的脊髓发育不良和隐性骶椎裂患者尿流动力学表现。结果: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分为反射性和无反射性神经膀胱两大类。临床症状和尿流动力学结果与脊髓损伤的平面无相关性。膀胱颈口开放患者尿道闭合压力显著低于膀胱颈口闭合患者(P<0.01)。膀胱排尿期压力升高与上尿路损害有明显关系,当膀胱排尿期压力超过3.92kPa(40cmH2O)时就可造成上尿路的损害。

  • 标签: 脊髓发育不良 隐性骶椎裂 尿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者20例(40%),逼尿肌收缩无力者12例(24%),膀胱出口梗阻18(36%)例.结论BPH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收缩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是常见原因.尿动力检查对确定前列腺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术后 疗效 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症 逼尿肌不稳定 肌收缩
  • 简介:(3)临床价值与意义按照“尿道弹性塌陷软管模型”,排尿期后尿道呈漏斗状完全开放,尿道内压力应等干膀胱内压力,但该模型并不能完全适于人体生理状态,因为正常生理条件下后尿道存在着内、外括约肌两个压力带,尤其是外扩约肌较为固定,为排尿期膀胱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 逼尿肌不稳定 流率测定 尿道梗阻 收缩力
  • 简介:合适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自1960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被发现以来,其已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主要肿瘤标志物。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PSA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特异性较差。在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中PSA水平也会明显升高。

  • 标签: 继续教育园地
  • 简介:目的评估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技术(UBV)和尿动力检查(UDS)测量膀胱顺应性的相关性。方珐本研究共入组4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UDS和UBV检查,分别记录不同膀胱灌注体积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和膀胱壁力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作为UBV测量得到的膀胱壁力学参数分别与UDS测量的Pde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中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CI:0.74~0.94)和0.84(95%CI:0.66~0.92),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与Pdet的相关指数显著高于0.5。结论UBV可密切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UDS检查过程中不同膀胱容量下的膀胱壁力学参数改变,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评估技术用于膀胱顺应性的检测。

  • 标签: 膀胱顺应性 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 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用尿动力来评估目前两种流行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1年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9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另一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统计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各项常规指标及尿动力检查指标,观察两种术式术后1年的疗效。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接受前列腺电切术68例,剜除术23例。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测压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及等级(BOOL)、最大尿道闭合压(Pura.clos.max)、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比率(DO)、再次手术率等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残余尿、最大逼尿肌压、前列腺部尿道压、前列腺部尿道长度、早期尿失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术组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及长度下降更明显(P〈0.05),但早期尿失禁比例较高(电切术组2.9%,剜除术组17.4%,P=0.034)。结论两种术式术后1年时疗效相当,剜除术组切除组织更彻底,远期预期效果更好,但临床开展早期容易出现尿失禁。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尿动力学检查
  • 简介: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办的第10届尿动力及排尿功能障碍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拟定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武汉市同济医院开班授课。期间将聘请该领域著名教授和权威专家以专题讲座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有关尿动力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规范和排尿功能障碍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本期研讨班将重点演示尿控领域主流手术及新、特技术。

  • 标签: 排尿功能障碍 尿动力学检查 同济医院 学习班 诊疗 华中科技大学
  • 简介: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办的第七届尿动力及排尿功能障碍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拟定于2010年3月19-21日在武汉市同济医院开班授课。期间将聘请该领域著名教授和权威专家以专题讲座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有关尿动力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规范和排尿功能障碍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排尿功能障碍 尿动力学检查 同济医院 学习班 诊疗 华中科技大学
  • 简介:左氧氟沙星和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是目前治疗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联合用药时,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的影响。将96只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坦索罗辛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组),每组48只,分别在给药后o.125、0.25、0.5、1、2、4、85n12h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采集两组动物的血液、肝脏、肾脏和前列腺制作组织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参数。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参数,包括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peak)、清除率(CL)、最大药物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0-12),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前列腺组织中,坦索罗辛明显提高了左氧氟沙星的最大药物浓度(Cmax)、延长了药物半衰期(t1/2),且降低了药物清除率(CL)(P〈0.05)。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时坦索罗辛可能增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时的疗效,而对其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大鼠 前列腺炎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a1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分析肾内血流的灌注参数和肾功能测值的关系,了解慢性肾炎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方法根据美国肾脏疾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诊断及分期标准选择慢性肾炎患者6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并利用血流分析技术观察肾脏的血流灌注,计算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将肾血流灌注参数与肾功能测值及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慢性。肾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随着肾功能损害越严重,差异越显著。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炎各期肾血流灌注观察,可以监测慢性肾炎患者的。肾损害程度。

