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创血流力学监测通过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功能变化者,以便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成为患者生存质量衡量的重要标准。在心理衰竭患者的血流力学监测中,有创方监测方法的应用,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项目,可为后续患者提供有效借鉴。

  • 标签: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力衰竭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缩宫素不同途径给药对产妇围术期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40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分为对照组(静脉推注缩宫素)与观察组(静脉输注缩宫素)。对比两组血流力学指标水平。结果  缩宫素用药30 s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缩宫素 产妇围术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力学变化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6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时期健康老年患者62例作为对照,均进行彩超检查,检测两组在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内径(Carotidarterydiameter,CAD)、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flow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最大剪切率(Maximumshearrate,SR)等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在血流力学指标变化,比较高血压1、2、3级在CCA的CAD、TMT、PSV、RI、PI指标变化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斑块数34例、发生率53.13%,对照组斑块数9例、发生率14.52%;高血压组在CCA、ICA的CAD、IMT、RI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A、ICA,而在PSV、SR上高血压组CCA、ICA显著低于对照组CCA、IC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组在PSV、EDV、平均流速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RI、PI上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等级越高,则IMT、RI、斑块发生率越高,而SR、PSV水平则越低,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力学异常,且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压升高呈正比,彩超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上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彩超
  •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流力学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OVID、CNKI、万方等多个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摘取所需数据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共324例样本,其中病例组167人,对照组15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老年人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WMD=-11.68,95%CI(-16.39~6.97),p〈0.00001],脑动脉搏动指数增高[WMD=0.15,95%CI(0.11~0.1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血流力学较健康老年人有明显的改变,其病因关联性有待于更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脑血流动力学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经颅多普勒超声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剖腹产孕妇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力学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剖腹产孕妇,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力学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 标签: 麻醉方式 认知功能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创血流力学监测技术在新生儿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54例新生儿休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有创血流力学监测开展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7例患儿实施有创血流力学监测技术,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27例患儿未实施有创血流力学监测技术,设为对照组。将对照组人均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医院感染人数、人均住院费用等指标与观察组进行比较,并做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人均住院天数、存活率、人均住院费用均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血流力学监测技术在新生儿休克发展、转归过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强,能够对休克患儿抢救用药做出有效指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儿平均住院日及人均费用,未明显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新生儿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危重患者液体管理中实施无创血流力学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收治的64例危重患者开展调查,随机均分为2组,包括常规液体管理的对照组与无创血流力学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管理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结果:两组HR、CO、SV、CI、TFC、TPR指标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O、SV、CI较高,HR、TFC、TP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无创血流力学监测结果下所进行的液体管理工作更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力学指标,对危重症治愈率提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危重患者 液体管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麻醉中的血流力学监测与管理。高血压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与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文章首先介绍了高血压对老年患者的影响,强调了在麻醉中对血流力学的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随后,我们讨论了血流力学监测的方法,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技术,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此外,我们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因为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不同。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患者 麻醉 血流动力学监测 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七氟烷两种不同诱导方式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力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16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初始浓度为2%,每间隔3次呼吸使七氟烷浓度增加1%,至最终浓度为4%~5%的诱导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烷浓度始终为5%的诱导方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插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间BIS、心率、SpO2、CD3+、CD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MAP明显高于对照组[(69.38±10.42)mmHg比(58.52±6.12)mmHg,1mmHg=0.133kPa],而插管后即刻明显低于对照组[(77.12±11.31)mmHg比(90.13±9.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时间和插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10.1±14.2)s比(101.4±15.8)s和(341.2±57.3)s比(310.4±60.8)s],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71.2±31.3)s比(321.8±41.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d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4+:0.241±0.027比0.182±0.034和0.332±0.039比0.284±0.042;CD4+/CD8+:0.84±0.12比0.69±0.13和1.09±0.52比0.9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渐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的诱导方法使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力学更为平稳,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肿瘤 老年人 血流动力学 免疫 七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流力学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的血流力学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整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高敏C反应蛋白