  • 标签: 慢性肾炎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血流灌注 肾功能测值
  • 简介: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疗效,分析CRBSI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观察25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及股静脉置管组(B组),统计留置导管后〈7d、7~14d、15~28d、29~56d时出现CRBSI例数,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疑似CRBSI的患者行外周静脉与导管内血培养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日2次静脉滴注,同时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mg/ml加肝素钠500U/ml封管,每天1次,疗程2周。结果:置管后2~4周CRBSI感染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致病菌;24例CRBSI患者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10例拔管。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是所有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道,有长效通畅性和低并发症等优势。术后前4个月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失败率约20%~50%。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帮助筛选合适患者并制定手术方案。本文应用超高频探头超声对119例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患者的5个血管指标进行检测,探讨这5种血管危险因素对术后血流量的影响以及与内瘘早期失败的相关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内瘘血流量 尿毒症患者 血管条 造瘘 血液透析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只)、造模组(n=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于第12周结束时留取大鼠尿标本,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摘取肾脏称量重量,分别计算尿蛋白肌酐比和肾重体重比;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肾小球LC3、P6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蛋白肌酐比、肾重体重比在造模组均显著增加(P〈0.05);P62蛋白表达亦较正常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造模组大鼠肾脏病理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系膜增生、基质增多。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自噬较正常组减低,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自噬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20年肾脏病理类型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国肾脏疾病谱的构成及其演变趋势提供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我科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患者4105例的病理类型,并比较1994年~2003年与2004年~2013年前后10年间肾脏病理类型的变化.病理分型参考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方案和2001年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拟定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1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4.5±12.3)岁,男女比例为0.85∶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3410例(占8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516例(占12.6%),遗传性肾脏疾病者42例(占1.0%),肾小管间质疾病者76例(占1.9%),新发现罕见肾脏疾病者10例(占0.2%),未分类者51例(占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为常见1450例(占42.5%),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狼疮肾炎254例(占49.2%).近10年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年龄增高,平均年龄从(31.9±11.2)岁增至(35.1±12.5)岁,40岁以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微小病变均增多(均P<0.01),而系膜增生性病变、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则减少(均P<0.01).近10年还发现了一些少见的肾脏疾病(如:胶原Ⅲ肾病、纤维性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小球囊肿病、脂蛋白肾病等).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10年来,肾脏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发病率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分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细胞增殖与凋亡在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动态观察5/6肾切除大鼠模型第1~40周中不同时段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TUNEL)情况并计算增殖和凋亡指数、检测肾组织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增殖和凋亡指数均升高;肾小球、肾小管的增殖和凋亡指数先升高后下降;肾间质的增殖和凋亡指数一直高居不下。Pax蛋白(促凋亡基因)在病变过程中呈波浪式变化,高峰分别在第4周和第40周。而Bcl-2(抑制凋亡因子)表达轻度增加。结论增殖和凋亡的平衡紊乱在5/6肾切除大鼠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小球、肾小管实质细胞的凋亡持续增加,肾间质的过度增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 标签: 增殖 凋亡 5/6肾切除 BAX BCL-2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4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在1年随访中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及原因。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并随访的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28例(慢性肾脏病4期组)、血液透析患者21例(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患者43例(腹膜透析组),用Hamilton焦虑和抑郁量表,在0个月(慢性肾脏病4期组在入院时、或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在初始进入透析)、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选择在我科住院并随访的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28例(慢性肾脏病4期组)、血液透析患者21例(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患者43例(腹膜透析组),用Hamilton焦虑和抑郁量表,在0个月(慢性肾脏病4期组在入院时、或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在初始进入透析)、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0个月时,Hamilton焦虑和抑郁指数腹膜透析组最高,血液透析组次之,慢性肾脏病4期组患者较轻(P〈0.05)。6个月后,血液透析组的心理问题最重(P〈O.05),慢性肾脏病4期组和腹膜透析组较轻。12个月后,慢性肾脏病4期组的心理问题较严重,血液透析组次之,腹膜透析组较轻(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4期和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透析患者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在各时问段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变化

  • 标签: 腹膜透析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研究经Prostalund尿道反馈微波热疗(PLFT)中,计算的细胞杀死量与前列腺体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LFT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比较增生细胞杀死量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细胞杀死量通过PLFT系统软件自动计算。前列腺体积按照经直肠超声(TRUS)求积法来计算,分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值。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细胞杀死量和前列腺体积变化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线性回归来推断细胞杀死量和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n=40)平均前列腺体积是57.4cm3,治疗后3个月(n=40)、6个月(n=36)、12个月(n=32)前列腺平均体积分别是45.1、45.1、46.9cm3,相应的细胞杀死量分别是14.6、15.11、5.2cm3。计算的细胞杀死量大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的前列腺体积缩小量,且具统计学意义(P〈0.005),并且在3、6和12个月显示出强的相关性(r=0.936,P〈0.005)。结论PLFT方法中细胞杀死量与TRUS测量的前列腺体积缩小成比例,系数是1.1;细胞杀死量可以预测治疗后前列腺体积的变化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Prostalund反馈微波热疗 细胞杀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